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列入了教学目的,这就充分说明了兴趣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这里“乐之”也就是指对事物的兴趣。在英语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积极主动,并取得较好地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下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重要的意向性心理因素。《机械基础》这门课非常抽象,很难听懂,又是基础课中最关键的一科。在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成绩,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已成为教学的一种新潮流。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教学媒体,发挥其“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可优化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用于课的导入 1、激发兴趣。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通过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仅可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而且具有重要的启发开导、启发创造性思维的作用。例如讲《变色龙》一课,一位教师把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动物世界”中关于变色龙的一段复制下来,上课前放给学生看。并请他们思考:变色龙的…  相似文献   

4.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论语》中也提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都足以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将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兴趣高,劲头足,可以促使其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主动吸收知识,取得最佳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当地将传统教学和多媒体科技有机结合,对课堂的导人、教学方法的运用、知识传授等都要进行精心设计,使之具有情趣。多媒体将声、画、形融合...  相似文献   

6.
代聪梅 《科学教育》2005,11(2):42-42
心理学表明:兴趣是人们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和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发展的。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发奋学习的催化剂,它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而教师创设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情景,是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而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立体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诗歌与散文部分教学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要“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可见,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已越来越受到重视。诗词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将多媒体技术合理地辅助在诗词教学中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采用如下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8.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必不可少的,语文学习亦是如此。一旦学生“好之”、“乐之”,兴趣被激发出来,语文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学的基础。任何教学活动,如果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获得成功的。在中国古代,孔子很早就认识到了“好”“乐”在学习中的作用。《论语·雍也》中就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说法。“好”“乐”在这里都有兴趣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是教学的基础,任何教学活动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参与的热情,是无论如何不能成功的。孔子很早就认识到“好”“乐”在学习中的作用,《论语·雍也》中就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11.
一、多媒体在科学教学中的实践 1.通过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相似文献   

12.
一、学习兴趣的培养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前提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对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要求:“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英语初学者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所以在我的英语课堂中,我始终以“趣”贯穿教学。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就是兴趣。学生一旦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各种英语学习活动,并从中获得乐趣。那么,如何使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呢?  相似文献   

14.
愉快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思考,在愉快中获得知识,在愉快中锻炼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在愉快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所说的“好”与“乐”就是一种兴趣,一种愉悦的心理,一种力求认识和创造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孔子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强调教学要做到使学生“好之”、“乐之”,也就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指个人因对客体的积极的爱好倾向所产生的情绪紧张态度。兴趣也叫求知欲,往往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源泉。一个学生如果对语文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如饥似渴地钻研,就会专心致志地听讲,就会认认真真地完成作业,其学习潜能就会充分地挖掘出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浓,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越高,语文成绩就越好。这是无庸置疑的教学规律。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16.
毛桂芳 《甘肃教育》2007,(1X):55-55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好之”和“乐之”,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一个个既有诱导性又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学《对称》导人时,多媒体展示美丽的花园。并配合音乐:一只蜻蜓在花园的花丛里飞来飞去,一只蝴蝶飞过来说:“蜻蜓姐姐,咱们可以做朋友吗?”蜻蜓说:“我是蜻蜓你是蝴蝶,你怎么称我姐姐,还要和我做朋友呢?”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我俩其实就是一家子,不信就跟我去瞧一瞧,还有许多家庭成员哩”。(这时课件展示飞的过程,有美丽的孔雀,机灵的雀儿等)这样借助学生喜欢的动画片揭示课题,营造了一种愉悦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17.
赵玉花 《学周刊C版》2014,(3):157-157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看来,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小如乐知者。”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正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之一,把电教多媒体引入语文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优势,能收到渲染课堂气氛、烘托场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乐学的情绪,提高教学效率的课堂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19.
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直接动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如何结合职业高中《机械制图》这门技术基础课特点,让学生兴趣盎然的学习制图呢?  相似文献   

20.
刘爱波 《现代教育》2003,(5):104-105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卢梭在其教育论著《爱弥儿》中说,希望学生对待学习象对游戏一样,做一切事情,兴趣盎然,都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学生带有情绪色彩学习知识、探索知识的意向性活动。只有学生对一门功课有兴趣才会爱学,爱学才能学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