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艾特玛托夫是一位受俄国传统文化和吉尔吉斯民族文化双重影响的作家。以他的代表作《白轮船》为例,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他创作的特点——吉尔吉斯民族的浪漫情怀和俄国现实主义传统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
艾特玛托夫的悲剧意识具有一个完整的系统,不但注意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悲剧,更具有先见性的观察到了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悲剧。艾特玛托夫将他的悲剧意识完美地融入到了他的作品之中,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存在的问题,并引发人们的思考与反思。  相似文献   

3.
书讯     
世界名著的大荟苹由中文系温祖荫教授主编的《世界文学名著选评丛书》第六册《名家名作鉴赏》(此书内容从高尔基到艾特玛托夫,由温教授和同组青年教师及省内部分外国文学教师协力编写而成),已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参与北京图书博览会展览。  相似文献   

4.
我国当代著名陕西籍作家高建群一直注重学习、借鉴和运用外来异质文化的精华,使自己的创作处于不停顿的超越状态之中.他认真总结学习艾特玛托夫创作风格的经验教训,从草原回归黄土高原,由白房子返回窑洞.在超越自己的<遥远的白房子>的同时,也超越了他崇敬的艾特玛托夫.  相似文献   

5.
宗教与文学的关系历来紧密。对俄国作家而言,东正教神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创作,包括前苏联作家。艾特玛托夫是前苏联具有世界影响的小说家,他创作的《死刑台》被视为“当代圣经”。主人公俄巴底亚身上的宗教象征意义已被较多地论及,而小说中的“恶人”形象——格里尚、彼得卢哈、科利亚、马哈奇、坎达洛夫以及巴扎尔拜等,在以往的研究中却鲜有涉及。其实,这些恶人形象体现了东正教神学中的罪恶观。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艾特玛托夫对于罪恶的思考直接受到了东正教神学的影响,并且在他的小说中得到了充分表现。  相似文献   

6.
<正> 钦占斯·艾特玛托夫,是当代苏联吉尔吉斯族作家,1928年生于吉尔吉斯人集居的塔拉斯谷地的舍克尔村。他幼年时代,受到本民族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歌谣的熏陶,对以后的创作起了一定的影响。他父亲早年在江布尔市做工,是本民族第一代苏共党员,后任高级领导职务。艾特玛托夫少年时代,曾在俄罗斯族学校学习,因而曾受两个民族文化的影响。他父亲是1937年肃反扩大化的受害者,被镇压。艾特玛托夫只好随母亲回故乡生活。乡亲们不仅对其母子没有加以歧视,反而给予多方照顾。这种深厚的情感,使他们母子得以度过了艰难的日子。  相似文献   

7.
以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荣膺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当代文坛著名作家路遥,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大量吸收借鉴了外国文学尤其是俄苏文学成功经验.站在比较文学的视野,大量学者研究并论证过路遥对托尔斯泰、艾特玛托夫等人的借鉴,而对路遥与普希金的比较研究却寥寥无几.本文试图从人道主义思想、诗性气质、主观介入、现实主义手法、人物...  相似文献   

8.
从人性视角解读艾特玛托夫《断头台》,探究艾特玛托夫小说的创作内涵。艾特玛托夫的作品深蕴着吉尔吉斯民族文化色彩;创作有明显的回归意向.就是向原始柔性的回归。《断头台》传递了一个人类需要保护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信息;艾特玛托夫运用精致浓缩的艺术结构.多主题、多素材、多手法、多风格地表现了人与人、人与神、人与自然的冲突。呼唤人性向善。  相似文献   

9.
<正> 艾特玛托夫是一位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又不断追求创新的吉尔吉斯民族作家。《草原和群山的故事》收集了他五十——六十年代创作的早期作品。它们歌颂了爱情、友谊和献身精神,洋溢着清新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情。作家西蒙诺夫赞道:“随着艾特玛托夫的登上文坛,非常高昂而又深深扎根在现实的浪漫主义气息,注入了我国的文学创作”。但作家并不满足已有的成绩,随着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认识的深化,他很快就  相似文献   

10.
置身于当代社会的前苏联作家艾特玛托夫是一个具有先知、良知的忧郁者,他自觉地负荷着时代的痛苦,对人类的关怀令作者上下求索。1986年,他推出新作长篇小说《断头台》,在这部小说中,他塑造了一个酷似基督教的“耶稣”形象——阿夫季,但作者笔下的“耶稣”形象失去了重要的宗教因素,“上帝”是新的“上帝”,“耶稣”是当代的“耶稣”,是人类社会善与美的追求者,是真理与正义的探险者与殉难者。  相似文献   

