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鸽子被作为和平使者的象征,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和喜爱,这与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还有一段缘由呢! 1950年在波兰首都华沙召开世界和平大会,毕加索挥毫为大会画了一只昂首展翅的鸽子;智利诗人聂鲁达欣喜之余把它称之为“和平鸽”。由此,鸽子便被作为世界和平的象征为各国人民所公认。毕加索,原名为巴勃原·毕加  相似文献   

2.
香港选手舒伟参赛之后我十分感叹,感叹其执教的《毕加索与和平鸽》虽获得了一等奖,但却十分平实,她的精彩在于一个“真”字。先看,本课的开课片段———教师课件出示“中国龙”图。师:你想到了什么?生:这代表我们中国。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师:老师再请你看一幅图。课件出示含有橄榄枝的鸽子图。师: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没有注意橄榄,只说看见了鸽子)师:你们注意一下鸽子嘴里有什么?生:鸽子嘴里有树枝。师:这是橄榄枝。这幅画就是著名的《和平鸽》。师:现在我们再看看毕加索。(课件出示毕加索画像。)师:你知道毕加索是什么人吗?生:我知道毕…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现代派国画家毕加索,早年闯荡巴黎的时候,默默无闻,贫困异常。他画的画一张也卖不出去,这都是因为画店老板只寄卖名人的画,而当时毕加索的名字还没有一点光彩。当毕加索的兜里只剩下十几个银币时,他决定孤注一掷。他雇了好几个大学生,让他们每天都去巴黎的画店转悠,每个人在临走的时候都要询问画店里的老板:“请问,你们店里有毕加索的画吗?”“请问,在哪里能买到毕加索的画?”“请问,毕加索到巴黎来了吗?”……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全巴黎大大小小的画店老板耳里都灌满了“毕加索”这三个字,他们多么渴望能见到先声夺人的毕加索呀!这时,…  相似文献   

4.
小贴士     
橄榄枝与和平鸽据《新约全书》记载说:从前有个叫诺亚的人,一天他听到了神的声音。神说,由于人们的罪恶,将有洪水到来灭绝人世。神叫他造一只大船,说这样就可以死里逃生。他在神的授意下,造了一只长方形的大船。当洪水到来的时候,他一家人上了方舟。船上还有狮子、兔子、鸽子等动物。过了许多日子,洪水还没有完全退去。诺亚打开笼子,放出一只鸽子。当鸽子飞回来的时候,嘴里衔着一段新折下来的橄榄绿枝。诺亚由此断定洪水已退去。后来,人们就用橄榄枝与鸽子象征和平,并把鸽子称为“和平鸽”。潘多拉的盒子$$$“潘多拉”是希腊神话中的第一个…  相似文献   

5.
毕加索终生酷爱画牛。 刚开始,毕加索只是照斗的样子画牛,其“牛”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世人惊叹为“真牛”。 年轻时,毕加索画的牛形体庞大,有血有肉,雄壮威武。一次,他在乡间画牛,一老黄牛悠闲吃草,踱步而来。牛瞥见画中之牛,瞪大眼睛。愣怔片刻,突然撤褪落荒而逃。  相似文献   

6.
百科快餐     
和平鸽的由来 1940年,德国法西斯攻占了巴黎。名画家毕加索正忧郁地坐在画室里。邻居米什老伯捧着一只死鸽子闯进来哭诉  相似文献   

7.
信任无价     
有一个9岁的男孩非常喜欢鸽子,每天早上他都要到广场上去喂鸽子。渐渐地,那些鸽子和小男孩熟悉了,它们会毫无顾忌地飞落到小男孩脚边,甚至飞到他的肩膀上和手掌上。有一天,美术老师对小男孩说:“你能带一只鸽子到课堂上来吗?我们要学画鸽子。”小男孩爽快地答应了,他带回了一只洁白的小鸽子。那堂美术课,同学们画得格外认真。然而当小男孩将那只鸽子放回到广场上时,那一群鸽子开始用惊惧的眼神看着他,他一走近任何一只鸽子,所有的鸽子都会飞走。从此,再也没有鸽子愿意飞到他身边了。只是一次背弃,小男孩便失去了一群亲密的朋友,这是多么令人…  相似文献   

8.
幽默二则     
有人间美术大师毕加索,在他的心目中美术界是否出现过奇迹。 “自然是有的,”毕加索马上答道,“列宾就是一个奇迹!” “你真的这样崇拜列宾吗,” “那倒未必.我只是说,列宾一生只作过2000幅画;但现在世界上保存的列宾的作品竟远远超过  相似文献   

9.
休息时间到     
出色的军事家
  那是1917年,斯特拉文斯基在旅行时结识了西班牙大画家毕加索。一经交谈,两人很快结为密友。
  临别时,毕加索特意为斯特拉文斯基画了一幅肖像画,以作留念。可是,就在斯特拉文斯基回瑞士时,海关人员发现了皮箱里这张很奇怪的“文件”。“这上面画的是什么?”海关人员用警觉的眼光盯着斯特拉文斯基。“毕加索给我的肖像画。”斯特拉文斯基非常坦然又自豪地回答道。“不可能!这是平面图。”“对了!是我的脸的平面图。”然而,无论斯特拉文斯基怎样解释说明,认真负责的海关工作人员还是把画给没收了,认定这是经过伪装的某个战略工事的平面图。这件事传到毕加索耳朵里,他笑着说:“这样看来,毕加索不仅仅是个糟糕的肖像画家,还是个出色的军事家。”  相似文献   

