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不像优秀生一样吸引老师的眼球,也不像后进生一样让老师头痛,但稍微不注意,也许他们就成了下一批令老师头痛的对象。他们是最容易被老师忽略的群体,他们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层生。笔者在长期的初中教学实践中对中层生比较关注,发现不少问题。在此通过案例将问题提出,诚望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读ai、ei、ui三个复韵母,掌握发音方法。2.认读ai、ei、ui的四声。3.能正确拼读有韵母ai、ei、ui的音节。二、过程与方法在游戏、活动中,让学生们去尝试、发现、合作、探究,使他们亲身经历整个学习过程。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们学习拼音、进行拼读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情感,使他们乐学、愿学。教学片段一:师: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来学习,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们呀?听老师来介绍一下吧。在齐老师旁边的是李老师,挨着李老师的是姚老师,挨着姚老师的是韩老师,挨着……(学生兴奋地向老师们问好)…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6,(65):119-120
<正>课堂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生与老师之前在教学活动中,既有大量的知识信息交流,又有丰富的情感交流,它是以学生的"疑"为纽带的动态统一体系,每一堂课中老师都会对学生提出或多或少的问题,通过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可以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可以引导他们独立思考,更全面深入地掌握知识,进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  相似文献   

4.
蔡呈腾 《师道》2008,(11):47-47
许多学生觉得C老师很“神奇”,特别是那些在班级中成绩一般的学生,在他们眼中,C老师简直就是他们“肚子里的蛔虫”。课堂上他们哪里不懂,哪些方面掌握得不好,哪些知识还需要进一步了解,接下来会提出什么问题等,C老师都好像提前一步知道似的。总是在他们还没有举手开口问问题之前,C老师要么就讲这个问题,要么就请有问题的同学提问。C老师每次讲到的,正好就是他们最想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农村学生因生活环境文化氛围的限制,说话写话的能力与城市学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有时他们也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告诉别人或写出来,但又总是显得笨嘴拙笔。这就需要教师给他们搭一把梯子,帮助他们努力提高说话和写话的能力。为今后的作文打好基础。一、以问题法和示范法为“梯子”帮助学生“说清楚”。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色彩鲜艳,画面生动,为教师进行说话写话训练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老师可要求学生按老师提出的问题或一定的句式将每幅图  相似文献   

6.
所谓思辨能力,就是思考与辨析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思维品质、语言素养,更关系到学生的思想发育和人生发展。很多小学生在长期课堂学习中,养成了配合老师的“好习惯”。他们熟悉老师的套路,知道怎样应对老师的提问,在此过程中得到的表扬助长了其迎合心理,久而久之,丧失了思辨能力。如果语文学习缺少了思辨话题,就成了庖丁解牛式的语文构件解析。只有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围绕具有思辨价值的问题进行对话,才能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变得更加睿智。  相似文献   

7.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强有力的动力之一。作为学生,兴趣是驱使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是他们坚持不懈学习的保障。尤其是儿童,兴趣可以吸引他们去参加各种活动,思考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在其一生的求学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老师,他们可能会忘记绝大多数的任课教师,但是他们一般很难忘记各个学习阶段的班主任老师,特别是对自己影响较大的班主任老师。班主任的职责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而且还要关心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生活行为习惯等诸多方面,有些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甚至不亚于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如果一个学生能够在其一生的求学道路中,遇到一位甚至是几位优秀的班主任,可能对他的一生的经历来讲,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都可能直接导致他人生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在其一生的求学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老师,他们可能会忘记绝大多数的任课教师,但是他们一般很难忘记各个学习阶段的班主任老师,特别是对自己影响较大的班主任老师.班主任的职责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而且还要关心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生活行为习惯等诸多方面,有些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甚至不亚于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如果一个学生能够在其一生的求学道路中,遇到一位甚至是几位优秀的班主任,可能对他的一生的经历来讲,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都可能直接导致他人生道路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沈巍 《文教资料》2011,(27):142-14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有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但有些问题,特别是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问题.往往不受学校和老师的重视,这就提醒我们,不仅仅要教会他们专业知识,还要重视他们心理与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3 2"、"五年一贯制"学生在现在的高职院校还有相当一部分数量存在,但是当部分高职院校老师一提到这些学生时,他们总是摇头感叹,"这些学生真是太差,没法教"、"他们简直是社会的垃圾"……这些学生真有他们形容的那么差吗?是偏见,还是事实?我们都强调尊师重教,学生应该尊重老师,但老师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又有没有充分关爱学生、重视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呢?为什么学校老师会对这些学生产生如此偏见?我们应如何正视这些偏见呢?  相似文献   

