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志凤  刘庆争 《考试周刊》2007,13(30):55-56
意识形态对翻译有重要影响。本文以严复和林纾的翻译为研究中心,考察了意识形态在翻译过程中对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运用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费尔克拉夫话语分析的视角来探讨近代中国的翻译家林纾的翻译文本,力图在此框架内解读林纾翻译的文本模式,解析林纾翻译的文体特征和文本生成。  相似文献   

3.
仇贞 《考试周刊》2012,(6):22-24
林纾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虽不懂西文.但与多人合译的百余种作品开启了译介外国文学作品的先河.开创了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的热潮。正因如此.对林纾及其翻译小说的研究可谓我国翻译界及文学界一大经典话题。本文简介林纾著名的两本译作并就其翻译策略加以分析.供方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林纾的翻译小说第一次向国人介绍了众多的外国作家及作品,大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和艺术视野。林纾的这种翻译活动与当时中国所处的特殊时代有密切的关系。近代中国不仅内部存在着严重的社会矛盾,外来的野蛮侵略也是愈演愈烈。为摆脱这种危机,人心思变,人们想在变易、改革中寻找出路。林纾的翻译就是在这样的复杂形势中适时而出,其翻译成果给这个特殊时代带来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目的论的角度,分析探讨了林纾翻译的书名。文章论述了林纾翻译的目的论及其翻译的书名所具有的中国文化艺术特征,分析了林纾翻译的社会价值和现代意义,肯定了林纾另拟新名的翻译策略,认为林纾翻译的书名是满足目的论的国语化需求,是爱国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
《迦茵小传》和林纾的古文翻译①张世涛一、从清朝举人到著名翻译家“译才并世数严林”〔1〕。说到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学作品的翻译就不能不提林纾,他的古文翻译无论是数量还是影响在近代中国都是绝无仅有的,说他是“介绍西洋近世文学的第一人”〔2〕毫不夸张。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7.
孙倩 《文教资料》2013,(35):92-94
林纾是中国近代小说翻译界的巨擘,其译作对中国近代文学的革命,乃至中国的社会革命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主要围绕《迦茵小传》来说明林纾对女性的形象重构.  相似文献   

8.
“林译小说”中优秀译作很多,其中不少是林纾与魏易合作完成的。魏易精通外语并与林纾合作默契,林纾具备深厚的古文功底和高超的文学感知力和创作能力,二人合作打造了“林译小说”特殊的艺术魅力。林纾的成就与魏易密不可分,他们合译的“林译小说”影响深远,在中国近代文学史和翻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
重点从林纾的翻译意念、翻译理论、翻译功绩、翻译评价等方面探讨林纾的翻译,认为林纾的翻译是依据翻译目的、译者修养和译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尽管译作中对原作作了大量删改,但符合当时浸染于古典文学中的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促进了外国文学顺利地融入中国文学的传统形式,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审美经验,依然不失为优秀译作。  相似文献   

10.
林纾是中国近代大规模译介外国文学作品的第一人。然而,他的译本中存在着大量的“讹”,常受人指责。在分析和比较创造性叛逆和林纾文学翻译中的“讹”的基础上,找出了它们之间的关联和区别。  相似文献   

11.
却正强 《英语广场》2023,(22):37-41
我国近代最具影响力的翻译家林纾先生不懂外语,却在翻译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林纾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其译者主体性意识的彰显,而其译者主体性主要体现在选材、翻译策略和文化考量上。以此为借鉴,相关译者在进行中国文化外译时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辅以合适的翻译模式,为译介中国文化和促进中外交流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在近代翻译史上,林纾是一位争议较大的翻译家。不懂外文的林纾利用良好的文学功底,与他人合作先后翻译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语言生动,引人入胜,风靡一时。他把自己的翻译事业与国家实业相结合,通过翻译外国作品开启民智,宣传实业救国思想。另外,林纾对于翻译的目的、功效以及翻译时的具体问题、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当时译坛引起极大反响。  相似文献   

