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教育家托尔斯泰提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教育家孔子也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体育是初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实施素  相似文献   

2.
我国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在教师的教学中和学生的求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兴趣教学成为教师关注、探索的一个重要的话题。我在地理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学习的动机,是成才的起点。兴趣是学生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学生只有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才会激发求知欲,从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探索,发挥主体作用。为此,教师要经常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  相似文献   

4.
曾经有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力量。要想学生学好英语,兴趣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谈我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5.
曾经有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力量。要想学生学好英语,首先是兴趣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谈我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拉扎勒斯等人的研究表明,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说的也是"兴趣"问题。所谓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这种认识倾向使人对有兴趣的事物积极地探究,并带有情绪色彩和向往的心情,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需要的对象也就是兴趣的对象,它对活动的作用一般有三种:①对未来活动的准备作用;②对正在进行的活动  相似文献   

7.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道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兴趣。"兴趣是学生入门的先导,同时又是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内部动力。因此,我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正>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积极搜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有了这种倾向,人就会对这种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并且有向往它的心情。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们都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要想让学生学好职业道德课,教师必须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巧于设计问题,善于铺设情境,并能够将美妙动听的音乐或者诗歌等融入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正>新课改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们上课的主动性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学生学习兴趣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动力。体育学科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新的体育课程标准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  相似文献   

10.
<正>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说:"兴趣与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信息技术课中,教师使学生们成为"乐之者",才能进入最佳学习的境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一、利用学习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学生乐于学习,教师就要想法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就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可见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非同小可。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除了积极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不断更新完善教育教学方法之外,还应想方设法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正>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和探索某事物或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内在动力。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充分强调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可见,要让学生爱并且好语文,积极、主动、轻松、快乐、有效地学语文,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很好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范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法,激发学生对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接受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在学习上,兴趣则表现为求知欲它是思维的动因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早就认识到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教学必须做到使学生“好之”、“乐之”。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学习兴趣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学习兴趣是人渴望获得知识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有了学习兴趣,学生的智能可以得到更好的运用和发挥;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可以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许多著名人物,谈到求知成功的原因时,都一再强调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指南针永远指着南北极"这个现象使童年的爱因斯坦兴趣盎然,从此对科学着迷。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相似文献   

15.
孙勇 《小学生》2012,(12):55-55
我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得出以下两个方面经验:一、以多种渠道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我国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在教师的教学中和学生的求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兴趣教学成为教师关注、探索的一个重要话题。笔者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徐小林 《语文天地》2012,(17):22-23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精神愉悦在学习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特别重视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这些让我们深深体味到语文课堂是追求生命精彩的过程。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揭示内蕴之美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伴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感情和意志上去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  相似文献   

18.
教激发初中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及的求知欲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兴趣在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呢?笔者在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以与大家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9.
数学是一门抽象、严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教师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成为数学教育研究的迫切课题。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了兴趣对于学习成效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下面就三个方面谈谈一些看法。一、兴趣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和一定的情感相联系的。人们把兴趣描述为:“闪亮的火花”、“神奇的力量”,天才的秘密就在于强烈的兴趣和爱好。 (一) 兴趣是获取知识,开发智力的钥匙。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动力,能有效地诱发学生动机,调动学匀积极性。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启发眼、耳、鼻、口、手等器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直接动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学生只有对思想政治课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