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晋宋之际,在玄言诗之后,出现了山水诗,谢灵运被公认为山水诗的创始人。在谢灵运以前,山水诗只是作为背景出现的,谢灵运开始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创造出真正的山水诗.到了南齐的谢眺,山水诗有了新的发展。谢灵运、谢眺人称“大谢”、  相似文献   

2.
南朝(宋、齐、梁、陈)山水诗在中国山水文学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开辟了山水诗创作的新领域,奠定了山水诗的文学地位。另一方面,南朝山水诗经过几代诗人的不懈努力,确立了山水诗以山水为本位、以五言为基本形式的结构模式,从而形成了山水诗清逸明秀、雅丽纯美的艺术特色,对后世山水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庐山山水诗的生成与中国山水诗的滥觞同步,是中国山水诗初期作品的重要代表;庐山山水诗的发展史与中国山水诗同构,是中国山水诗长卷的一个缩影,代表着中国山水诗发展的基本态势;庐山山水诗的艺术成就,鲜明而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山水诗的辉煌成就,在中国山水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山水诗是深受国人喜爱的一个文类,山水诗研究很早就开始,至20世纪80年代进入总结时期。如今,我国社会面临着重大转型,山水诗研究也面临着重大挑战。在总结山水诗研究的基础上,考察现代语境的新变化.探讨山水诗研究转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文艺史上,士人写山水诗如同画山水画,但山水诗理论并不如山水画论突显。个中原因,一是写山水诗理论往往隐在于宋代以后一直繁荣的诗话之中;二是诗人创作山水诗更遵循"诗言志"这一总价值旨趣。上世纪西学传入以来,中国山水诗理论研究成就显著,但也有其局限性,一些论断并不符合中国山水诗发展变化的事实,因此作为理论来说是苍白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山水永诗源远流长,清代山水诗则集其大成。近代宋诗运动的代表诗人郑珍写有大量的山水诗作。近年来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文学史著作中对郑珍山水诗的介绍;郑珍山水诗专题研究论文六篇;鉴赏词典、作品选中对郑珍山水诗的介绍;郑珍诗歌研究专著中对其山水诗的介绍和评价。主要表现在生平交游、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等方面。而从生态批评和现代旅游等新角度分析其山水诗的文章还未见.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杨远义 《文教资料》2006,(19):63-64
唐代诗人王维的山水诗,在中国山水诗发展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文章从诗材的取舍、词语的锤炼、颜色的搭配三个方面探讨了王维山水诗歌的虚实处理艺术,考查王维山水诗歌在山水诗歌发展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谢灵运以清新秀丽的笔调描绘山水,其山水诗在文学史上可谓成就不凡;杜甫虽不以山水诗闻名,但其山水诗亦成就斐然。就山水诗而言,杜甫对谢灵运有继承又有发展,两人均重视对山水景物的描摹刻画,杜甫更是将写实手法推向高峰。除此之外,杜甫笔下的山水诗更注重情景关系,达到了浑融的艺术境界,此乃对谢灵运山水诗的一大突破。  相似文献   

9.
山水诗三题     
山水诗在中国文学中源远流长,而完整的山水诗出现在曹操的诗中,到大、小谢之时山水诗臻于兴盛,因此说山水诗脱胎于玄言诗欠准确;山水诗与玄言诗的关系并不是截然分明的前者脱胎于后者,而是相互影响;大谢的山水诗形成有政治失意方面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其佛学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玄言诗在东晋盛行有百年之久,在这期间,山水诗也在发展着,它们之间互相交融,彼此消长。东晋后期湛方生的山水诗已是较成熟的山水诗了,此时玄言诗与山水诗的消长已发生倾斜,山水诗呈蓄势尽发的态势。刘宋时的谢灵运、鲍照对山水诗的成熟壮大起到了关键作用。谢灵运以写景细腻精致擅长,鲍照以取景奇异感情炫魄著称,二者又程度不同地都融情于景。谢诗承继玄言,而又降其为附庸;鲍诗无承老庄,激抒胸襟块垒。二人对玄言诗的消退和山水诗的勃兴的贡献至为重大。  相似文献   

