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目标(一)认识与记忆1.记住分数除法的意义。2.记住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3.记住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4.记住带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二)理解1.能举例说明分数除法的意义。2.知道分数除以整数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法则,可以概括成一个统一的分数除法的法则。(三)掌握1.会口算分母在10以内的分数除法。2.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和小数乘、除式题。3.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4.掌握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相似文献   

2.
对假分数的认识障碍一直是分数教学的顽症。由于学生认定了平均分的份额总量不能超过"单位1",于是,他们始终无法接受分子大于分母。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障碍,教师要另辟蹊径,从分数的除法定义入手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3.
周小林 《湖南教育》2002,(22):39-39
一位教师讲了这么一件事,学生在学完分数除法法则后问教师:“分数除法能不能像分数乘法法则那样计算,也就是分子与分子相除,分母与分母相除。”教师听后笑了笑:“天方夜谭吧,不能。只能运用分数除法法则运算,乘以除数的倒数。”这个学生就没说什么了。事后,这位教师自己又按学生所讲的“法则”做了几道分数除法题,果真发现学生讲的是对的。于是,教师第二天在班上表扬了这个学生,并向全班说明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听后笔者深思,从学生的发问到教师的否定,再到教师的肯定,可以窥见我们教学的疏漏。教师虽然表扬了这位学生,似乎保…  相似文献   

4.
林群 《四川教育》2002,(11):27-27
【案例】一位教师在教学完“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后,要求学生口算“536÷59、1225÷45、3572÷78”……在校对得数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发现口算这些分数除法题有更简便的算法:只要把分子相除的商作分子,分母相除的商作分母就可以了,但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是执教教师和很多听课教师事先都没有想到的。这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他翘起大拇指激动地表扬了这位学生:“这位同学可真了不起,他把被除数、除数、商的分子、分母进行了比较,创造了计算分数除法的另一种方法,并且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有创意的问题,同学…  相似文献   

5.
分数除法法则的学习历来是数学教学中的难点,难就难在学生对"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的算理不容易理解.教师往往只教给学生死板的计算办法,然后布置题目让学生反复练习,而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我在教学这一内容时,采用了多角度思维训练,从不同的知识点出发,引导学生理清分数除法的算理,使学生掌握了分数除法法则.  相似文献   

6.
王小莉 《陕西教育》2001,(11):19-19
分数除法法则的推导历来都是教学中的难关,难就难在学生对“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的算理不容易理解,教师往往只教给学生死板的计算方法,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会照猫画虎。我在教学这一内容时,采用了多项思维训练,从不同的知识点出发,引导学生理清分数除法的算理,使学生掌握了分数除法法则。  相似文献   

7.
一、分数除法法则的教学尝试以前我教分数除法法则时,感到十分费劲。往往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还是莫名其妙。这次我在教学统编教材第九册《分数除以分数》时,教法作了一些改进。当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后,我不是马上推导它的计算方法,而是向学生提问:“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是怎样计算的?举例说明。”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作了如下板  相似文献   

8.
二、自学课本,从"一个数"起,自学到都是"繁分数"止.自学后,引导学生抽象出以下两点知识:①一个分数,它的分子、分母里又含有分数的,叫做繁分数;②繁分数与最简分数相比,它们都有分子、分母和分数线,都和除法有相同的关系,但繁分数的分子、分母里又含有分数,它不只有一条分数线.三、化简指导.重点指导学生观察、分析繁分数分子和分母的特点,选取不同的化简方法,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1.分子、分母中只含一个数的,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或者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较简便.如:  相似文献   

9.
大家知道,将一个分数化为小数,只要用分子除以分母求商就可以了.那么怎样把小数化为分数呢?  相似文献   

10.
一、知识铺垫,激趣导入1.口答:把下面的分数化成有限小数,怎样计算更快?说出你的方法。1910、41090、3130070、245、32小结:可以分为三类。(1)分母是整十、百、千、……的分数,直接改写。(2)分母是25,可以同时扩大变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改写。(3)一般分数用除法,23=2÷3≈0.66  相似文献   

