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唯生论”哲学思想是代表着大资产阶级与大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它整合中国儒家哲学与西方科学思想阐发以“诚”求“生”的理念,期颐调和唯物与唯心二者,推出所谓“二元唯生论”来攻击马克思主义理论。重新研究其理论逻辑、特点与本质缺陷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与传播。  相似文献   

2.
1912年前后.章士钊是地方分权派代表人物。他不仅提出了地方分权主张,而且构筑了国家结构理论。在中央集权论与地方分权论的斗争中,他以此为武器,批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维护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他的主张和理论也成为民初联邦论乃至20年代初联省自治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3.
严复(1853——1921年)初名宗光,字又陵,又字几道,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他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在戊戌变法运动前后(即1895——1898年)的那一段时间里,严复曾经是一个“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毛主席:《论人民民主专政》),是戊戌变法中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在当时的政治思想领域的变革与反变  相似文献   

4.
孟德斯鸠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驱,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和法学理论创始人之一。他在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学说,这不仅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而且也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建立提供了政治模式和宪政原则。认真探讨其分权学说,对于加深了解资本主义制度,澄清某些思想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由、平等、博爱”是法国大革命中,新兴资产阶级提出的最为著名的政治口号。二百年来,西方资产阶级高擎着这三面反封建的大旗,扫除旧制度的羁绊,开辟新时代的坦途。同时,资产阶级也将其作为新的阶级统治和压迫的思想工具而任意滥用。从理论上讲,“自由、平等、博爱”是近、现代西方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皮埃尔·勒鲁在他的名著《论平等》中指出:“自由、平等、博爱”是“真理和生命的最妙的表达形式”,“是一个完整的学说”。在“自由、平等、博爱”的三位一体的学说中,  相似文献   

6.
论刘鹗其人     
对刘鹗,争论很大,笔者认为他是位具有浓重的洋务思想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这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证之:第一,从政治思想方面来证明刘鹗是一位具有浓重洋务思想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刘鹗对那时出现的几个政治团体和派别都持反对态度,唯独赞同维新改良派,并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了与具有浓重洋务思想的改良派同样的观点。第二,从刘鹃一生颇有争议的两件大事上来证明他是一位具有浓重洋务思想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因借外资筑路开矿和购太仓米赈民两件事,刘鹗被人骂为汉奸。事实证明,他为此二事的动机和目的是爱国的,不免带有洋务派,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局限。第三,从受太谷学派的影响方面来证明刘鹗是一位具有浓重洋务思想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太谷学派的“养民”的观点、“立功、立言、立德”的观点和始终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都对刘鹗有着深刻的影响,最终使他成为一个具有浓重洋务思想的改良主义者,而没有成为其他。  相似文献   

7.
台湾、香港和国外的一些学者,在评述孙中山的晚年思想时,断然否认孙中山有“联共”的思想和政策,这是一种不尊重历史事实的说法。对此,笔者在《论孙中山“联共”政策的思想基础》一文中,曾经指出:在孙中山博大精深的思想中,本来就是包含有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成分的,他对社会主义也是有一定的认识并心向往之的。虽然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与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有一定距离,但是不可否认他是赞同社会主义的。因此,当孙中山为实现资产阶级的革命理想,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坚持不懈地进行长期努力和奋斗,却接连不断地遭到挫折和失败之后,他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过去,以总结经验和教训。在苦闷而痛苦的反思中,他对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8.
《君主论》亦名《霸术》,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里的学术著作,书中自始至终体现了马基雅维里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反映意大利资产阶级关于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愿望,也是他向佛罗伦萨的当政者进献的救治祖国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刘吉教授是国家体委副主任。在改革开放新的发展阶段,对如何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以及如何作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他提出的思想政治工作地位“适当论”,作用“有限论”,加强“有益论”,削弱“有害论”的正确观点,对当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场在宗教外衣下开展的阶级斗争,反映在思想战线上,主要表现为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反对封建的政治思想,后者以罗伯特·费尔麦爵士(Sir RobcrtFilmer 1589~1653)为代表。他认为帝王的权力源于儿女对父母的服从,是“父权”和“帝治”的结合。他在《先祖论——国王的自然权力》一书中提  相似文献   