11.
王维的山水诗以其清新隽永,富于韵味,历来被尊为中国古代山水诗的代表。在他的山水田园诗中,五言诗体为其大宗,其他七言、杂言诗歌也有一定数量。对其为数较少的七言山水诗从诗体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王维对传统山水诗有开拓之功,对后世的山水诗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李杜山水诗都以表现壮美、崇高美为主要特征,但也不乏笔致清丽的优美之作;李白山水诗多雄奇,杜甫山水诗多雄浑;李白山水诗多出世之想,杜甫山水诗多入世之思;李白山水诗多夸张,杜甫山水诗多写实;同为风格柔婉优美之山水诗,李白仍以表现阔大之景为主,杜甫则以擅写纤小之景见长。  相似文献   

13.
王维的山水诗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典型代表。山水意识是以自然山水为审美对象,通过观照山水以获取美感的心理活动,山水诗是山水意识的产物,中国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自然景物为审美对象的诗歌作品。王维的山水诗体现了中国山水诗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4.
李白与孟浩然的山水诗在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李白与盂浩然都热爱自然山水,他们的山水诗相同之处是清新自然,情景交融,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李白的山水诗主要表现壮美;孟浩然的山水诗主要表现柔芙。李白与孟浩然山水诗在环境化和旅游化中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晏明在最近出版的诗集《春天的竖琴》与《故乡的栀子花》中,写了大量的山水诗。这些诗很美、很清新,耐人寻味,能帮助我们研究山水诗的创作问题。山水诗在我国的诗史上,是源远流长。曹操就写过有名的山水诗。李白是写山水诗的大师。之后,历代都有山水诗的珍品流传下来。五四以后的新诗也是如此。建国后曾有人把山水诗当作所谓资产阶级的货色,而加以排斥,但这样的岁月也远去了,虽然还偶尔看见“左”的余波泛起的泡沫,也终会飘浮而去。晏明在他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山水诗发展史中,李白的山水诗具有突出的地位以及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山水诗从大处着笔,注重直抒胸臆,善于使客观事物支配于主观情感,且长于运用夸张与想象.李白开拓了中国古代山水诗发展的新境界,树立了中国古代山水诗史上前所未有的新标杆.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山水诗发展史中,李白的山水诗具有突出的地位以及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山水诗从大处着笔,注重直抒胸臆,善于使客观事物支配于主观情感,且长于运用夸张与想象.李白开拓了中国古代山水诗发展的新境界,树立了中国古代山水诗史上前所未有的新标杆.  相似文献   

18.
王维是山水诗的大家,其创作的山水诗常给人一种美的感受.王维山水诗的独特艺术创作风格,给人以诗而又超乎于诗的美感.诵读王维的山水诗,使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深情怀抱中,令人流连忘返,陶醉其中.本文拟从王维山水诗在艺术创作的"诗中有画"和"静幽意象"这两个方面的结合,来谈谈他的山水诗的独特艺术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9.
谢灵运和孟浩然同为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二人的山水诗创作中,孟浩然继承了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将浓厚的故乡情结寄寓山水诗中,表达了相同的政治理想。但是二者的山水诗在创作风格方面和表达归隐时的思想情感方面有差异。从丹纳《艺术哲学》三要素的角度而言,二者山水诗的异同受时代、种族、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山水诗的产生时间和地点,一般认为,是南朝宋初的永嘉地区,但这是一个值得重新思考的话题。中国山水诗有一个产生、兴盛和走向新阶段的过程,雄奇险秀的庐山山水和儒、释、道兼综的庐山文化为这个过程提供了绝佳演绎场景。中国最早的一批山水诗人是庐山上的和尚、道士和隐士。陶渊明、谢灵运的庐山诗则是中国山水诗兴盛的标志。发祥于庐山的山水诗,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对后世山水诗产生典范性的影响。因此,庐山才是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