11.
茅盾是中国新文学运动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伟大的革命文学家,而且也是杰出的外国文学翻译家和研究家。他最早从事文学活动,也同鲁迅一样,是从研究和译介外国文学开始的。在长达六十余年的时间里,他始终没有放下这一对于中国新文学建设具有极为重要意义的工作,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认真总结茅盾译介外国文学的历史经验,不仅可以加深对他的文艺思想与创作实践的理解,而且对于我们今天如何正确对待外国文学,也能提供十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艾特玛托夫不同创作阶段的代表作品,探索艾特玛托夫小说的人性主题.艾特玛托夫早期小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灵息相通的世界;后期作品从原始和谐走向人性的悲剧性冲突,小说中先是揭示人性之恶,然后沿着一条拯恶向善的套路,呼唤人性向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是当今比较文学和中国文学研究界关注的焦点,我国当代著名陕西籍作家高建群的创作具有参照意义,高建群受吉尔吉斯斯坦作家艾特玛托夫的影响,在创作中欣赏,赞美甚至神化女性,塑了众多优美的女性形象,表现出了与艾特玛托夫相似的女性崇拜情结,他在接受影响的同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体性功能,将外来的异质文化因素与本土文化有机结合,显现出陕西当代作家独具的特色,艾特玛托夫的女性形象从吉尔吉斯的群山草原走向西方世界,展示了作家宣扬的的博爱和至善,高建群的女性形象则从草原的白房子回归陕北的黄土高原,揭示了作家所探索的中华民族的生存之迷和发展之谜。  相似文献   

14.
据中国网消息,2010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上海翻译家协会和上海作家协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外国文学经典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外国文学鉴赏辞典大  相似文献   

15.
王蒙认为,艾特玛托夫、加西亚&;#183;马尔克斯、卡夫卡和海明威是对新时期中国文学影响最大的四位外国作家。那么,艾特玛托夫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始于何时?以什么样的方式?影响了谁?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对于这些疑问,史锦秀教授的新著《艾特玛托夫在中国》(下文简称《艾》)都给予了充分的解答。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我国新文学运动的兴起,是同介绍外国文学分不开的。当时的倡导者和支持者,都把外国文学的译介同他们所倡导和支持的新文学运动紧密结合起来。鲁迅先生就是他们之中最突出的一个。鲁迅是以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开始他的文学生活的,而在他逝世前三天,即一九三六年十月十六日,他还为曹靖华译的《苏联作家七人集》写了序。在逝世前一天,他又校阅了他未能完成的《死魂灵》第二部的译文。根据冯雪  相似文献   

17.
王统照的诗名虽不能与泰戈尔并驾齐驱,但透过他追求人生真理的字里行间,人们好象又见到了他在漫漫征途上上下求索的身影,见到了他在文学讲坛上侃侃而谈的神态。即使今天,我们的心仍能与他那深沉而又炽热的诗句碰撞,从而溅射出理想的火花。可见,王统照自有王统照的魅力。但是,作为对外国文学卓有研究的诗人,王统照又不可避免地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他自己也说,在文学方面和思想方面,清楚地受到了外国文学的影响,是不可讳言的。  相似文献   

18.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研究外国文学很不容易,要达到创新的水平难度更大。本文将就现行的外国文学研究的两种主要模式进行剖析,指出其利弊,并积极倡导第三种模式——以送去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外国文学研究。第一种外国文学研究可以称作外国式的研究。为了更好地理解外国文学,我们完全有必要暂时忘记中国的文学和文化,尽量设身处地地投入到外国文学的天地中去。这种功夫是外国文学研究的基础,离开了这种苦  相似文献   

19.
对于外国文学的学习研究与介绍工作,贯穿了鲁迅一生文学活动的始终,是他的不朽的文学业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从青年时代起,便以极大的热情与努力,多方面阅读外国的文学作品,并进行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与评介。一九○二年他在日本弘文学院学习日文时,便翻译出版了凡尔纳的科学幻想小说《月界旅行》。一九三六年在他逝世前的几个月当中,在病体难支的情况下,仍继续翻译果戈里的《死魂灵》(第二部),并为瞿秋白的译作《海上述林》的编辑出版而费尽心血。鲁迅一生所介绍的外国文学与艺术范围之广、门类之多,以及他为介绍外国文学所进行的组织、出版和扶植后进的工  相似文献   

20.
在前苏联当代文坛上,吉尔吉斯族作家钦吉斯·艾特玛托夫(1928—)是一位赢得世界声誉的文学大师。他的作品已被译成七十多种文字,由九十多家外国出版社出版发行。对于一个本世纪二十年代刚刚创造文字的民族来说,出现如此著名的作家,的确是罕见的。艾特玛托夫之所以赢得如此广泛的声誉,深受各国读者厚爱。固然有多种原因,但其中与他的创作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渗透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表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民俗美的独特风格不无直接的关系。艾特玛托夫1953年发表的成名作《查密莉雅》就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堪称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