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5 毫秒
1.
本文从鲁迅早年文章《摩罗诗力说》的题目英译入手,探讨“摩罗诗人”的本质,提出“摩罗诗人”是“贵族反叛者”的代表,其建设性与破坏性、进步性与落后性共存,而鲁迅的思想发展历程也是从“摩罗诗人”逐渐走向“平民革命者”的历程。本文认为,鲁迅所谓的“摩罗诗”类似于控诉社会积习流弊,召唤改革、革命的《耶利米哀歌》,而作于清末的《摩罗诗力说》也可以看作是一篇鲁迅的《耶利米哀歌》。  相似文献   

2.
有的同志根据《摩罗诗力说》一文得出“屈原可说是我国‘摩罗派’诗人之祖”的结论,认为屈原的作品,尤其是《离骚》“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对此我们不敢苟同。我们认为这种观点产生于两种误解:其一是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误解,其二是对鲁迅及其《摩罗诗力说》的误解,试将理由述列如次。  相似文献   

3.
三十年代,一位诗刊编辑要求鲁迅发表关于诗歌创作的意见,他回信说:“要我论诗,真如要我讲天文一样,苦于不知怎么说才好,实在因为素无研究,空空如也。”这是颇为谨慎的自谦之言。其实,鲁迅不但工于诗,写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革命诗篇,而且对于诗歌创作也有不少指导性的精辟见解。早在辛亥革命之前,鲁迅就写了《摩罗诗力说》这篇长达数万言的诗论,站在当时思想界的高峰,怀着满腔的爱国主义激情,号召人们奋力开创“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诗风。鲁迅一贯认为“文学是战斗的”。有的资产阶级作家反  相似文献   

4.
据此冈正子《摩罗诗力说材源考》中提供的资料,鲁迅在写作《摩罗诗力说》之前,已有拜伦《该隐》的日译本,那么,我们要检验鲁迅是否读过《该隐》,只要研究一下鲁迅《摩罗诗力说》对原材料(木村的《拜伦——文艺界之大魔王》和木村的《〈海盗〉序》、《关于〈海盗〉》)的取舍和增补情况,就可以有一些把握了。除鲁迅读过的《海盗》外,鲁迅对拜伦作品的介绍基本上是选取木村的材料,至多增加一两句评语,然而对《该隐》的绍介则不然。表面上看,《摩罗诗力说》绍介《该隐》的文字只有两行,实际上鲁迅是把《该隐》与《天地》一起绍介的。该隐的神之不幸论,卢希飞勒(罗锡福)的善恶胜败论等,皆出于《该隐》,而且鲁迅绍介之后还发了长长的一段议论。更为确凿的是这一段文  相似文献   

5.
鲁迅把“摩罗”诗派的歌声作为先觉之声引进国门 ,在《摩罗诗力说》中主要从四个方面 :反抗挑战之声、爱国复仇之声、个性解放之声、真理希望之声 ,张扬了“摩罗”诗派的“新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一些鲁迅研究者对鲁迅早年在日本用文言写作的《说鈤》、《人之历史》、《摩罗诗力说》、《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等文,作了认真的注释,这是值得称赞的工作。但有同志将这几篇文章笼统地称作“鲁迅早期五篇论文”,并作了过高的评价,我认为是不妥当的。鲁迅在将《人之历  相似文献   

7.
鲁迅已经被无可否认的作为精神界战士的形象为人们所接受,但是不难发现,鲁迅的思想也经历了发展成熟的过程,东渡日本后,鲁迅于1908年接连发表了《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破恶声论》三篇文言论文,对他以后的思想起了很大的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8.
鲁迅论《文心雕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尖锐批评刘勰因笃守儒家“诗教”而形成的保守的封建功利主义的文学思想:在《汉文学史纲要》中尖锐地批评过刘勰神秘主义的文学源论;在《吃教》一文中分析过刘勰“杂拌儿”式的思想体系。但是鲁迅仍然充分肯定了《文心雕龙》的重大贡献:“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则”,并在若干体问题上进一步发挥了刘勰的精彩论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比较文学的源头可上溯到1904年王国维的《尼采与叔本华》、《红楼梦》研究,特别是鲁迅1907年写的《摩罗诗力说》和《文化偏至论》。茅盾于1919和1920年相继写成的《托尔斯泰与今日之俄罗斯》和《俄国近代文学杂谈》也对东欧和西欧的文学进行了比较研究。本文从中国比较文学的开端,发展和未来趋势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鲁迅学贯中西。 研究“鲁迅与中外文化”这一课题,首要应在“贯”字上下功夫。因为鲁迅的汲取外国文化,目的乃为改造和更新中国的文化,丰富中国的文化。青年鲁迅早在1907年写的《摩罗诗力说》中,就提出要“别求新声于异邦”,借“先觉之声”来“破中国之萧条”。但他又反对盲目的“拿来”,指出汲取外国文化“必察世  相似文献   