11.
亲爱的小朋友,你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如果你善于深入思考,就会自然想出下面这个问题:如果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是否会改变呢?下面咱们就根据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三种情况进行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2.
犤案例犦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片断。……在课末小结时,教师问:“哪位学生能帮老师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法则?”话音刚落———生1:“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如,1415÷310=1415×103=289。师:前面讲的分数除以整数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可以概括成一个统一的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吗?生2:前面讲的分数除以整数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法则,可以统一概括成分数除法的法则,即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师:讲得很好,请同学们再想一想,还有什么计算方法?学生…  相似文献   

13.
一、旧知引入,激发探究愿望师:同学们,谁能说一说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生:分数中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师:把下列分数先化成除法的形式,再算出它们的商。2448,3642,1362,84,21(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师:通过计算,你们发现了什么?生:它们的结果都是0.5,说明这些分数的大小相等。师:为什么这些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不一样,而大小都相等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问题。[评析: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以分数的大小相等这一概念为基础的。但分数与整数不同,两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并不意味着两个分数的分子…  相似文献   

14.
“一个数除以分数”是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三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它包括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和带分数除法。本课是一个数除以分数中的第一课时,其教学内容是整数除以分数。一个数除以分数是分数除法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它包括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两种情况,但计算时,这两种除法的算理是相同的,因此,我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初步学会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整数除以分数;培养学生一定的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  相似文献   

15.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五年级数学)要求学生明白:“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相似文献   

16.
案例:"分数化小数"笔者见过3种形式的教学设计及实施,简要归纳如下: 1.教师任意给出几个分数(或由学生写出),例如1/2,3/8,2/3,4/5,5/6等。师生尝试着用分子去除以分母,能除尽的分为一类,不能除尽的分为一类。同样是用分子除以分母化分数为小数,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形式?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母,查看分母质因数的组成情况,进而得出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结论。然后教师给出若干个分数让学生去判别,作业也围绕"判别"的要求形式来进行。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研究小学教材在分数里安排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主要是为约分、通分作准备。其实 ,分数的性质包含三个内容 ,一是分母不变 ,分子扩大若干倍 ,分数值也扩大同样的倍数 ;二是分子不变 ,分母扩大若干倍 ,分数值就缩小同样的倍数 ;三是分子、分母同时扩大(缩小)若干倍(零除外) ,分数的大小不变。并且把第三种称为分数的基本性质。由于扩大、缩小的说法不很确切 ,于是教材里改为“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 ,分数的大小不变。”教材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格图或线段图 ,让学生观察到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以一个数…  相似文献   

18.
教学要求: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在被除数的分子能被除数整除的条件下,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和法则。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口算分数乘法):二、新课教学: 1.板书并提出第一项学习要求:懂得分数除法的意义。 2.指名复述整数除法的意义,并用除法意义求乘法中的未知数。板书:因数x因数一积口答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可以采取下面的三个教学步骤 :复习商不变的规律、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出示复习题 :(1)120÷30的商是多少?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3倍 ,商是多少?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10倍呢?(2)引导猜测 ,提出问题。学生完成上述练习后 ,教师将除法算式不变规律 ,而改写为分数后 ,分数是否也有不变的性质呢?你的猜测是什么?实验验证猜测。学生观察上面的分数后 ,容易提出“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 ,分数的大小不变”的猜测 ,教师要求用折纸的办法验证这个结论。学生用3张大小相同运用…  相似文献   

20.
一、案例描述案例A:1.教师讲述“猴王分饼”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呢?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清楚了。”2.小组讨论,得出:14=28=312 34=68=9123.出示如下思考题,让学生带着思考题,看一看,想一想,再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①从左往右看,比较每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是怎么变化的?②从右往左看,比较每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是怎么变化的?4.逐层讨论,发现规律。①从左往右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②从右往左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