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北京大学新闻中心消息,王选院士生前秘书受王选夫人陈堃銶教授的委托,送来几份材料和几张照片。其中,王选院士写给他的侄女王侃夫妇的信读来感人至深,信中体现了一位长者对晚辈的关爱之情和殷切期望,对年轻人成长与成才很有教育和启发意义。现全文刊发,以飨读者并表达对王选先生的怀念。  相似文献   

2.
2006年2月13日,被誉为"当代毕昇"的王选先生在北京逝世.王选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成就奖获得者.他的研究成果使印刷行业完成了"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被誉为"有市场眼光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人公王选,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大方正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科技顾问。作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发明者,他推动了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被称为“当代毕异”。他主持开发的华光和方正电子出版系统,占据国内99%的报业市场和90%的书刊(黑白)出版业市场,以及海外80%的华文报业市场,并打入日本、韩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作为青年才俊的导师,他爱才护才,有口皆碑。长歌当哭,天公洒泪。2006年2月15日,这位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北京大学教授王选院士与世长辞。在全国自主创新的进军征途中,我们更加怀念为中国的科学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4.
<正>中心概况: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前身为新闻专业1985年设立的摄影实验室。2000年安徽大学与大方正集团共建"安徽大学北大方正新闻传播实验室"(报刊电子采编室),两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先生亲自来我院参加了揭幕式。在"211工程"建设中,  相似文献   

5.
正王选=汉字激光照排+"三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在大多数人眼中,王选就是这样一位名人,公式右边的关键词,哪一个拎出来都轰轰烈烈。然而,在大多数时候,王选对于"名人"这个词却不太感冒。"我似乎慢慢在变成一个名人了,  相似文献   

6.
人生的抉择     
计算机应用专家王选,1937年2月5日生于上海。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文字信息处理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发明人,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和地质教育家杨遵仪教授百岁华诞庆祝会,于2007年10月7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举行。教育部、国土资源部、九三学社中央、全国政协、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北京市教工委的领导,王鸿祯院士等30余位中科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领导以及杨遵仪的同事、亲属、学生代表共200余人参加。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致亲笔信祝贺杨先生百岁华诞,高度赞誉杨遵仪教授"为我国地质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先生博学笃志,格物明德,不畏艰难,勇攀高峰,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和教育事业。""先生的高尚道德和优秀品质,成为科技界的楷模。"以无比崇敬的心情,表示"四十七年前您是我的老师,今天仍然是我的老师,我将永远以先生为榜样,像先生那样做人、做事、做学问。"百岁的杨遵仪院士精神矍铄,在答谢致词中,以"人生百年,贵在抓住光阴,做人、做事、做学问,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做出成绩,方无愧于天地人"与大家共勉。本刊特刊发杨光荣研究员的文章——"学识渊博,无私育人",以示祝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有“四大发明”,成就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特别是东汉蔡伦的造纸术和北宋毕的活字印刷术,使得文化传播得以真正在人类社会薪火相传。这两项发明,也让汗牛充栋和韦编三绝的竹木简成为绝响。往事越千年,北京大学的王选院士在上世纪后半叶又引发了我国的印刷革命。故当新华社2月13日发布王选院士逝世的消息时,全国学人均沉浸于惋惜和悲痛之中。70岁,正是科学家出成果和传帮带科学中坚力量的黄金时期,不想王选先生离我们而去。作为个体的人,王院士是离开了凡世尘间。但是他在科学上给予社会的贡献和人们的念想是永续的。只要有书,只要…  相似文献   

9.
2002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出席大会并为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选,中科院院士黄昆颁发证书和奖金。会上党和国家领导人还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代表颁奖。王选简介:现为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院长的王选,长期致力于文字、图形、图象的计算机处理研究,并于一九九二年、一九九四年先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选针对汉字印刷的特点和难点,发…  相似文献   

10.
北京大学重奖王选院士 3月18日,北京大学召开科技奖励大会,对获得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王选院士给予500万元的奖励。 在奖励大会上,王选院士说,他的最大愿望是把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打入发达国家的市场。他衷心感谢多年来支持和帮助过自己的老师、同学和同事,并希望北京大学能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有团队精神的  相似文献   

11.
院士制度极大地调动了我国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的院士制度,必须建立和完善院士遴选问责制度.院士遴选问责制度主要由院士候选人问责、院士推荐人和选举人问责、院士候选人推荐单位问责、院士管理单位问责等构成.在建立院士遴选问责制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权力与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杨巍  葳蔓  智飞 《职业技术》2006,(7):4-15
王选档案:王选同志1937年2月5日出生于上海,少年时代就读于上海南洋模范学校。1954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1958年毕业留校在无线电系任教,参与北大自行开发的中型计算机——红旗机的研制工作。1961年,他开始从事软、硬件相结合的研究,探索软件对未来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影响。1964年承担了国内较早的高级语言编译系统——DJS21机的AL-GOL60编译系统的研制。1975年投入到“汉字精密照排系统”项目的研究中。1981年,他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原理性样机华光I型。1985年至1993年,他又先后主持研制成功并推出了华光II型到方正93系统共五代产品,以及方正彩色出版系统。他历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所长、所长,文字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3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13.
2006年2月1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在北京病逝。让我们走进这几篇有关王选的文字,缅怀这位为中华民族以至世界文明技术做出卓越贡献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4.
《教育》2006,(6)
王选全国政协副主席、我国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王选,于2006年2月13日11时许在北京逝世。2月19日,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王选,1937年2月生,江苏无锡人,九三学社成员,1958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15.
2011年7月21日,著名科学家王大珩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在他名字前面,有一长串头衔:“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16.
大师风范     
《阅读与鉴赏》2008,(12):13-13
我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泌尿科专家郭应禄先生在给医生们上课时,经常提起他与吴阶平院士交往的一则小故事——  相似文献   

17.
大师风范     
顾银乔 《中学教育》2006,(12):60-61
我国工程院院士、名泌尿科专家郭应禄先生在给医生们上课时。经常提起他与吴阶平院士交往的一则小故事——  相似文献   

18.
王选院士     
~~王选院士  相似文献   

19.
资讯     
《中国科技奖励》2006,(3):78-79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选院士在京病逝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2月13日11时许在北京病逝。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相似文献   

20.
2006年2月13日,著名科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王选先生,在北京病逝,享年70岁。王选教授的重要贡献是发明了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使汉字印刷术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被誉为“当代毕升”。他的这一里程碑式的发明,不仅使书籍报刊印刷进入一个新时代,而且使古老的汉字焕发了青春,击碎了从新文化运动开始就笼罩在汉字头上长达80多年的“汉字不死,中国必亡”的“汉字落后论”。王选教授之功,功在当代,泽被后世,光照青史。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的发展演变,也折射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王选教授开创的激光照排系统,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