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学生科学素质 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索质主要山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五大要素构成。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发展学生科学素质的基础,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要逐渐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品质,同时促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意识。  相似文献   

2.
孙秋杰 《中小学电教》2012,(12):148-148
态度和习惯是进行科学学习的两个重要层面,在科学教育中,就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作为宗旨,通过对学生科学学习态度和科学学习习惯的特征、行为进行调查、分析,以科学的态度和习惯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在科学学习态度形成和科学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3.
“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这是初中新课程目标中对学生的要求。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科学探究方法的引导,让学生掌握多种科学探究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更有利于学生探究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平常教学过程中渗透科学探究方法至关重要。在此,介绍几种常用的科学探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兰州市三中杨华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外,还应具有良好的科学品质、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正确的科学观和一定的科学能力。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素质,首先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生物学知识,这是...  相似文献   

5.
一、注重科学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在美国小学的科学教育中,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科学发现的结果──科学知识:另一方面,教师精心设计科学活动,让学生重演科学家科学发现的过程,学生在这种课程中象科学家一样观察、思考、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得出结论。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在美国小学科学教育中,强调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测量、交流、推理和实验等智力技能。在观察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认识事物,注意事物与现象的变化,比较事物之间的异同。教师鼓励学生把分类与观察相…  相似文献   

6.
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赵福才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和推理论证的训练,进一步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实际上就包含了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引领学生在活动或实践中通过动手,自己在头脑中形成某种科学概念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8.
浅谈生物学科中科学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培养,是在学生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探究知识、获取知识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的培养,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本文主要阐述在生物学科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开展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把“科学探究”定位为学生必须掌握的科学内容,并在新教材的编写中进行了合理的安排,充分凸显了当前物理教学中开展科学探究教学的重要性。科学探究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探索物理规律的重要科学方法,科学探究能力是综合性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平时进行一点一滴培养的。因此,物理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渗透科学探究的思想和方法,更要注重和加强科学探究教学,通过精心创设探究情境,重视探究过程的实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达到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育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科学素质主要指人们在认识自然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内在素质。包括人们所掌握的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科学能力,科学观以及科学品质等方面。所谓科学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包括课内和课外的活动,使学生具备必要的科学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和掌握一些科学研究及思维的方法,发展科学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科学的自然观、世界观、价值观与审美观,培养起良好的科学品质,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高。在生物学教学中应该有机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是进行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的经验,探讨了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向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途径。一、在知识传授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现行教材为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提供了不少的素材,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和挖掘这些知识素材‘明确地向学生介绍科学家们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过程,既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接受了科学方法教育。1.介绍科学家的研究工作《生物》课本中,有关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的科学方法的介绍比较清楚和引人注意。此外,还可介绍沃森和克里克在建立DNA…  相似文献   

12.
虞喆 《科学教育》2005,11(6):7-8
“探究性学习”泛指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研究活动的方式获得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它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了解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特别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性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2022年版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核心素养内涵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科学贴近生活,乒乓球又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其中蕴含哪些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让学生在玩转乒乓球的综合实践过程中初步形成科学观念,培养学生适应社会所需的终身发展的能力和品质.  相似文献   

14.
利用数学史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加强数学史教育,促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受到科学作风的熏陶,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精神,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科学教育不仅要求学生了解科学的现状,而且还要让学生知道科学的过去和未来。而科学史不仅可以向学生生动地展示科学发展的动态过程、帮助学生把握科学事业的本质特征、理解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的关系,还有助于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不同侧面,科学的人性侧面以及科学在各种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另外,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已开始突出科学史在科学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而且科学史进入科学课程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不再是为讲历史而讲历史。通过科学史教育可以明确《科学》中各种概念的历史由来,使《科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可以了解科学家的成长历程,培养学生的怀疑、批判等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总的来说科学史在中学《科学》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通过游戏活动 兴趣是个体行动的巨大动力,可以引导学生走进科学的殿堂。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对科学及相关问题的兴趣,他们就会对自然、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科学现象.产生积极的情感。相反,如果学生没有兴趣。他们对一切现象和事物就会熟视无睹,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因此.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应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兴趣.进而提出相关的问题来.  相似文献   

17.
杨世利 《中学理科》2006,(11):80-80
在生物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本学科知识,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使学生可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品质、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正确的科学观和一定的科学能力.  相似文献   

18.
开展科学探究,学习借鉴科学家的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亲历科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过程中逐步领悟科学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9.
人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各科教学中,每位教师都负有培养学生人素质的职责。遗憾的是,在现实教学中,理科教学过于强调科学素质,导致了人教育的“缺失”。现代教育应该是将科学教育与人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在理科教学中,要注重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与培养,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理解其中的人资源,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为此,我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注重科学探究,从诸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而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猜想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决定科学探究的方向。爵此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就格外重要,主要从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和在“质疑”的基础上提出“科学猜想”、在实验教学中突出“科学猜想”等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