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教材内蕴的情;一方面是教师“体验”过的情,一方面是学生“潜伏”的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实质上要求教师调动自身的情感,挖掘教材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形成和谐共鸣的过程。因此这三者的共鸣融洽是语文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季芳 《考试周刊》2010,(43):231-232
音乐课的情感体验教学十分重要,音乐大门的开启.要靠教师选择好钥匙,情感的调动和培养则是最好的选择。在课内外音乐活动中,要帮助学生用心感知音乐情感.启迪智慧.陶冶性情,使其身心健康成长。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生命线,“情感教学”当然要“以情施教”,教师伴以积极的情感,达到以情促知.使音乐课成为学生真正喜爱的课,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音乐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让他们的情感与音乐一起飞翔。  相似文献   

3.
高职英语互动教学与情感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丽红 《教育探索》2008,(10):63-64
情感因素是影响英语互动教学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积极的情感因素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消极的情感因素则会影响师生间的交流和知识的传递。为发挥教师的情感在互动教学中的独特作用,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形成,教师一要运用以“言”感人的互动教学,二要运用以“情”动人的互动教学。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只有叩击到学生的情感区,学生才容易进入到课文情境中去,也才能够达到作者情、文本情、教师情、学生情四情融通的最佳境界。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教师只有先练好情感教学五字功,才能运用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手段和激情洋溢的语言开启学生情感的阀门,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5.
情感教学是一种以“知情并进”为特点的新的教学思想,它对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在新的课改形势下,要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让学生接受文本和教师的情感表达,并能与文本和教师的情感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6.
小语教材中孕育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耍让学生感其情、生其情、表其情、抒其情,语文教师就要全面、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点,充分开掘文本中丰富的情感资源,拨动学生内心深处的琴弦,让课堂达到“情融融,意切切”的氛围,从而愉悦性情,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心灵。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教师首先要有浓厚的“数学情”;二、教师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数学情”;三、教师要善于创设数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情”;四、教师要巧妙设置“陷阱”,激发学生的“数学情”;五、教师要善于引发和保护学生的“数学情”。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情感要和文章的意境相融合,达到“人”与“文”的情感相通,才能促使学生“情”与“智”的共生共长。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情”为主线贯穿始终,紧紧抓住母语教学的的特性、尊重学生学习个性,删繁就简、扎实训练,充分彰显了语文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总的来说有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体验”的情;一方面是学生“潜伏”的情;一方面是教材“内蕴”的情。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①情感化身——以情感为核心,深入理解教材。②情感桥梁——运用情感语言,发挥主导作用。③情感转移——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课堂。  相似文献   

10.
如何激发培养学生情感,达到语文教育的目的?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要以教材(文本)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在“动情”上下功夫。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就有不少感人的美文,要发挥教材的感人魅力,让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下掌握知识与技能、辨别真善美、学做真善美的人,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真的受感动,教师动情才能将抽象符号中蕴藏的“情”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情”,师生面对面的情感撞击才是最激烈、最有效的真情传递。这样,我们的语文情感教育目的才能达到。  相似文献   

11.
徐海云 《教师》2013,(36):65-65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学校教育的目的并非将知识简单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之中,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心灵的接触”,这一目的则是通过情感交流来实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改革三维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教学活动的根本落脚点。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通过各种手段拨动学生的“情弦”,激起学生的情感浪花,实现“以情促教,以情导学”。  相似文献   

12.
在情感体验中学语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秀艳 《文教资料》2006,(10):92-93
本文阐述传统语文教学重知轻情,阻碍儿童全面发展的问题,探讨引领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好语文的必要性,提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处理好“情感与认知”、“教师情感与学生情感”、“情感与人格”的关系。并从“在经验激发中——入情、在自读自悟中——动情、在领悟精彩中——移情、在实践活动中——延情”四个方面研究引领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好语文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3.
张玉芹  郇磊  关莹 《课外阅读》2010,(7):131-131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者,或创设情境,或教师激情,或师生情感共鸣,或学生情感投注,或寓教于情之谓也。语文教学不只是感知过程,同时也是情感过程,有道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然而,如今的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下因功利心的驱使,仍然凸现了知识与技能而凹陷了情感,狭隘地理解了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把掌握知识只视为获取利益的铺路石,忽视学生情、作品情、教师情的融合,没有建立一个互动的平台。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失落和教师对学生主观情感的冷落。  相似文献   

14.
王军 《成才之路》2009,(3):36-37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颇具情感性的名篇佳作,它们无不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结晶。面对如此丰富的情感宝藏,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披文以入情”,通过多种途径传递文本情感,点燃学生心中的激情。再现语文课堂的魅力,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呢?  相似文献   

15.
蒋蓉 《湖南教育》2005,(21):22-23
罗曼·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作为一名教师,不仅需要有渊博的学识、丰富的教学经验、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更需要有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能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只有教师自己先有情,才可能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情感。如果一个教师感情平淡,对事物总是无动于衷,又怎能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与光明的渴望与追求?教师的积极情感能成为强有力的教育手段,而消极的情感则会成为直接刺伤学生心灵的利剑。因此,作为教师,在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之际,要想使自己的情感能积极有效地感染、影响学生,必须致力于…  相似文献   

16.
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教材内蕴的情;一方面是教师“体验”过的情,一方面是学生“潜伏”的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实质上要求教师调动自身的情感,挖掘教材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形成和谐共鸣的过程。因此这三者的共鸣融洽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一、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语文教学中,教材的情感是师生、生生以及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基点。我们知道,选入课本的文章,都是情文并茂、耐人寻味的佳作。这些文章或表达人与人…  相似文献   

17.
教学需要情感,需要环境氛围。语文教学,需要依据“文章情”创设“教学情”,在激发学生的情感、情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与能力。在学生、教师、教材、教具的“感动”中展示多层次、多形态的情感场,使教学情境化、心理化、科学化、艺术化。  相似文献   

18.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基石,是文本的灵魂,也是课堂的灵魂。语文教学的最大魅力就在于“情”与“美”,在语文教学中,应营造情感氛围和审美空间,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世界之中,受到人文关照,在情感的浸润熏染中提高语文素养。赞可夫说:“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9.
周伟芬 《文教资料》2010,(10):69-70
情感是教与学的桥梁,是师生间合作的纽带,是教学过程的催化剂。教师优美的语言、优秀的才能、真挚的情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心理气氛。本文认为语文课堂教学需“知”“情”互补,重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教师要在教学中“以情养情”。  相似文献   

20.
初中英语教学的效果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的“情感动力”。长期以来,传统的英语教学“重智轻情”,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学效果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促进师生的情感共鸣,建立融洽亲和的师生关系,创造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使英语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一、以情促情,建立融洽亲和的师生关系教育心理学表明: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对教师言行的认同效应,从而激发学生接受教学的热情。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事实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