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恰到好处》一文阐述了一个具有普遍哲理性的观点:“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恰到好处’。”如同京戏表演“总讲究不瘟不火”、“工人炼钢要注意火候”一样,写文章也应当力求“恰到好处”。古往今来,许多作文高手都是深谙这一要诀的。以评点《水浒传》闻名的明末美学家金圣叹说过:“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人性格都写出来。”(《读第五才子书法》)譬如武松打虎一章,就十分生动地刻划了武松的形象是英雄也是凡人。武松看到庙门榜文上写着岗上有虎,并非“偏向虎山行”,而是顾虑店家取笑,故不便回转去;当风过虎来,武松不是从容不迫、临危不慌,而是尖叫一声“阿呀”,即刻从青石上翻了下来,老虎“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  相似文献   

2.
元、明以后,我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从数量到质量,都超过了以前任何时期。它们象灿烂的群星,光照了封建社会的文坛。窦娥,红娘、包拯、鲁智深、武松、牵逵、张飞、关羽、诸葛亮、孙悟空、贾宝玉、林黛玉等形象,至今仍以其感人的艺术魅力振憾着读者的心灵,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随着成功的人物形象的涌现,人物评论活动也逐渐活跃起来。明末李贽(1527—1602)用作序,写眉批、腰批等方式品评作品,开了评点先河。后来经金圣叹(1608—1661)的奋力推进,到“乾嘉盛世”的脂砚斋,评点作品已蔚然成风。 文学评点是一定的文学理论的实际运用。我国古代文学评点中体现出来的人物塑造理论观点,总的说来,贴切精当,言筒意赅,吻合人物塑造和人物欣赏实际。有些新论  相似文献   

3.
金圣叹在评点《水浒》时寄寓了他的理想人格,他痛恨虚伪,尊从诚实,但他又不是绝对地评价人物优劣,而是把人置于现实生活中来评论的,如他把宋江当作“假人”,把李逵当作“真人”,但假人也有假的必要,“真人”也有真的缺陷,因此,武松既堂堂正正,又善于应对,成为金圣叹最理想的人格,称之为“天人”。  相似文献   

4.
第二节同义形式(接上期)(二)从语法和修辞的角度看同义形式传统语法分词法和句法两大部分,汉语没有形态变化,从词、语,到句,组合构造的方法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我们可以着重观察句法的变化。以“武松打死了老虎”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句子为例,它的变化简直可以使人眼花缭乱。原句:武松打死了老虎。1.武松把老虎打死了。2.老虎被武松打死了。3.武松是打死老虎的。4.老虎是武松打死的。5.老虎是被武松打死的。6.打死老虎的是武松。7.武松打死的是老虎。8.被武松打死的是老虎。9.武松怎么不是打死老虎的呢?10.…  相似文献   

5.
三碗不过冈     
正时间:北宋地点:景阳冈前的小酒家人物:武松、店家【一日,武松在路上走着。】武松:这天气好炎热,可惜没带酒,不然一定喝上一阵再走,呀!有一个酒家!挑着的啥呀?"三碗不过冈"。管它!先进去喝两盅!【武松走进酒店】武松:(敲着桌子)老板!快拿酒来吃!店家:来啦!绝对好酒!客官慢用。武松:(将酒一饮而尽)好酒,老板,有吃的拿些来!快点!店家:熟牛肉来了!客官。武松:老板!倒酒!店家:好!武松:(又一饮而尽)好酒,再倒!  相似文献   

6.
虎打武松     
自从武松在景阳冈打虎以后,整天都有许多朋友请他吃饭。没过多久,人变胖了,武功也荒废了,可是那只老虎的孩子却和武松记上了仇。有一天,武松去山上,碰巧遇上了那只小老虎。武松说:“哟,你也来吃我,小心我把你打得像蛇爬选”小老虎冷笑了几声说:“哼,我可是学过少林功夫的选”“就你芽”武松不相信,“要不咱们比比芽”“好选”小老虎回答道。武松因为太胖,行动变缓慢了。刚开始,他拿着棍子演练了一会儿。那小老虎等得不耐烦了,猛地扑过来,就想吃掉武松,可是被棍子挡住了。武松说:“唉,好险啊选”小老虎说:“Look,还有更险的呢选”武松二话没…  相似文献   

7.
辩论     
武松打老虎称不称得上是英雄?课间,黄少杰同学抛出了一个看上去不是问题的问题。因为许多书包括古典名著,都灌输给我们这样一个结论:武松是打虎英雄。可是黄少杰偏偏认为,武松不是英雄,因为武松不爱护野生动物。大家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了热烈的争  相似文献   

8.
邹启胜 《文教资料》2014,(24):12-13
武松是《水浒传》中的关键人物之一,作者施耐庵用了较大篇幅描写这个人物形象。但是,《金瓶梅》中不再是以武松为主角,也无意表现其英雄本色,并且在情节安排上也有意淡化武松在读者心中的高大光辉形象。从《水浒传》到《金瓶梅》,同一个武松形象,有着十分显著的不同,特别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有了比较大的改变。《水浒传》中武松是一个理想化的英雄好汉,而到了《金瓶梅》里的武松倒更像是一个薄情寡义的亡命徒,而非一个单纯理想化的人物。  相似文献   