11.
鲁迅论屈原     
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等论著中,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屈原及其作品作了科学的评论,一方面充分肯定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作品的主流价值,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屈原及其作品的局限性。鲁迅论作家作品,不仅顾及“全人”、顾及“全篇”,而且顾及作者“所处的社会状态”,为文艺评论树立了良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2.
以《摩罗诗力说》为代表的鲁迅早年文章,既是他启蒙思想的发端,也成为日后新文化运动的基础。《摩罗诗力说》呈现出鲁迅早期的宗教观,以"摩罗"精神抵抗统治者的权威,以"反抗之音"挑战"不撄人心",这些宗教内容同时构成了鲁迅早期启蒙思想的重要资源,也是其"立人"学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还与启蒙形成了某种张力关系,敞露出鲁迅早期思想的紧张和矛盾。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国文坛,以波兰为代表的弱小民族文学深入人心,大行其道,先驱者鲁迅先生大辂椎轮,功莫大焉。他收集整理并翻译波兰文学作品,孜孜矻矻,乐此不疲。从《摩罗诗力说》到《域外小说集》,从《小说月报》到《奔流》,莫不浸透他的心血。此外,鲁迅还影响团结了周作人、沈雁冰与孙用等一批翻译家共同致力于波兰文学的译介工作,给寂寞的中国文坛带来了异域被压迫民族的心声。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社会科学的教学和科研中,人道主义问题是一个非常敏感的理论课题,它和社会生活中一系列重大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以西方人道主义作参照系,深入研究一下鲁迅人道主义思想的特点,对于我们科学地认识人道主义的历史作用及其历史观、世界观的实质,或许可资参考。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时接受了西欧革命和人道主义思潮的影响,人道主义成为他放弃医学而改学文学的重要契机。在《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早期论著中,鲁迅抨击了欧洲中世纪基督教对于学术思想、科学事业的压制,热情称颂提倡人道、反对神道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人类历史的…  相似文献   

15.
自鲁迅发表《摩罗诗力说》(1907年)至今,我国的比较学研究实践已近百年,经历了五个发展时期。虽然其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面临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改造国民性,是“五四”文化革命的先驱者们提出的重要命题。在这一方面相继作出突出贡献的,是鲁迅和老舍。将二者的《阿Q正传》和《猫城记》联系起来,可以看到这一主题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深远意义和巨大影响。鲁迅从献身祖国的巨大爱国热诚出发,在日本留学初期就开始思考。探索国民性改造问题,这成了他弃医从文,成为“精神界之战士”的内在动因。他后来写了《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论文,  相似文献   

17.
鲁迅一生写下的新诗并不多,但从更深广的意义上说,他是一个典型的现代诗人,对促进中国新诗的现代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早在1907年,他在《摩罗诗力说》中就明确提出“别求新声于异邦”。“五四”时期,其新诗别创一格,不同凡响;散文诗集《野草》标新立异,开我国现代象征主义的先河。因此,“鲁迅与中国新诗现代化”是一个值得发掘和探讨的课题,本文仅仅是初步的尝试。 一 《摩罗诗力说》表现了鲁迅早年精深卓绝的文艺思想,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西方浪漫主义文艺思潮飞来东方古国的第一只春燕,预示着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我国现代文学艺术即将兴起。青年鲁迅心怀祖国和民族,站在时代的高处,向西方寻求出路。他认为,文艺是振兴中华的重要手段,而诗歌是人民心声的震响。文中开宗明义地提出:“盖人文之遣留后世者,最有力莫如心声。古民神思,接天然之閟宫,冥契万有,与之灵会,道其能道,爰为诗歌。其声度时劫而入人心,不与缄口同绝;且益曼衍,视其种人。”一个民族的兴衰,全赖其觉醒程度,自觉的声音起来了,国家民族才有新的希望。这就要求要有精神界之战士,要有反叛的诗人和新时代的诗歌。在鲁迅眼里,当时最足以代表这种反叛精神的,就是西欧和东欧的浪漫主义诗派,如英国的拜仑、雪莱、俄国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鲁迅和王国维代表着古典批评的终结和科学意义上的近代批评的开端。他们都批判继承了中国古典文论的精华,而又以开放的眼光吸收了西方文论的营养,在谋求中国文论的新的出路中,在古代文论向现代文论过渡的历史进程中,他们都发挥了渡桥的作用,把中国文学批评史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而鲁迅在新的建树方面超过了王国维。鲁迅站在爱国主义和启蒙主义的立场上,运用进化论的思想武器和比较文学的方法,把西方文化、文学的“新声”引进近代中国的思想界、文学界,给中国文学批评史注进了一股新鲜的活力。他在这方面的业绩集中体现在留学日本期间所写的一系列科学、文学论文——特别是《摩罗诗力说》(载《河南》杂志1908年第二、三号)一文里。  相似文献   

19.
鲁迅是最早以革命的动机及目的,介绍和翻译俄苏文学的人。从十月革命后诞生的苏维埃国家,鲁迅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还在一九一九年,鲁迅就已经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创造的“新世纪的曙光”。他不仅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看到了人类美好的未来,而且从俄国文学中看到“被压迫者的善良的灵魂、的辛酸、的挣扎”,明白“世界上有两种人: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南腔北调集·祝中俄文字之交》)。一九○七年,鲁迅写了早期最重要的文艺论著《摩罗诗力说》,开始表现出他对俄国文学的广泛接触。这时,他从积  相似文献   

20.
果戈理是鲁迅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鲁迅1907年写的《摩罗诗力说》就提到果戈理,认为他“以描绘社会人生之黑暗著名”,“以不可见之泪痕悲色,振其邦人”。鲁迅在以后的文章中又赞扬果戈理的“讽刺是千锤百炼的”,赞颂他是“俄国写实派的开山祖师”。鲁迅亲自翻译了果戈理的长篇小说《死魂灵》,又在自己的创作中借鉴果戈理的艺术技巧。 果戈理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于1835年问世以后,经过83年,鲁迅也发表了同名小说《狂人日记》。这两篇小说均以尖锐的锋芒引起当时社会的震动,也以它们的“同名”引起评论界极大的兴趣。我们从这两篇小说的比较分析中,不但可以看到文学发展长河中点点水滴的内在联系,而且可以学习鲁迅借鉴外国文学时的“拿来主义”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