12.
曲伟杰老师: 我是一名初二学生,成绩在班里居中下等。我非常羡慕班里的那些好学生,很想像他们那样刻苦学习,很想像他们那样常打高分,更想像他们那样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欣赏,无奈的是,想归想,而真到学习的时候我就没了心思,又想听音乐,又想看电视,还想  相似文献   

13.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工作的一个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如何使学生成为生活、学习的主人,尽量展现他们各方面的潜质和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创造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是我们班主任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大家梦寐以求的事。教育学研究证明。  相似文献   

14.
记得刚走上讲坛,面对可爱的孩子们,我不知道怎样把握跟他们交往的“度”,只是凭着自己对孩子的喜爱,常常没有节制地跟他们疯在一起。同班的老师———也是我的中学老师———告诫我说:“小周老师呀,你这样跟学生没大没小的,没有老师的样子,他们就不会怕你,你的课很难上的!你听我的,不可以对学生笑,给了他们颜色,他们会开染坊的!”他的话我虽不赞同,但我也发现我走了一个极端,在跟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我没有掌握好“度”。因为我很快发现,跟我疯得最凶的那几个学生,只能适应老师的笑,却不能适应老师的批评,以为自己是宠儿,说不得,听不进。没有…  相似文献   

15.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学生听的能力是低下的。一方面,对于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不少学生不能完全听明白或听得不全,在听的过程中丢失了很多重要的信息。另一方面,一些学生根本就不会听。在其他同学发言时,他们或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学校,经常发现教室中有好几个成年人,他们都是学生的父母,而且是没有任何报酬的义工家长。他们有的在帮助老师批改学生作业,有的在协助老师指导学生做活动,有的在帮助老师做课前的准备和课后的收尾工作。有的家长在教室里帮忙后,还要去学校图书馆整理书籍。在美国学校中,教室里的义工家长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执教生涯中不可避免会遇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厌学、不守纪律、沉迷网络、学习成绩差……他们是老师眼里的“问题学生”,经常使得老师无奈、家长无助。然而“问题学生”真的就如有些老师认为的“无药可救”?在我看来。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要想展现出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就是引导学生怎样学习,要学就靠老师引导。老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探究实验中,要引导学生如何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如何设置变量,如何分析实验数据,如何对待实验结果与预期的不一致,如何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等等)。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就会走许多弯路,浪费很多时间。  相似文献   

19.
郑立伟 《新疆教育》2013,(13):196-196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一,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英语新课标教材中的词汇量巨增,语法难度增大,老师又几乎完全用英语授课,面对这种突变,使学生感到不知所措。而且学生英语水平相差较大,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班级,原来所学的英语语音、语调也有所差异,很难适应高一英语的学习。高一又是初中向高中过渡阶段,易造成两级分化,怎样才能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向高中英语过度呢?我认为高一英语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20.
前段时间,我让学生习作,作文的题目也是"老师,我想对您说……"习作之前,我对学生提了一点要求: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批阅中,一名叫A的同学的文章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老师,我想对您说:您真把我害苦了!老师和同学们都知道,您是先把咱班全体学生的成绩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后,再按照这个顺序打印花名册的.您还告诉我,由于您一时‘疏忽',把我的名字遗漏了,最后不得已才添补在了花名册的最后一行.起初,我也没太在意,毕竟我不是咱班最差的一名学生.可我做梦也没想到,正是您的这一‘疏忽',给我带来了无数的‘悲剧':课堂上,一次次我把手举得很高、很高,可其他老师都对我熟视无睹,从没给我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他们只对花名册上排在前面的学生‘情有独钟',还有个别老师认为我故意捣乱,冲着我说:不会答,就别滥竽充数……老师,算我求您了,您和其他老师说一声吧:我不是一名差学生,请他们给我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