11.
诸子争鸣的战国时期,孟子论孝贯穿于他推行“仁政”、“王道”政治主张的始终,他是当时论孝最多、最充分的思想家。文章以《孟子》为依据,全面分析、归纳了孟子从哲学、历史、政治、经济、教育、伦理等多维度建树孝道的思想,充分肯定了孟子在孝文化建设史上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2.
论陈炽的生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炽作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他通过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否定和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审视,提出全面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认为生产是“富国之源”,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农业科学技术,重视人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与同期的其他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经济思想相比较,陈炽的生产观更具特色  相似文献   

13.
社会制度“趋同论”是一种国际性思想学术思潮,现代西方流行的一种社会理论。是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挑战,试图用社会制度“趋同论”来取代科学社会主义。国内有些人将这种理论舶来,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宣扬资产阶级的社会制度“趋同论”,其实质就是抹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用资本主义取代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近代政治思想史上,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者之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历史家、诗人,同时又是第一个值得一提的近代军事著作家”马基雅弗利(1469-1527) 是最先把政治学说当作管理国家的科学而加以确立的。他的理论很典型地反映了欧州文艺复兴时期的资产阶级的政治观点。马基雅弗利的  相似文献   

15.
让·雅克·卢梭是18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他生前著作颇丰,研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教育、哲学、文学等许多领域。本文只探讨他的政治理论,特别是他有关国家政治制度方面的理论。 卢梭的政治理论,集中体现在他的两本著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社会契约论》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发表于1755年,是应第戎科学院的征文活动而作  相似文献   

16.
杜亚泉是 2 0世纪初一位重要的思想家 ,他的文化主张明显区别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青年派 ,也有别于纯粹的文化保守主义者 ,在五四时期思想界可谓独树一帜。其思想体系斑驳繁复 ,芜菁并存 ,虽不乏深具学理性的文化思考 ,但又带有顽固保守色彩。其文化主张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文化调和论” ,在五四前后曾引起广泛关注 ,并对后辈学者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具体评析其文化调和论中合理与谬误的成分 :一、其文化调和论的哲学方法论基础———“接续主义” ;二、他对中西文化性质及各自优劣的比较 ;三、他的文化调和论主张和他对中国文化出路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论柏克的保守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在18世纪曾经基本上统一于“启蒙思想”的名下,但在法国大革命的冲击下,则分化为民主主义、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不同的思潮。对于启蒙思想及其承继者民主主义和自由主义,人们注意较多,而对保守主义则往往忽略不论。本文则试图对保守主义的创始者爱德蒙·柏克的思想略加评述。  相似文献   

18.
严复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和翻译家。虽然他的一生处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中国近代,但是他的思想却有着丰富的科学精神及现代性价值。集中体现在他“黜伪而崇真”、“屈私以为公”的民主与科学思想及变革救亡的政治思想;“以自由为主,以民主为用’’的自由思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思想;批科举兴学校的教育立国思想及其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应用理念中。严复的思想及其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大批知识分子的影响,开创了我国现代思想和现代文化的先声。  相似文献   

19.
墨子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诸侯畔殷周之国,甲兵方起于天下,大攻小,强执弱”①的政治、经济大变革时期。适应这个时代的特点,墨子探讨的问题非常广泛,它不仅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科学领域的一些带普遍性的问题,而且还涉及到自然科学领域的一些“尖端”问题。他的经济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组成部分。“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利民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利民论,是墨子经济思想的第一个组成部分。按照墨子的这个理论,利民是治国的根本目标,爱和义都必须服从于利,爱利相连,义利合一。第一利民是治国…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个哲学体系的立脚点和归宿都是社会政治,它适应一定的社会的政治需要而产生,又反过来为社会政治服务。王阳明的心学体系,把哲学、伦理、政治、社会溶为一体,最典型地体现了这一根本特点。为巩固明王朝统治,他提出了一整套安邦治国的学说。这个学说从调合物我,到折中知行,再到调和一切社会政治矛盾。调和折中的思想象一根红线贯穿其始终,是社会政治观上少有的调和论。毫无疑问,它是历史唯心主义的。但是,王阳明这种调和论的社会政治思想中,也包含了一些合理成分。否则,它就不可能在当时和后来产生重大影响,也不会一度取代程朱理学占居正宗地位。 为了深入研究王阳明心学体系及其后学的发展趋势和社会作用,本文对王阳明的社会政治思想进行一些探讨,以请教于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