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句话是当今教坛改革的标志性口号之一。然而,结合语文教学实际进行思考,我觉得对这句话有再认识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我安排了一道判断题: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由于学生对角有了一定地认识,因此,绝大多数学生知道这句话是对的。  相似文献   

3.
“教育无极限”,这句话曾听过无数次,直到做了老师之后,才真正深切地理解了这句话。三年的班主任工作,就时间而言,不算很长,可就我个人从中得到的锻炼而言,却是受益匪浅。下面,我就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谈一谈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闹花灯》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元宵节夜晚人们闹花灯的欢乐场面 ,表现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和对未来的憧憬。全文共三个自然段 ,其中第二自然段是重点段。该段共有四句话 ,四句话中第三句又是重点段中的重点句 ,把握好这一句 ,对充分感悟闹花灯的欢乐气氛起关键作用。所以在教学中 ,我这样层层引导 :师 :第三句话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生 (齐说 ) :龙灯。师 :龙灯可神奇、可好看了。谁愿意来读第三句话 ?(学生纷纷举手 )师 :告诉你们 ,这句话我读了好多遍都没能读好 ,现在给你们时间练一练 ,等会儿 ,和我比一比 ,看谁读得好 !(学生自由练…  相似文献   

5.
贵刊3月号刊登了一组“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设计中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但是,根据我们多年来在教学中的体验,笔者认为这三个教学设计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抓住关键的问题,引入一篇课文的教学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那么,我觉得教完课文后,让学生海阔天空、无拘无束地提出与本课密切联系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想像,通过玩味得出正确结论的做法,就是“采动荷花牵动藕”。下面结合具体教学,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及体会。一、通过比较加深认识我在教学完《望着远方》和《大海的歌》后,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①“他看到远处有高山,有树木,有人家。”这句话中间为什么不用顿号而用逗号?②“展现在眼前的是蓝天,白云,碧绿的海,从东方升起的朝阳。”同样这句话中间为什么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相似文献   

7.
一、设计理念 在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幅醒目的格言:"我听见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句话道出了活动对儿童的学习是多么重要,只有在活动中学生才能获得深切的体验和感悟.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懂得忠诚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记得吕叔湘在论及语文教学根本问题的时候,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语文教学的问题说千道万,滑文教师是关键。”暑期培训中,北京市教育学院崇文分院韩明英老师给我们播放了《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课例,观看了这堂课的教学案例后.我对吕老的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当前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看,教师善教与否,  相似文献   

10.
贲友林 《江苏教育》2006,(3B):27-29
“圆的认识”,这是小学里常被老师选作公开课执教的教学内容。从各类报刊或网络巾,我们可以搜索到近百份关于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何教学“半径、直径”这两个概念,在设计教学方案前我思考了3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不想被人侍奉,因为我并非无能.”这句话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任何教学行为,要想取得成效,就必须促进学习者走向独立、自主,使学习者不再软弱无能,这也是数学教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曾庆春 《成才之路》2011,(15):80-80
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这句话一点儿不假,因为教学不是教师一相情愿就可以完成的事情,而是师生共同交流、共同探讨的活动过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怎样驾驭自己的课堂呢?我在十多年的教学体验中,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标复习巩固标点 ,让学生在表演、游戏等情境教学中受到启发 ,学会正确运用标点符号。二、教学准备情境设置 ,课件制作三、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师 :“小朋友 ,今天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客人 ,你们想认识吗?”(二)巩固认识 ,加深印象戴各种头饰(标点符号)的小朋友上台 ,并依次作自我介绍。逗号 :我是逗号 ,样子像只小蝌蚪 ,一句话没说完才出现。句号 :我叫句号 ,是个小圆圈 ,一句话说完才出现。问号 :我叫问号 ,像只小耳朵 ,问的语气藏里边。叹号 :你们看 ,我多像一枚炸弹 ,表示惊喜和感叹。顿号 :我是大家的新朋友 ,名叫顿号像…  相似文献   

14.
镜头一:我执教人教版二上《识字3》这一课。这是以“三字经”为形式的识字课文。我教学的目标很明确,即通过各种形式认识本课11个生字,渗透爱祖国教育。围绕这一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很明朗的教学主线。从初读韵文、自主识字,到熟读韵文、识记生字,再到背诵韵文、巩固生字,  相似文献   

15.
张向阳 《师道》2003,(12):28-29
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体现出课标的精神,是值得探索的。开始,我在备课时特意改变了五环节的教学结构,以师生互动的流程图进行改革的尝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又一次完全打破了我原先的教学设计,使我遭遇到了一连串的奇境。遭遇到与教学设计不符的困境上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说说已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孩子们说,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其实,孩子们还没有学习圆的知识,但我是不能否认孩子的。我本想出示一长方体让孩子们来比较一下,这是不是长方形,使孩子们在比较中对立体图形有个直观…  相似文献   

16.
宿迁市实验学校蒋争鸣与无锡新区实验小学钱科英的"认识平均分"的两份教案设计及其意图说明,同时展现在案头,给了我研究、获得对"认识平均分"教学的业务长进机会。一、案例设计共同的关注点两课案例设计在认识平均分教学中共同关注了如下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1.创设问题情境。蒋老师的课案通过教学谈话,直接提出"今天老师带来了6个桃,想请你们分  相似文献   

17.
结束语历来是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设计好不同类型的课堂结束语,对整个课堂教学能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还能给人一种回味。我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运用生动的故事,启发其联想 (1)在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一课时,首先讨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归纳:这句话说明每个人都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联,每个人都对祖国的兴衰荣辱承担一份责任,为国效力是每一个中华儿女责无旁贷的义务。并提出世纪  相似文献   

18.
郑百苗 《陕西教育》2002,(12):35-35
两位教师分别教<我的战友邱少云>第七自然段"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部分内容,这是一段凄美的包含浓浓人性的语言文字.两个句子,每个词语,甚至每个标点都浸润着作者李元兴对战友邱少云生死与共的阶级情感.两位教师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许是有比较才有鉴别的缘故,使我对这两个教学片断有更多的感悟和反思,写下来,与同仁共商.  相似文献   

19.
有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表明了亲身经历的重要性.在数学教学中,我深深感受到,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的过程,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章寒梅 《考试周刊》2010,(40):72-72
“细察灼见酿华章”.这句话概括了观察和作文的关系:观察是作文的基础.作文离不开观察。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但是有了源泉并不意味着就能写好作文。写好作文.关键在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对事物的深刻认识。我结合小学生作文教学实践,谈谈观察的重要性和如何学会观察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