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古代廪君与盐水神女的神话同古希腊埃涅阿斯与迦太基女王狄多的神话具有相似的结构,并可提炼出共同的原型。即英雄使命与女神柔情相冲突,最后导致女神死亡。该原型是男性神格代替女性神格的表征,是父系社会对母系社会的替代这一历史过程在神话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正>"女神"与"神女"是一组同素逆序词。《汉语大辞典》"女神"释义:"神话中女性的神"。"神女"释义:"巫山神女"或"泛指仙女"。"神女"与"女神",均为中国文学对神话中女性神袛的称谓,但二者使用时间不同。"神女"见于战国楚宋玉《神女斌》,元代用"女神"来称呼过惟南海女神灵慧夫人。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神女"释为"女神";"女神"释为"神话传说中的女性神。"这使我们窥探到了  相似文献   

3.
神女梦与狐妖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梦意象,而“神女”与“狐妖”更是传统作品中广为人知的女性形象,分别代表了古代文化对于女性的两种不同审美倾向。表面上看,神女和狐妖,一则端庄不可亵渎,一则来自山野之间,多有野性,难登大雅之堂。按照荣格的原型理论,神女与狐妖都是阿尼玛原型的代表,带有善恶两重性,是古人对于女性人物“外端内媚”的双重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神话研究的新思维“将神话研究与现代人格相联系”为基点,具体分析了“神话与神格”的形成及“现代社会与现代人格”的特征,进而阐述了“古代神话与现代人格”的联系契机,在上述论述的基础上,最终明确了神话研究的现代人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性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创世神话。与张扬个性的西方"人格神"传统迥异,中华"神格人"传统崇尚悲天悯人的道德情操和经世致用的献身精神,其差异根源于中、西神话赖以产生的不同经济模式。准确把握中华"神格人"传统蕴涵的人文价值,并加以现代转化可以弥补西方现代文明的不足,推进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古神话中土地神是以女性面孔出现的,土地神本是神话中的显耀大神,女娲、黄帝均具有土地神格,后随着母权制的动摇和尘世妇女地位的沉沦,土地神由古神话中的女性衍变为仙话中的男性,由地母变成了土地公公,时间当在西汉时代。土地神由女而男的变性和历史的发展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借鉴西方人类学、宗教学的研究成果,尝试运用比较神话学的方法来梳理中国至上神的演化,对中国至上神的神格做出确认。西方的至上神——天帝,是创造世界的大神,他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神格。据此,对中国神话的诸神作一梳理,帝俊以其生出日月的创造神力,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永生神格,有资格成为中国的至上神。帝俊神格的确认,可以明确中国至上神,弥补中国神话至上神研究的缺失,进而对中国古代神话体系的分类和梳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玉淑 《考试周刊》2013,(96):24-25
女权主义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女权思想发生、发展都可以从女神神话中寻找到原型基础。一部女权主义发展史其实就是女神精神和神格不断被复活的历史,是女性的精神和性别价值不断被激活的历史。女权主义探寻的是女性的存在价值及其在两性社会中如何获得平等权利话语的途径和依据。文章分析了各阶段女权主义的特点,探寻了其女权主义发展的神话依据和母神原型特征,为女权主义和女性寻找到了话语权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汉文献与苗族神话中,对蚩尤神格的描述形成一个强烈的反差。在汉文献中蚩尤作为神出现,经历史演化后成为反面角色,最终又作为战神倍受信仰;而在苗族神话中,蚩尤不仅是民族英雄,还是一系列文化的创制者,从而兼具英雄神与文化神的二重神格。二者同时呈现出完整的蚩尤神格的形成及演化过程。苗族神话则反映出蚩尤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存活的一个重要原因——信仰与民族心理的契合——信仰整合了民族心理,而民族心理支撑着信仰,由此产生了关于蚩尤崇拜的一系列民俗文化,神话作为民俗文化的文本性注释,也就保持了不竭的生命力,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从叙事形态来看,中国神话的确具有记录文字零散、缺乏叙事情节要素、原始神格变异莫测等特点,这些特点的存在,曾经使中国神话与世界其它民族神话的“可比性”受到一些中外学者的怀疑。与此相应的是,有学者主张“以一种更为中国化的方式去对待中国神话”,具体而言,就是承认中国神话在很大程度上是难以获解的“天书”,对其保持“审慎的”存而不论的态度。也在一些中外学者基于这种“不可比性”而得出中国没有创世神话,中国文化是一种“无性文化”等结论,仿佛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发展格局中的一个“例外”。事实上,如果我们变…  相似文献   

