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书中有一种莫名的力量打动着我的心。我懵懂地随她走着,去看她的历史,也是我的将来。她"像被什么东西扯着一样往回望",我没有,却可以度量出时光带给她的深深教诲,那是种带着痕迹而又令人惊恐的、悄悄划过你生命的记忆。我在那记忆中望见一个个生命,"他们,是流淌的"。她的记者岁月与我的年纪相仿,当我还在牙牙学语时,她却面临着一个深刻的考验。我没有经历过那场灾难,但我知道它有一个可怕的名字——"非典",那是一场巨大的恐慌,是生命脆弱的体现。她在那次经历中感受  相似文献   

2.
当身边的"现代标识"越来越琳琅满目,当生活的脚步声越来越急促跳跃,那"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的乡土景致,那渐行渐远的"乡情故事",更成为我们难以释怀的牵挂。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却可以把这份牵挂与眷恋变得具象生动。美丽乡村,美在历史的记忆。传统村落,历经久远,但风貌依旧,用有形的和无形的文化遗产,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生产生活智慧,维  相似文献   

3.
正数学课程教学中往往会有这样的现象,课堂中老师自认为讲课思路清晰,讲解很到位,但课后却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问题百出,追根溯源,是因为课堂中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如果学生的思维达不到,那学生对老师讲解便是一味地记忆,霍华德·加德纳提出:教学的目的是"为理解而教",而不是"为记忆而教"[1].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4.
夏小燕 《当代学生》2013,(Z4):112-113
十年前夏天的夜晚繁星闪烁,年幼的我依偎在妈妈温暖的怀抱中,听妈妈讲述我最爱听的《白雪公主》。十年后夏天的夜晚同样綮星闪烁,我却在房间内独自伤心,房门外的妈妈叹息着离开。记忆中的童年总是纯洁与美好的。那时,我稚嫩的心与妈妈贴得很近,近到没有任何不美好的事物可以渗透进去,破坏我们的感情。而现在,我与妈妈心与心之间有了一扇冰冷的"门",那扇门很大很宽,很结实很难敲碎,或许只有"万能钥匙"才能开启,但那把"万能钥匙"丢了,它丢在了我内心深处最美好的童年记忆中。曾几何时,我幼年时期对妈妈的依赖性早已消失  相似文献   

5.
教学中,笔者常有这样的困惑:自己经过精心设计的那一个个自认还算精彩的"知识点教学设计",在课堂上也确实达到了让"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热烈"的学习效果,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真正让学生记忆深  相似文献   

6.
妙在介绍:"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雨水是陈旧的丰盈,梧桐是坚韧的美丽。我就是这样,喜欢在朦胧的诗意中穿行,探寻那古老的湿淋淋的记忆。我会窝在书房里研究一本晦涩难懂的篆书字典,潇潇洒洒背《长恨歌》、《出师表》,轻轻拨弄古琴以听泠泠妙音,在雨天里端一杯香茗轻轻诵读《雨巷》。从先秦的崛起到满清的覆灭,从"朱子深衣"到"交领襦裙",都令我着迷。但  相似文献   

7.
<正>对每一位英语学习者来说,记忆单词都是很难的一关,很多人都曾深受"折磨"。然而,英语学习中语法如同英语的"骨骼",而词汇则是必不可少的"肌肉",如果不能掌握足够的词汇,英语学习都是纸上谈兵。多年来,关于词汇记忆的策略大家总结了很多,如,音标记忆法、构词法记忆等。但我认为在初中阶段,特别是在低年级,应该在坚持这些记忆法的同时,开发更多的记忆策略,从而提高词汇记忆的效率,减少学生记忆单词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  相似文献   

8.
粉碎"四人帮"以来,孙犁同志焕发艺术青春,写了大量优美动人的散文和文艺随笔.他以散文、随笔抒情叙事,衡文论时,在他那本来就充满着质朴、清新、自然、醇厚的艺术风格中,又增添了明快中见深沉,柔和中见刚毅,抒情中见冷峻的新特色.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的《小引》中说,"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当"他日仰看流云",往事在"眼前一闪烁"时,也别有一种美滋味.孙犁同志近几年来的散文,写的大都是"旧事、往事、琐事",深深烙印着记忆的色彩和情韵.在纷繁  相似文献   

9.
金黎运 《当代学生》2011,(12):41-42
最是读书滋味长。那悠长的回味,萦绕于眉间唇边,更倾注于字里行间。编者留言六月里,毕竟要品一品荷韵书香,好让燥热悄悄隐退吧?清宁中,才会有"等待的幸福",才会在"潮湿的记忆"中振奋起精神,迎接这一年的"考试季"。  相似文献   

