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访者取信于被采访者,是采访成功的重要条件,这方面我有深切感受。 1988年12月24日,我到长城铝业公司采访工人青年发明家陈昌荣。他发明的“絮凝剂”获国家科委重大发明奖,并被树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他的贡献在于,用新的技术装备改造了设备落后的氧化铝车间。原来这个车间有200多名工人,每天在4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熬制氧化铝,工人一年四季里边穿裤头和背心,外边穿防腐的皮衣、皮鞋工作。人们曾把这个车间干活的人称为“劳改犯”,是厂里最脏、最累、最差的工种。原在这个车间工作的陈昌荣,想用一种科学的办法代替这种繁重的体力劳动。他自费购了不少书籍和实验用品,每天在车间外一个小平房的水泥平台上反来复去琢磨。当他的研究有一定进展时,厂里领导和工程师有的支持、有的反对、也有看笑话的。经过两年多努力,他的这项发明被国家科委认可。老车间被废除后,按他设  相似文献   

2.
不少通讯员总觉得自己在一个企业里,活动范围小,写不出有分量的新闻稿. 我在工作之余,也常常拿起笔写新闻,去年,在中央级发稿5篇,省级12篇,市级发稿32篇。我体会:通讯员在基层,能掌握第一手材料,只要处处留心,一首歌、一句话、一幅画都能写成一条有价值的新闻。今年3月7日,全厂举办文艺会演,二车间演唱了一首双增歌,引起了我的兴趣。经了解,这首歌词  相似文献   

3.
有人把好的新闻线索比作“金矿”,难以寻觅,我也有同感。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只要注意观察、思考,处处留心,“金矿”还是可以找到的。留心,路边捉“活鱼”  相似文献   

4.
人民文学出版社美术编辑张守义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书籍装帧艺术家,主攻外国文学作品的装帧。为了做好工作,他随时留心、处处观察,创造了用人的动势传情的画法;他刻苦钻研、不断总结,出版了多部美术专著。  相似文献   

5.
初当记者,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新闻信息源枯竭,苦于没有新闻写,以吃现成饭为主,领导安排写什么就写什么,依葫芦画瓢,工作缺乏主动性,而身边有丰富经验的记者却有写不完的新闻,一篇接一篇见诸报端,感到又急又躁。 从我近几年来的新闻工作实践中得出,“没有新闻”写,主要是对生活的留心不够。处处留心皆新闻——观察生活,悉心生活,遇事多加思索,多问几个为什么,比旁人多个心眼,善于捕捉社会大众感兴趣的事,常能抓到别人抓不到的材料,发现别人容易忽略的新鲜事,哪怕是聊天闲谈,逛商场,看集市,都有新闻“蹦出”。有心人是“得来全不费功夫”,而无心人则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新闻从身边悄悄“溜走”。 近年来,我在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留心生活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业余通讯员由于时间、工作范围的局限,写起新闻犹如“在圆桌上溜冰”。因此要有娴熟的技艺。在写作实践中,我感到这种技艺包括几个方面: 一、要留心捕捉身边的新闻有些业余通讯员常常为手头无素材而苦恼。其实在我们的周围,就存在着新闻素材,关键看我们是否留心。只有留心,才能捕捉住生活海洋里那稍纵即逝、看似平凡的浪花。1986年下半年,我给儿子订了一份牛奶,我发现送奶工人很守时,每天早  相似文献   

7.
联想我与一些通讯员谈论抓新闻时,他们总是说:“单位小、人员少,没有新闻可写。”其实,这是片面观点。回顾我未进报社当记者之前,就在一个几十人的基层单位工作,实践证明:只要平时处处留心,从一切事情中找新闻线索、从广泛的生活中收集多种写作索材,大有新鲜东西可写,大有文章可作。如我一九八○年在荆门市生产资料公司工作时,我采写的公司党支部《书记学化学,外行变内行》一文被刊在《湖北科技报》137期头版头条,并且加了《门外汉与专家》的编后。要想当通讯员、记者,就必须随时留心观察分析周围一切事物,别人看不见,你能看得见,别人见到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有句行话叫“处处留心有新闻”。回顾自己多年当通讯员的经历,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所谓留心,就是对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东西特别注意,特别容易懂,特别容易记,特别容易联想。具体到通讯员,就是对写稿有兴趣,由开始当成任务来完成到逐渐变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与写稿有关系的,别人不当回事,自己却很当回事,观察、思考、琢磨、研究,别人熟视无睹,自己却抓住不放。有了这股劲,对“留心”就算悟出了一点“真谛”。那身在基层的通讯员又该怎样留心呢?一是留心报纸动态。把读报、学报、评报、“见”报作为自己生活的…  相似文献   

9.
一些年轻的通讯员经常问我:“你好象总有写不完的稿件,你是怎样发现新闻线索的,新闻敏感又是如何产生的?”“热爱是最好的老师”。除了对新闻报道产生极大的兴趣.热爱它,并具有乐于吃苦的精神外,处处留心观察事物.看这件事有没有报道价值,报道后会产生什么效果等.就会发现和掌握新闻线索,再经过深入细致的采访.就会写出有分量的稿件来。1993年,我厂购买了三台CO2(二氧化碳)全自动电焊机,这是由南京电焊机厂生产、专门用来焊接农用汽车后桥上的零部件—“中段”的专专用设备。当时我正在车间工作.看到要安装新设备,也不知…  相似文献   

