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动是科学探究的外在,而思维才是科学探究的灵魂,没有思维的观察和探究,学生最多只能是一个忠实的观看者和记录者,是不可能有重大的发现和认识的。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除了让学生掌握必须的科学知识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科学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一、科学问题促成思维的深度提出恰当的科学问题,是探究活动成功的保证。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已被科学教师加以重视并进行不断  相似文献   

2.
科学“问题性”教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能否提出问题是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采用问题性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针对学生科学学习中提不出问题,围绕问题性教学的显著性标志,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提出问题的能力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3.
高中新课程倡导教学方式的变革,科学探究成为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最重要的目的是什么?是通过探究活动来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或掌握更多的课外书本知识,还是培养学生逐渐形成探究的思维方式,学会用探究的思维去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并思考问题、处理并解决问题?"从本质上说,科学探究就是运用证据对科学及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进行解释,并进行检验,从而得出结论的过程(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4.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要使学生顺利跨入物理世界的殿堂,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至关重要.这是因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为探究指明了方向,而且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是极具创造性的过程,它比在现成问题下寻求解决的方法更需要创造性思维,对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起着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徐晓丹 《考试周刊》2013,(81):152-152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勇于提出问题是一种可贵的探究精神,是创新的萌芽。爱因斯坦强调:“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动力、起点.科学探究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是针对封闭的、僵化的、教条的、缺乏活力的教学模式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  相似文献   

6.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的第一要素就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或在探究中发现问题,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互动、思维碰撞,带着更多问题离开课堂,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发展。课堂中以问题为起点、以问题为线索,同时以问题为归宿,由此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学生提问能力是科学素养形成的必要因素之一.在新课改下的物理教材,特别重视科学探究,对于物理探究学习来说,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没有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8.
探究性学习的落实离不开科学方法的支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环节里面蕴含的科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一般说来,探究性实验的程序为: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其中,提出问题是探究性实验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能否提出一个科学的、有价值的问题是探究性实验成功的关键。因此,要让学生掌握发现问  相似文献   

9.
提出问题的能力是科学发现以及科学探究的必要环节,提出、分析、研究与解决问题通常要求具有敏锐观察力以及创新思维,与实践环节相结合开展分析探究,以促使学生自身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0.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摇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改的呼唤,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探究性学习方式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再进行推理、分析,找出问题解决的方向。可见探究发端于问题,能否有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课改的成败。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那么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11.
“探究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于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应该是科学问题的开发者.有必要对一些探究的物理问题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萌发出科学问题;或者创设一些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运用科学思维,自己提炼出应探究的科学问题.启发学生提出科学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相似文献   

12.
黄小萍 《广西教育》2011,(32):25-26,40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都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探究的第一步是发现并提出问题,如果学生不能发现问题,不会提出问题,科学探究就无从谈起。因此,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学好生物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内在的创新冲动释放出来,积极思维,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直至获得新的发现.正如陶行知所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所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启迪科学探究精神之本,开发创新潜能之源.  相似文献   

14.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要素.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如果没有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便无从谈起,所以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同时,科学探究过程是围绕着所探究的问题展开的,只有有了明确的具体的探究问题,才能使科学探究过程具有明确的方向,才能产生合理的假设并一步步走下去,可以说,提出问题是探究环节的核心.一节好课,要求学生从“提出有答案的问题开始,到提出无答案的问题结束”.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著名的科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在物理学史上很多伟大的发明与发现都源于猜想,猜想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探究的思维程序中就包括提出问题和猜想.近年来各地中考试卷普遍加强了对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与设计能力的考查,在试题中,有的题目给出了猜想与假设来设计探究方案,有的要求学生自己提出一些猜想与假设来设计探究方案.  相似文献   

16.
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灵魂。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打破惯性思维、关注生活热点和贴近学生实际等途径,引导学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真问题,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以达到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在科学探究教学中,探究问题的设计是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关键。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模拟绘图类问题、归纳分析类问题、质疑改进类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陈勇 《考试周刊》2011,(91):190-191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著名主持人王志说:"质疑是到达真相的捷径。"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再认识更高层次的问题的过程。课堂教学以问题为中心,围绕科学并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展开学习,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探究方法,提高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9.
浅议科学探究过程的提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探究既是教师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和学生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也是课程目标的重要方面,还是选择教材内容的一个依据。科学探究过程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科学探究中有时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所以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比较重要的。只有在学生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进行探究活动的其他步骤。什么是科学问题,如何启发学生提出问题阐述一些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是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离开观察就无发现,无发现就无探究可言。小学科学课中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能够针对物体、生物体和科学现象进行参与性的研究,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推理、思维、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探究的前提,问题的确立是学生探究动因和目标,注重观察建构有价值的问题是深入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