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学习之友》2006,(8):38-40
由于推行自主命题,2006年全国高考共有18种试卷。新浪网的问卷调查表示,“最意想不到的作文题”前三名是天津、福建、上海卷;“最中规中矩的作文题”前三名是全国卷Ⅰ、卷Ⅱ和北京卷;“最适合发挥的作文题”前三名是上海、北京、全国卷Ⅰ。  相似文献   

2.
<正>一、2021-2022年语文高考“启示”类作文综述2022年高考,在最引人注目的作文题中,全国新高考Ⅰ卷、全国甲卷及浙江卷均以“启示”或“启示意义”为引导写作的关键词,这是继2021年的全国新高考Ⅰ卷及全国乙卷后,“启示”类作文题再次占据了全国高考卷中的半壁江山。在2023年高考作文备考启动之际,这一现象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3.
“2005年最佳高考作文题”读者评选大行动近日揭晓。本刊编辑部共收到有效选票10001件,前三名题目的得票情况如下:全国卷Ⅲ“忘记与铭记”得3189栗;上海卷得1500票;浙江卷得1200票。根据得票多少,“忘记与铭记”被评为2005年度全国高考“最佳作文题”。获得本刊奖励(奖品为本刊2005年合订本一册)的参评读者如下:  相似文献   

4.
高考硝烟早已散尽,但各地高考作文题带给我们的遐想却依然如火如荼。如今,“我想握住你的手”成为了上海的流行词汇,“谈意气”成了湖南人的口头禅;首都学子为“北京的符号”津津乐道,广东考生则笑容满面地“雕刻心中的天使”。细细探究,你会发现:全国卷积累多年探索之经验,考题沉稳厚重;北京卷紧扣地域特点,文化底蕴丰厚;重庆卷与浙江卷关注自我,注重思辨能力的考查;上海卷与广东卷意境深远,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毫不夸张地说,2006年,全国各地的作文题不偏不怪,平和亲切,较好地体现了“两纲一标”(教纲、考纲、课标)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一、新材料作文 全国卷Ⅰ:寄寓深刻的思想自2006年以来,全国卷高考作文考查的都是新材料作文。今年全国卷Ⅰ的作文题,审题难度略高于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而与2007年的“摔了一跤”和2009年的“小兔子学游泳”持平。漫画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其特点在于大多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  相似文献   

6.
石人 《高中生之友》2008,(Z3):27-29
2008年高考语文江西卷的作文题,是一道文字加图画的材料作文题。原题如下:阅读下面的文字与漫画,按要求作文。2007年,洞庭湖大水导致20亿只田鼠大迁徙,所过之处农田一片狼藉。专家认为,田鼠为害之烈,原因  相似文献   

7.
池赛霞 《求学》2023,(3):64-67
<正>2022年高考,三元关系作文成为大热点。三元关系作文,指的是作文题材料中由三个重点词语或短语组合而成的作文形式。比如,新高考I卷“本手、妙手、俗手”,新高考II卷“选择·创造·未来”,全国甲卷“直接移用”“借鉴化用”和“根据情境独创”,浙江卷“平台、人才、创新”。这类作文题思辨性很强,  相似文献   

8.
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共18个,江西省的高考作文题被认为是其中“很别致”、“很有个性”的一个^①。高考江西卷作文调查结果显示:57.18%的人认为该卷命题形式“很新颖,很少见”^②。该卷的作文题如下:  相似文献   

9.
所谓“关系”型材料作文,就是题目材料中有一组或多组概念,这些概念处在一定的关系之中。例如2014年上海卷“穿越沙漠”这道考题中,有“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必须穿越这片沙漠”,以及“自由”“不自由”两组关系;浙江卷作文题的关系是“门与路”,辽宁卷作文题的关系是“霓虹灯与繁星”,福建卷作文题的关系是“空谷·悬崖峭壁·栈道桥梁”。  相似文献   

10.
很多新材料作文都关注社会现实,用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接地气”。例如广州2014年“一模”作文题——对涂鸦校服的看法。广州调研考试作文题——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还有2013年全国卷作文题的同学关系和江西卷的“中学生有三怕”,都有这种“接地气”的特点。但是有意思的是,这些题目往往被“吐槽”,被认为题目立意于“贴近学生”却“不好写”,难出优秀作文等等。  相似文献   