11.
原始社会的婚姻制度,并无当时的文字记录,但依据流传给后人的神话传说,也能窥测其概貌,尽管这些神话传说有很多幻想和歪曲。“神话大抵以一‘神格’为中枢”。原始时代人们对宇宙、万物、人类等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12.
神话是华夏民族文化的瑰宝,300多首苏词中有着丰富多彩的神话意象,可概括分为神女意象、神物意象、神境意象三大类。这些神话意象的大量运用丰富了苏词的色彩,增添了苏词的神韵,使苏词充满浪漫气息。  相似文献   

13.
女娲神话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少数几个以女性为主的神话之一。女娲神话涉及古代人民对人类起源的追问、对婚姻对权力的追求等内容,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将女娲神话与西方同类神话相比,可以发现二者神话内容的差异,这折射出不同的地理特征与民族心理差异。特别是通过比较女娲神话与西方同类型神话中的女性角色,发现中西方女性在其古代社会的地位并不相同,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能够为当今时代女性的社会发展提供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希腊神话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腊神话中的女性往往与灾难、万恶结缘。但她们中极少有十恶不赦的反面典型,而呈现出一种更为复杂的非伦理化色彩和更加本真的原生态特征。与中国神话相比,希腊神话凸现的是“真”,并与“美”紧密相连,女性形象之“美”的塑造偏于个性与率真,从而淡化了伦理道德层面的“善”。原始神话对女性形象的不同描写,影响了中希两国女性文学形象的特点与趋向。  相似文献   

15.
本论从宫泽贤治的童话作品出发,分析其中的神话要素。论述神话为其童话作品带来的巨大能量。宫泽贤治的童话中有很多把自然现象神格化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宫泽贤治在日本东北地区生活的真实体验。也有对古代神话中关于自然现象题材的引用。宫泽贤治的童话作品并非只是感性地、无意识地将自然现象神格化的,在宫泽贤治心中已经把自然现象确立成了一种信仰的体系。宫泽贤治认为诞生出宇宙中所有事物的主体是一种类似于宇宙根源生命力的能量。而这种宇宙根源力量就是"神"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这种观点支持着宫泽贤治为自己的信仰而努力。  相似文献   

16.
在古典文学作品中 ,“水”意象更多地与女性相关 ,中国古代的神话、诗词、戏曲、小说中有许多以“水”喻女性的描写。“水”成为表现与女性相关的情爱生活、塑造女性形象不可缺少的重要意象。  相似文献   

17.
神话是人性神格化的产物,加上受地理环境、彝族传统审美思维等文化背景的影响,支格阿鲁神话不但充满人性色彩,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表现了彝族先民独特的人本思想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8.
茅盾对欧洲神话有系统的研究,他在各个时期创作的小说明显地受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他借欧洲神话创作小说来讽喻现实,以北欧神话中命运女神的“二姐精神”来塑造和评价“时代女性”系列形象,肯定“时代女性”执著、勇敢地直视现实、追求光明的特点,并对其各自不同的弱点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上古神话与古希腊神话几乎产生于同时期,但有很大不同。在保存状态上,中国上古神话是支离破碎不成体系的,古希腊神话却形成了完整庞大的神话体系。更为重要的是二者的神话形象的神格特质迥然不同,中国神话形象仁爱宽容,具有奉献与自我牺牲精神,而古希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崇尚智慧与力量。二者对后代文学艺术乃至文化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共同构成灿烂丰富的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20.
"双性同体"女性主义强调理想的性别关系是双性因素的和谐共存,中国女神的神格特征和女神权力构建下的和谐理想的社会模式,为女性主义提供了理想的原型模式。本文以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女神及大母神的神格特点作为切入点,探讨了"双性同体"女性主义的神话源头和理论原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