9.
我在教学《景阳冈》武松打死老虎下冈这一段内容时,因文中没有交待武松从什么方向下冈,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水浒传》的兴趣,我有意在这里设疑:武松从哪个方向下冈?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议论开了。有的说:“武松应回头下冈,因为武松打死老虎已浑身无力了,他怕向前走再有老虎出来。”  相似文献   

10.
景阳冈别传     
据说,住在天宫里的玉皇大帝听说武松在景阳冈徒手打死恶虎为民除害的事情后,马上下旨赐给武松一颗不死灵药以示奖励。所以,在另107位好汉战死的战死,老死的老死,毒死的毒死之后,武松还得以隐居深山,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八百多年后的一天,武松突然决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谁知才走出深山,他就听到一个震撼人心的消息——阳谷县将要在景阳冈举办首届打虎大赛,冠军将获得至高无上的“武松杯”。  相似文献   

11.
话题索引:一部《水浒》最出风头的人物,就是武松。明末清初评《水浒》的老前辈金圣叹先生按高低上下四个等级,品评了三十位水浒人物,其中第一个"上上级人物".就是武松。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中,武松在"民间"的知名度也最高,一个没有上过学的农村老太太.她可能不知道李白、杜甫、苏东坡是谁.却可能知道武松是景阳冈上的打虎英雄。我们该如何看待武松呢?  相似文献   

12.
《景阳冈》(小语第十一册)通过武松喝酒和打虎的具体描写,表现了武松豪放、无畏、倔强的性格。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三写榜文,生动地显示了武松的心理活动,这对于揭示武松的性格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中不能轻易放过。一、写榜文,揭示武松的豪放性格武松从晌午开始喝酒,一连喝了十八碗,直到天快晚了,才提起哨棒出门,店家连忙劝阻,请他看官司的榜文,说明冈上出现了猛虎。武松充满自信,认定景阳冈至少走了一二十遭,何曾有过大虫!所以对于榜文看都  相似文献   

13.
正武松来到阳谷县,在"三碗不过冈"酒店连喝十八碗酒,天晚了,仍准备过冈。店主劝他,说冈上有大虫,武松不听,执意上冈。走到山神庙,武松看见官府的榜文,才知道冈上真有大虫。若回去,又怕店家耻笑,他只好硬着头皮上冈。武松走了一程,酒力发作,便躺在石头上想睡一觉。忽然,  相似文献   

14.
武松受审记     
(在21世纪的法庭上,武松坐在被告席上一脸茫然)法官:武松,你知罪吗?武松:打虎英雄,何罪之有?法官:就是因为你做的“好事”!  相似文献   

15.
三碗不过冈     
唐希懿 《辅导员》2014,(13):93-93
时间:北宋 地点:景阳冈前的小酒家 人物:武松、店家 [一日,武松在路上走着。] 武松:这天气好炎热,可惜没带酒,不然一定喝上一阵再走,呀!有一个酒家!挑着的啥呀?“三碗不过冈”。管它!先进去喝两盅![武松走进酒店]武松(敲着桌子)老板!快拿酒来吃!店家:来啦!绝对好酒!客官慢用。  相似文献   

16.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上,把腰胯一揪,揪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这是《水浒传》一书中武松在景阳冈打虎的一幕,武松一连三闪,闪过了老虎的一扑、一揪和一剪。文中的动作  相似文献   

17.
《景阳冈》通过武松喝酒和打虎的具体描写,表现了武松豪放、无畏、倔强的性格。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三写榜文,生动地显示了武松的心理活动,这对于揭示武松的性格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中不能轻易放过。 一写榜文,揭示武松的豪放性格。 武松从晌午开始喝酒,一连喝了十八碗,直到天快晚了,才提起哨棒出门,店家连忙劝阻,请他看官司的榜文,说明冈上出现了猛虎……武松充满自信,认定景阳冈至少走了一二十遭,何曾有过大虫!所以对于榜文看都不看。这种自信心理建筑在“就有大虫,我也不怕”的基础之上。在他看来,区区大虫,无须畏避,英风豪气洋溢于字里行间,尽管出语粗鲁,却并非存心伤人,充分揭示了武松豪放不羁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8.
话说武松在景阳冈上打死一只吊睛白额大虫以后,这事便传开了。我打开家用电脑,迅速进入“网上聊天室”。在“输出文件名”打上“武松”二字后,便立刻找到了武松。“喂,武松。你好!”我打上一行文字发送给武松。对方很快向我发来一条信息,上面写道:“你是谁?从哪儿冒出来的?当心吃俺一拳!”没想到这武侠成名后口气倒不小。我立刻回复一句:“我叫才  相似文献   

19.
龙雪梅 《考试周刊》2011,(85):21-22
“打虎英雄”这一品牌形象与武松如影随形.这一巨大而光辉的业绩足够照耀武松的一生.也足以耀花许多读者和后人的眼睛。武松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动辄出手的“豪气”更是让许多青少年学习和效仿。那么,武松身上的一切都是英雄行为么?当今的青少年到底应该学习他什么?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几百年来,英雄武松的艺术形象,在民间广为流传,戏剧和曲艺等不同的文艺形式都有关于颂扬武松的剧目和段子,这些剧目和段子无不把武松刻画得维妙维肖,绘声绘色。追根求源,功劳还在于艺术大师施耐庵,是他在《水浒》中塑造了武松这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的结果,这才是妇幼传颂,人口皆碑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