10.
一、鸽子带我去旅行整幅画底色为天蓝色,树有深绿、浅绿等几种颜色。“鸽子”和“小朋友”请小朋友画好剪下,贴到大幅画面上,藤篮可用纸条编织成,篮中的“小朋友”代表每个小朋友自己。  相似文献   

11.
世界著名的绘画大师毕加索毕生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将领和士兵经常出入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这些不速之客受到了冷淡的接待。有一次,在艺术馆的出口处,毕加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幅他的名画《格尔尼卡》的复制品,这幅画描绘了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遭德军飞机轰炸后的惨状。一位德军盖世太保头目指着这幅画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不,”毕加索面色严峻地说,“这是你们的杰作!”(“杰作”是指超过一般水平好作品。而在这里,“杰作”的引申含义被运用得淋漓尽致,妙!)“这是你们的杰作!”  相似文献   

12.
故事一:维克托是位法国画家,他父亲是位外交官,与大画家毕加索是好朋友。维克托从小喜欢画画,14岁那年,父亲带他去见毕加索。想让这位大画家收儿子为徒。可是,毕加索看了维克托的画后,当即拒绝了!“你想让他做一个真正的画家,还是做一个毕加索第二?”毕加索问。“我想让他像您那样成为一个真正的画家!”外交官答。“假若是这样的话,你就把他立即领回去!”毕加索回答。  相似文献   

13.
张志盛 《新作文》2004,(11):25-25
据载,宋徽宗时设画院,每年以考画录取新生。有一回。主考官以“深山藏古寺”命题,让考生们精心构思,挥笔作画。结果,有的画面上画了高山峻岭.山下一座古庙;有的画面上是苍山幽径.深山丛林中闪现一个古庙的塔顶。其中有一幅画既没有古庙,也没有塔顶,只在云山缭绕的山脚下溪流旁边,画着一个汲水的老和尚。主考官对这幅画大加赞赏.认为这幅画充分表达了“藏”的意境,技法高超。不落俗套。  相似文献   

14.
著名画家黄永玉作画不中不西,自成一家,有人说看不懂他的画,他就给人讲了个笑话: 有人问毕加索:“你的画我怎么看不懂呀?”毕加索说:“你听过鸟叫吗?”“听过.”“好听吗?”“好听.”“那你听得懂吗?”  相似文献   

15.
伟大的现代派画家毕加索,早年闯荡巴黎的时候,默默无闻,贫困异常。他画的画一张也卖不出去,这都是因为画店老板只寄卖名人的画,而当时毕加索的名字还没有一点光彩。  相似文献   

16.
[题l]有一群鸽子,飞过一颗高高的树,一部分鸽子落在树上,其他鸽子落在树下,一只落在树上的鸽子对落在树下的鸽子说:“若你们飞上来一只,你们的数目就是鸽群的1/3若我们飞下去一只,我们和你们的数目恰好相等.”问究竟有多少只鸽子在树上,多少只鸽子在树下?  相似文献   

17.
毕加索是西班牙人,当代著名的画家。1940年,德国法西斯攻占了法围首都巴黎。毕加索渴望着人类能和平相处,可是隆隆的炮声打破了他的幻想。他坐在桌前,心情非常沉重。这时,一位老人敲门进来,只见老人抱着满是鲜血的鸽子,含着泪对毕加索说:“先生,  相似文献   

18.
答:欣赏并学习的视觉艺术素材来源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源自生活的、大自然的东西,如看着位于湖南吉首自治州的农田,很容易让人感慨自然的神奇,就像走进了一副颜色饱满的油画里:另一类是人类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的成果,如《坐着的女人》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以他认识的—位女性为模特画的画。有谁看过一个侧面的鼻子和两只正面的眼睛在同一张脸上出现吗?这幅画既能看到侧面,又能表现正面,流畅的线条、饱满的色彩、简洁的画面……许多时候,儿童画也不受同一视点的限制,他们会按照自己的情感画出比例夸张的线条,与毕加索的“我不画我看见的,只画我所知道的”的提法十分吻合,所以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孩子们有些“创作”也与之相似。以上这两类都可以是孩子欣赏的素材。  相似文献   

19.
飞鸽传书     
不知哪位“发明大王”创造了“飞鸽传书”。一下课,教室里就飞满了一只只“鸽子”。上课时,也有几只胆大的“鸽子”悄悄地落在女同学的头上。一次正上课,新来的女教师刚转身往黑板上写字,不知哪个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前提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课堂提问,应该让学生能够“体面地坐下”,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都能抬起头来走路。中央电视台曾在“环球45分钟”里播出过一个节目———“毕加索的遗产”,其中有毕加索学生时代的一些画作———画在学校课本和作业本上的作品,据称这是毕加索在上课时的即兴之作。应该说毕加索是幸运的,因为他的老师是宽容而善良的———他宽容了毕加索在课堂上为今天的人们留下了一份遗产。从这一意义上讲,教育应该是一片肥沃的充满阳光的土壤,而绝不应该是一把锋利的剪刀。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可以不要过分地苛求学生,不要总是拿着放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