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郭建军 《教学随笔》2016,(8):117-117
“学困生”的转化是至关重要的,是难点,也是重点。班主任工作要有所突破,难点还是在学困生转化上。如果大家都来关心“学困生”,爱护“学困生”,“学困生”就不会再“差”下去,这样,我们的“人人成才”目标就可以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学困生”的自信心问题常常困扰着教育工作者,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不可忽视的问题。教育实践中不乏成功增强“学困生”自信心、摘掉“学困生”帽子的案例,教师对“学困生”的理解和爱护,及时地表扬他们的进步,是帮助“学困生”摆脱自卑心理的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3.
多数班里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学困生”,帮助“学困生”脱“困”,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正确对待“学困生”,采取有效可行的方法使“学困生”脱“困”。根据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1.融洽情感,关心“学困生”。积极进取是每个学生的本质特点,“学困生”同样具有较强烈的进取心。由于这些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教学中,“学困生”是客观存在的。关注“学困生”、转化“学困生”一直是基础教育工作者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着眼于“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融洽关系、培养兴趣;分析成因、及时纠正;收获成功、增强信心;重视习惯、一以贯之”四个方面论述了“学困生”转化的具体做法,应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学困生转化工作的: 我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学困生大致可以分“智商”学困生、“情商”学困生和“偏科”学困生。  相似文献   

6.
陆明开 《中学文科》2009,(18):129-130
我国实行的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让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教育,“学困生”也是全体学生中的一部分,在教育界,特别是初中阶段,一直为“学困生”的问题困扰着,从古至今,只要教育存在,就很难摆脱“学困生”的问题。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困生”的心理形成因素,又从四个方面论述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所学校都有“学困生”。对“学困生”的管理、教育、转化,是每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生源的特殊性,民办学校往往成为“学困生”的集散地,学校里的“学困生”比例可能更高。如何为“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探索“学困生”的教育转化方法,就成为了民办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凡做教师的人,在教学中都希望教好学生,然而,“学困生”问题又是中小学教育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学困生”在一个班来说人数虽少,但其会对整个班风和学风造成不良的影响,不管是任课老师或班主任,要想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都应重视研究转化“学困生”工作,寻找合适方法。因为转化“学困生”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关键。作为班主任,怎样才能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呢?下面谈些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一、要深入了解“学困生”的个性特征。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在正常心理状态下,品德不良,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学困生”的心理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9.
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本文在深入分析“学困生”表现和成因,全面掌握“学困生”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实验,初步探索出“学困生”的预防与转化“五结合”策略,使“学困生”率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0.
陈秀兰 《甘肃教育》2013,(24):25-25
“学困生”在班里所占比例虽小,但若教育不当则会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笔者认为.数学“学困生”可以分为智力型“学困生”和非智力型“学困生”两类。转化“学困生”要因材施教,对于智力型“学困生”要多些宽容,注重基本能力的培养;对于非智力型“学困生”要善于挖掘其“闪光点”,用爱心和耐心感化他们。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数学实践,就如何转化“学困生”。谈点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由于种种原因,“学困生”普遍存在,在一些教师眼中,“学困生”是一群不可教育的低智群体,认为他们是不可能写好作文的。“学困生”如何摆脱困境走出低谷?笔者结合自身对作文教学的认识与感受,归纳出以下几种导致小学“学困生”作文困难的根本原因,并进行成因分析,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2.
要实现“学困生”的转化,首先要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教师要通过调查,和学生沟通交流等多种渠道了解“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分析其学习困难的原因,然后寻求对策。“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持续而又艰巨的任务,切忌盲目、急躁。  相似文献   

13.
赫崇波  罗秋英 《考试周刊》2009,(45):211-212
“学困生”是指虽然没有直接的智力障碍,但是学习及各项能力不能达到正常水平的学生。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困难类型,“学困生”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及人才素质的提高,因此“学困生”教育和培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学困生的不同类型进行分析,进而探索“学困生”教育和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韦光 《中学文科》2009,(2):92-92
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普通高中,学困生比率很大,这些学困生有的是“智力型学困生”,有的是“非智力型学困生”.如何促进这两类学困生的转化,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和探索,谈一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5.
小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一)学生自身的因素是“学困生”形成的一个原因。小学生因智力或发育不正常而成为“学困生”,如学生先天能力而造成观察能力较低,表达能力较差等,因自身心理障碍而变为“学困生”,这类学生普遍存在自卑感,性格比较孤僻。(二)学校教育的失误是产生“学困生”的主要成因。教育观念陈旧,长期以来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使学校形成了一套违反学习规律的教学体系,导致了部分学生成为“学困生”。少数教师缺乏高尚的师德、献身教育事业的责任心和正确的教育方法,教育效果不佳,而且会使“学困生”向更坏的方面转变。(三)…  相似文献   

16.
对“学困生”的转化与培养,是教育实践中一个备受家长、学校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尽管学校、家长和社会已经为“学困生”的转化与培养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一些地方的“学困生”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现将笔者在农村中小学见到的各种“学困生”现象进行分类,探讨形成原因,并通过一些转化范例说明转化的可行性,以期达到和同行互相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体育学困生问题,一直是学校体育课教学中普遍 存在的现象,虽然他们是学校群体中的一个小群体,但是由于 他们身体方面弱势的原因,从而导致心理上对体育产生恐惧、厌学的现象。但是反过来,如果可以通过从中职“学困生”的心 理特点出发,改变教学方式,那么将会有利于体育“学困生”的 转化,那么应该如何转化呢?本人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结合本人所教中职体育“学困生”转化的实际进行分析,分析 中职体育“学困生”的心理特点,探究体育“学困生”产生的原 因,最后提出相应的中职体育“学困生”转化策略,希望能为当 前中职体育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提供一定的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18.
随着小学课本内容的不断改进,许多教师都开始关注学困生。如何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困生对于知识的吸收,是现在教师们钻研的难题。特分析存在“学困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重点关注学困生,提出该如何对“学困生”进行改造教育,可为今后的教育从业者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玉武 《时代教育》2010,(2):63-63,78
教学中,对大学生应注意一分为二地分析,避免智力方面、非智力方面的误区,区分“学困生”类型,找出“学困生”落后原因,了解“学困生”的学习特点。坚持因材施教,抓好分层教学,注重“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树立学习自信,培养良好学习品质,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丁韧 《西部素质教育》2019,(17):130-130,132
为了给“学困生”带来更新的学习体验,文章从初中数学微课可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初中数学微课为“学困生”提供有效的学习平台、初中数学微课成为“学困生”的倾听利器三方面论述了初中数学微课对“学困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