10.
机遇,就象天上的流星。你若不在意,就让它飞逝了;如果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那光有多美。采访抓新闻也是如此。只要你处处留心,抓住那偶然的机遇,深“掘”下去,说不定那传神的的头条已悄悄地来到你身边。一九八四年中抓到的三条头条,使我对这一点更有感触。“山海经”里得线索。4月8日上午,我在当时的平西乡了解发展商品生产的情况。吃过中饭,我在乡党委张副书记寝  相似文献   

11.
要学会观察     
中学生要提高作文能力,学会观察生活非常重要.因为任何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印象、认识、感受都离不开观察.鲁迅先生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一文中,谈到写作经验的第一条就是:“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就是说,他把观察放在写作上的第一位. 观察的第一步是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本身就是多姿多彩的,如果只是一般地看看听听,就不会发现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只有时时处处做到“留心”,才能发现周围生活中的美. 有个同学写《我们的校园》,虽然他天天在校园里生活,可从未留心观察过,结果写出来的是:“我们学校的大门很大,面对大门是一口池塘,塘四周有许多树木,塘两侧是教学楼、办公楼、宿舍,还有操场、球场……”接着就不知如何往下写了.这几句虽然交代得还算清楚,却没有一点儿味道.后来经过用心观察,这位同学又重写了一次:“我们学校的  相似文献   

12.
孙犁怎样当编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犁是一位著名作家,同时又是一位资深编辑。 孙犁说,在他一生从事的三种工作(编辑、教员、写作)中,编辑这一生涯,持续的时间最长。 作为作家的孙犁,研究者众,研灾成果累累;作为编辑的孙犁,似乎未能引起充分的注意和足够的重视,也许世俗认为他没有编辑过什么赫赫有名的大刊物,并且未曾有过金光闪闪的“主编”头衔吧。 我是孙犁著作的一名热心读者,在研习他文学创作,文学理论的同时,比较留心他的关于编辑工作的文件、论述、回忆、书信。因为,我也是一名编辑,想从中学习一些有益的东西,以应用于编辑实践。 我想,对于我和我的同行们来说,孙犁堪称当今文学编辑的楷模。  相似文献   

13.
新闻采访需要听、看、问、想、写一齐进行,耳、眼、口、脑、手一齐并用。实践中我体会到:“你说我记”的方法不是唯一的采访方法,留心观察有文章。在采访中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时一连几天都“跑”不到新闻,而在另一些场合,往往无意中能“捡”到新闻。这就需要采写者时时当有心人,对周围事物随时留心观察。 1985年8月底的一天,我从南通港务局狼山港作业区采访返回途中,行至长江大堤与姚港路连接处,发现一种令人惊奇  相似文献   

14.
我是86年7月从萤石矿调到县广播站工作的,在这以前,从未写过新闻,因此,很长一段时间觉得没有什么可写。后来,在编辑室其他同志的帮助下,我一方面处处留心生活,观察、感觉生活中的变化,另一方面从自己的生活积累中寻找新闻的触发点,收到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15.
心到最急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在采访工作中,也是如此。我的体会是,心到,就是记者要作“有心人”,要眼观四方,耳听八面,处处留心观察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清,捕捉每一条新闻  相似文献   

16.
有位外地记者出差路过北京,几粒黄沙吹进了他的眼睛。灵机一动,他写了篇稿件。《风沙紧逼北京城》。此稿在首都报纸头版头条刊出后,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家、普通市民的高度重视,掀起了大规模的绿化北京、节约用水的运动。古人云:处处留心皆学问。我认为,处处留心同样可以获得很多新闻。一次,笔者到部队下面的一个连队采访,由于很久都没找到可写的素材,就和连长、指导员等人玩起了扑克牌。中途,走过来一位我熟识的志愿兵,连长很自然、亲切地叫他一声“大元帅,来打牌”。我心中一动,一个连队,哪来的什么“大元帅”?顺此…  相似文献   

17.
如果你留心看报纸、听广播的话,你就会感到他并不陌生。他是个小有名气、又很有个性的通讯员。他叫张潮良,今年三十三岁,现任睢宁县驻京办事处主任。他上过学,当过兵,做过老师,不久前是睢宁县团委秘书。但无论他的工作如何忙,无论干什么,他的笔始终未闲着。他在紧  相似文献   

18.
记者的观察     
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方法。许多感性的第一手材料,记者都可以通过仔细周密的观察而直接获取。可以说,观察是记者采写新闻的基本功。 观察要明确目标和重点。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周围的事物众多而复杂。平时,要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留心观察。有了具体的报道对象,应给自己确定一个具体的范围,重点进行观察研究。要报道一个先进人物的事迹,就可以以他为主要目标进行观察,与他一同劳动一同生活,交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他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性格好恶  相似文献   

19.
留心观察     
有的同行认为,农村通讯员身在基层,水浅池小活鱼少,没多少新闻可写。我的经验是只要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领会精神,然后对农村生活留心观察,就能找到许多可写的材料。 1979年。我刚从部队转业回家,听人说村里有个青年因救人被马踩伤。我一听觉得这里面有文  相似文献   

20.
人常说,处处留心皆新闻,这话很有道理。不过笔者认为仅仅“留心”还不够,还要有一颗对新闻事业的“挚爱”之心,否则既是留心到了新闻,也不一定就抓得着。笔者这几年就是凭着这种“爱心”和“留心”,在完成本职宣传工作之余,积极利用节假日走出校门,采写了一些社会新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