10.
徐玉英 《中国教师》2014,(14):81-82
<正>在每个人的记忆深处,总有一份美好又短暂的记忆,那就是童年的记忆。本文旨在从"感悟生活"的角度,探寻如何为学生的童年插上五彩斑斓的翅膀。一、"感悟生活"的理念在我们的研究中,"生活日记",即小学生在每日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捕捉亮点,并将其转化成书面语言,写在日记之中。"生活日记"既是载体,又是桥梁,它不仅能真实反映学生愉快的日常生活,又能表达他们对日常生活的独特感悟。基于此,我  相似文献   

11.
悄掩心门     
生活中,太多复杂的事情记不清,太多的记忆也已逐渐淡忘。唯独那个小小的细节,始终像烙印一样深深地留在我的心底,每当想起它,总会触动心湖中那一丝微小的波澜……"吱",轻轻的一声门响,蒙眬中我知道妈妈今天又要上早班,刚刚出去了。家里的防盗门很紧,关  相似文献   

12.
<唯一的听众>语言质朴、清新,如"一曲悠悠的小令",直抵读者的内心,给人以暖暖的感觉的同时,唯美的气息弥漫鼻息间.当文本静静地展开如诗般的画面和如诗般的语言,你会沉浸于老人那平静的、像深深的潭水的凝望中,也同样感动于老人真实身份的惊诧里.这是一位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平静地聆听,改变了"我"一生的"听众",这是一位在"我"心中永远愿为她演奏的唯一的听众.因此,"平静地望着我"在文中三次出现,成了"我"的深刻记忆,也成了我们阅读者不得不关注的"情节".  相似文献   

13.
所谓"一句话记忆",就是将需要记忆的内容,加上自己丰富、大胆的想象,编写成简明易懂,富有趣味的一句话。句式可长可短,但求记忆深刻。 一、一句话记忆易错字 某些字虽然笔画并不多,但  相似文献   

14.
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那样一个地方,也许是一座繁华的现代都市,也许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小小村落。但那里独有的气质早已融入你的血液,擦拭不掉,遗忘不了,终生相伴。那个地方就是——故乡。在中国文学史上,对故乡、家园的期盼与渴望是文人墨客最常表达的主题之一。小学课本里那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几乎是国人对思乡之情最初的文学记忆,而明月也借着诗性被裹上了一层惆怅,成为故乡的某种象征符号。"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而满月之辉,仍然悲怆,因为在诗人心里,"月是故乡  相似文献   

15.
《当代学生》2013,(21):12-13
热点很多学生都是"宿舍动物",集体宿舍生活在记忆中应该是永远温馨美好的。如果你从来没有住过学校的集体宿舍,那你的校园生活其实真的少了很重要的一环。不过有时,有很多非常煞风景的"奇葩"宿舍管理制度也会让你的宿舍生活变得哭笑不得。  相似文献   

16.
(一) 在辛亥革命已经成为百年往事的今天,研究中国人百年来的"辛亥革命记忆史",与研究当时的辛亥革命事件本身,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或许"记忆史"的研究多少有些"另类",但它其实是史学研究应有的题中之义,甚至能给史学研究展示一个此前已经朦胧存在,此后或许逐渐明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7.
在汉语中,人们会根据某种动物的特征,用该种动物来形容人,如我们常听到的"你真牛",意思是"你真厉害";还比如"瞧你那熊样",意思是"瞧你那蠢样"。而在英语中,也有用动物来形容人的用法,但与汉语有异同,  相似文献   

18.
盘点与展望     
2003年已经过去,但搜索2003年职场的关键词,无论是4月被“非典”肆虐的职场,还是7月现身北京的"绿卡";无论是由212万扩招毕业生组成的求职大军,还是由"海龟"(海归)蜕变成的"海带"(海待);无论是政府间深度合作推出的"长三角",还是首度被人才市场接受的"洋打工",有许多都不会从我们将来的记忆中消失......盘点2003年职场,展望2004年,我们将有很多收获与思考,也将赢得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相似文献   

19.
课堂回放 <一双手>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文学的海洋中遨游,我们已欣赏到了无数双含义深刻的手:那伤痕累累的水手的手是叔叔于勒的手;那记忆中红活圆实的手是"我"儿时好伙伴闰土的手;那搭在髀间的手则是圆规似的杨二嫂的手……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作家姜孟之去欣赏那双被作者称之为天下第一奇手的"一双手"!  相似文献   

20.
理解之难     
记忆以储存信息为特征,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理解以编译信息、解释信息为特征,是学习的核心和关键.记忆对人类的学习固然重要,但理解对人类的学习更加重要.我们知道,没有理解的记忆一般被称作"机械记忆",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除了极少数"白痴天才",大多数人也很难真正做到"机械记忆".记忆必须引入理解,因为理解才是学习的本质,也是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