11.
一、指向“自我” 2004年有5份试卷直接提到了“自我”的题目:全国卷“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重庆卷“自己的认识与别人的期待”,辽宁卷“自豪与平凡”,湖北卷“买镜”;2005年有4份试卷:全国卷“位置与价值”,重庆卷以“自嘲”为题写一篇议论,湖南卷“跑的体验”,福建卷“比较两幅图的联想或感悟”;2006年有6份试卷:全国卷Ⅰ“乌鸦仿学鹰的启示”,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湖北卷“‘三’字成语的启示”,江西卷“燕子减肥”,广东卷“雕刻心中的天使”,山东卷“《星星》寓言的感悟”。  相似文献   

12.
一、材料作文、题意作文篇:繁花迷人眼全国卷Ⅰ:旧貌换新颜全国卷Ⅰ的题目,提供了一则乌鸦学老鹰抓羊的寓言故事,要求“全面理解材料”,立足材料的整体含意或“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从形式上看,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但允许考生“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相似文献   

13.
一是打破关系型话题一统天下的局面,命题更具个性化特征2004年高考,以全国卷“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首,同时出现了9道关系型的话题作文;2005年,又以全国卷为首,出现了“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等近10道直接或间接以关系型话题为主的命题样式。今年,除了浙江卷的“生有所息’生无所息”、江苏卷的“人与路”、重庆卷的大作文“走与停”仍在继续走老路之外,其他省市卷的作文题均回避了这一褒贬不一的命题思路。这种远离“北京化”的命题思路体现了各省市命题经验的日趋成熟与自信。今年的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Ⅱ,着力引导学生去关注作文原材料,体…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度的高考过去了,备受社会关注的高考作文题也已经悉数闪亮登场。面对2007年高考全国卷Ⅱ的作文题,笔者有一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待细细查阅,发现在1997年的作文题目上可以找到答案。首先让我们看1997年和2007年的作文题:  相似文献   

15.
2013年高考全国卷、分省自主命题卷的18道作文题,可喜之处主要有三:一是就整体而言,试题难度适中,且大都贴近现实,能兼顾人文性与思辨性;二是涌现了像广东卷“慈善捐助”、四川卷“过一种平衡的生活”等多道高质量的题目;三是部分考题在开放性、限制性的结合上把握有度。但是,命题缺陷也不容回避,大体也是三个方面:其一,言论类新材料作文题占比过高,未必可取;其二,个别题目‘‘浮云’’指数过高,依然太不着地;其三,部分考题激发功能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6.
<正>2023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的“好故事”作文题让考生感到意外又轻松。意外是因为前两年的新课标Ⅰ卷作文“强弱之变”与“本手·妙手·俗手”都是多元关系型作文题,所以2023年备考期,考生们训练了大量同类型作文。但是今年新课标Ⅰ卷却是一元型作文题,文题审题难度不大,上手容易。然而,看着“好写”的作文题,要“写好”并不容易,仍需要仔细审题,深入思考,巧妙构思。我们就以这道题来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17.
2003年高考尘埃落定,全国卷、北京卷和上海卷三道作文题备受瞩目,国内不少专家、名师已就试题的优劣长短发表了不少中肯的评价。作为一名研究高考作文多年的一线教师,我不揣浅陋,也来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在三道作文题中,我个人以为,最能防止宿构但也难写的是全国卷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最平和的是北京卷的“转折”,而最大气的则属上海卷的“杂”。  相似文献   

18.
细细品味200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北京卷、上海卷的作文题,感到它们是貌异神似,各尽其妙。全国卷作文题有着十分严格的限制,必须写“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两者的关系,避免了近年来话题作文仿作套作较多的弊端。这一作文题的命题思路是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思路的延续。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诚信”“心灵的选择”到“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话题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话题跟人的思想生活贴得更紧,跟人性靠得更紧。今年的话题涉及到人的情感与理性、思想、认知等的关系,启迪考生思考社会,思考生活,思考自我,便于…  相似文献   

19.
在2004年12份高考作文试题中.福建卷的作文被专家及评论家誉为“这是一道别出心裁的作文题.很符合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宗旨。这就是把作文与读书紧紧结合起来,通过考作文来反映学生读书的情况”.“这是一个导向.很好的导向。我为这道题目叫好”。福建卷作文题以形式上十分简洁,打破了五年来全国卷“话题作文”结构的基本模式,既没有“材料(或故事、寓言)”也没有“提示语”,而是直接列出10位人物(文学形象),让考生作文,而且增加了一“自”——“自选角度”.成了“四自”。  相似文献   

20.
<正>2006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语文命题组在原有材料作文题的基础上,推出了新材料作文。2015年,推出了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2023年新课标Ⅰ卷作文题淡化了任务要求,更倾向于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与传统材料作文的最大区别在于:传统的材料作文的“材料”是为话题或主题服务的,新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是提炼观点的依据,构思立意的基础,生发议论的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