13.
林纾是迄今为止最受争议的翻译大家之一,与此同时也是近代历史上最受欢迎的翻译家之一,造就这一局面的有当时的时代原因,也有林纾个人翻译风格的因素,而对于他的中西文学态度虽解说者众多,如张俊才就曾分析林纾对于西方文学了解比较肤浅,无法真正弄清楚中西文学的根本区别,他也没有真正的西学视野,但是在张俊才先生看来,这主要还是源于林纾已步入老年,是其难以摆脱的宿命;赵炎秋先生在《林纾叙事思想试探》中从林纾先生通过翻译小说提高了小说在中国的地位,阐述了林纾先生对于中西文学的一些看法,主要强调林纾先生虽未贬低中国古典小说,高度地评价了《红楼梦》,但也指出《红楼梦》描写的主要还是上层社会里的富庶生活,对于下层生活及社会描述甚少,这一点远不如欧美作家如狄更斯。在林纾看来,描写下层社会的家常之事较之富贵、冒险、侠盗题材而言更为艰难,因为其缺乏这些题材所具备的眩目、喜剧等吸引力;以上都是在论文中对林纾关于中西文学态度有所涉猎,但是并未进行专门分析,然对于林纾对中西文学态度之深入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林纾采用某些翻译策略的原因亦能更深入的了解林纾的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林纾的翻译观,即林纾翻译所遵循之宗旨。译者总是带有特殊的翻译目的和文化意识开始自己的翻译实践。透过《黑奴吁天录》的原著选择,及译者对文本删减、改写和增补,可以发现:林纾在政治上力图翻译救国,而文化上追求的是在翻译中不忘遵循中国传统纲常伦理规范。"翻译救国"和"以中化西"构成了林纾的翻译思想的核心,也造就了风格独特的"林译小说"。  相似文献   

15.
商务印书馆早年名声鹊起,效益奇丰。除教科书广为发行外,严复的汉译名著和林纾的翻译小说的出版,尤其是后者所带来的大规模品种,在商务印书馆的产业化运作下,获得了极大的收益。十几年间,在商务印书馆教科书之外的业务撑起了半边天,为商务印书馆品牌串红起到了功不可没之效。作为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的奠基人、最后的古文家,林纾依托商务印书馆,在张元济的推动下,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发出了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16.
林纾是中国近代一位少见的通才型文人,古文、翻译、绘画、书法均是其擅长的领域。林纾的书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受宋人尚意书风影响,具有正大、温醇、流美的文化意趣,充满书卷气和抒情性。林纾书法审美趣尚、书法论述和书法实践对当代书法创作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近代翻译史上,林纾是一位争议较大的翻译家。他不懂外语,又用文言文进行翻译,与他人合作先后翻译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语言生动,引人入胜,风靡一时。本文以目的论为原则,拟对林纾的译本《黑奴吁天录》进行细读以解释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近代翻译文学为汉语的脱胎换骨提供了种种范式和思路。现代汉语写作正是在近代翻译文学的刺激下逐渐走上自我成熟之路。文章拟以林纾和鲁迅的翻译理论和实践为例,探讨近代翻译文学和现代汉语写作的些许"瓜葛"。  相似文献   

19.
从林纾翻译获得成功的必然性、林纾翻译的目的与思想内涵、林纾文化互动的翻译观和林纾翻译捍卫了古文的地位等方面逐一介绍了林纾的翻译。可以说,林纾的翻译,不论从其翻译的目的考究,还是立足林纾的翻译观探索,都不难寻找出林译获得成功的必然性——林译体现了其"救国保种"和"捍卫古文"的爱国思想,适应了清末民初社会背景和内在需要,满足了当时读者的需求和期待,是该时代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20.
吕小莉 《文教资料》2012,(5):9-10,19
本文对林纾的译著《黑奴吁天录》从文言的使用、文化的碰撞两方面进行分析,指出林纾的翻译受到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的影响,同时林纾的翻译也对中国文学和文学翻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