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聪明与智慧     
其实,聪明和智慧是两回事。聪明是一种生存的能力,而智慧则是生存的一种境界。世界上聪明人不多,估计十中有一;而智者就更罕见,估计百里无一。你看,连公认的智者苏格拉底都自认为按照智慧的要求,自己是无智的。  相似文献   

2.
聪明与智慧     
其实,聪明和智慧是两回事。 聪明是一种生存的能力;而智慧则是生存的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3.
聪明与智慧     
<正>聪明人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而智者明白自己不能做什么。聪明人能把握机会,知道什么时候该出手;而智者知道什么时候该放手。因此,拿得起来的是聪明,放得下的才是智慧。聪明人总把自己闪光的一面表现出来,也就是脱颖而出;而智者是让别人把闪光的一面表现出来。比如在一个聚会里,聪明人嘴忙,往往侃侃而谈,因此是茶壶;而智者耳忙,注意聆听别人,因此是茶杯。茶壶里  相似文献   

4.
火花     
聪明与智慧是不一样的。聪明的人常常只表现出在感性与灵性上的优越,而智慧的人除了感性与灵性的敏锐,更有悟性与理性的深邃;聪明的人其聪明往往只限于对事物表面的反映与理解上,而智慧的人不但能阐释事物的内在规律,且拥有着一种能战胜一切的内在力量,这有如树枝间灵巧的小鸟与养育着浩瀚森林的山脉之别;聪明的人其聪明往往只限于一点.  相似文献   

5.
小毛头 《成才之路》2011,(8):100-I0017
聪明和智慧是不一样的!聪明,是一个人在能力方面的素质。智慧不是一种才能,而是一种人生觉悟,一种开阔的胸怀和眼光。  相似文献   

6.
文摘7则     
95文坛“两王之争” 1994年底,南京青年评论家王彬彬在《文艺争鸣》上发表《过于聪明的中国作家》一文,说:“中国文学之所以难得有大的成就,原因之一,便是中国作家过于过于聪明了。形而下的生存智慧过于发达,形而上的情思必定被阻断、被遏制……那体观为做人之道,生存智慧的聪明,对文学是绝对有害的。”王文指名道姓地将王蒙和萧乾作为例子。 之后,萧乾撰文《聪明人写的聪明文章》为自己作了辩护。而王蒙1995年1月发文《黑马与黑驹》,文中未点名,说有一位文学青年,一篇文章也发表不出来,“这样就积蓄了  相似文献   

7.
智慧是一种成熟的心态,是一种驾驭人生的能力,聪明的人不一定有智慧,而有智慧的人却必定是聪明的。本期“美文采撷”为你送上两篇关于智慧的短文,希望能帮助你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雨 田)  相似文献   

8.
袁济喜 《中国德育》2014,(19):36-39
正今天我与大家一起探讨国学与人生智慧的问题,这是一个十分有意思的话题。上个世纪中国著名作家林语堂写过《孔子的智慧》一书,他从《论语》中读出许多人生的智慧与趣味,大家不妨看一下这本书。中国古代所说的智慧不同于西方的概念,西方的智慧重在技术与谋略,而中国的智慧重在道德精神的建设。中国人的智慧是有境界的智慧,智者是知识与科学的体系,而仁者则是人文的体系,智者与勇者只有与仁者相结合,也就是科学与人文  相似文献   

9.
智者与愚者     
林凯  李有良 《高中生》2014,(11):37-37
智者与愚者的不同是:智者总看自己愚蠢的一面,愚者总看自己聪明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善良比聪明更重要.惟善选择者生存。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天赋得来很容易——毕竟它们与生俱来;而选择则颇为不易。”这是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在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典礼演讲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长短句     
聪明的人多变,不聪明的人不变,而真正的智者善变。世界很复杂,但我知道线团其实也只是一根线。生活中切勿盲目地羡慕别人,而要真实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们追求的似乎永远是结果,无奈我们一生都生活在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如今千奇百怪的生物世界,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才形成的。生物们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生存智慧,有的凶悍,有的灵巧,有的聪明,有的极具忍耐力……面对共同的生存命题,它们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演绎出和谐生动、富有诗意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13.
青年学者王彬彬,在1994年第6期《文艺争鸣》上发表了题为《过于聪明的中国作家》的一篇短文.文章认为,中国当代文学“之所以难以有大的成就,原因之一,便是中国作家过于聪明了.”文章说,“这里的聪明,是指一种做人之道,一种生存策略,一种活命智慧,一种处世技术,是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是一种形而下的立身手段,……中国当代那些极聪明的作家、文人,虽是书生,却没有一点书生气.”  相似文献   

14.
智者通达     
我这里所说的智者,即很有智慧的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有知识的聪明人。生活中的智者,与一般脑瓜简单者不大相同。如果面对一场争斗,智者往往很冷静,总有一种“不动”的态度表现在他身上。他不会偏激,不会轻易地去过分表现什么,展示什么,好像智者本身就是一种化合  相似文献   

15.
郑梓靖 《成才之路》2012,(1):97-I0014
正有一位智者,他以有先知能力而著称。有一天,两个年轻男子去找他。这两个人想愚弄这位智者,于是想出了下面这个点子:他们中的一个在右手里藏一只雏鸟,然后问这位智者:"智慧的人啊,我的右手有一只小鸟,请你告诉我这只鸟是死的还是活的?"  相似文献   

16.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种动物,都有其各具祷色的生存智慧和技能,甚至在面对残酷的生存环境的时候,动物的智慧比人类更加简单、有效。大自然是残酷无情的,在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无情条件下,那些不符合自然规律的动物早已经被淘汰出面,留下的动物不只是具有健壮的身体,他们更多的是具有适应环境的聪明和智慧。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与智慧     
教育与智慧是密不可分的。农耕社会教育的重要功能就是培养智者。智者就是具有超群智慧的人,体现于中国古代读书人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追求上。培养智者也是古代西方哲人如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等从事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农耕社会人类生产力低下,当时的智者擅长于解决人类社会内部人际间的各种矛盾,诸葛亮是其杰出的代表,一直受中国人的顶礼膜拜,可以说,中华民族是一个追求智慧、崇拜智慧的民族。  相似文献   

18.
与智者对话是一种幸福。每每为在物欲横流的纷扰世界里找不到可以倾心交谈的同道而苦恼的时候,就退回属于自己的那片小小的领地,净心洗手,打开书本,架起与古今中外智慧大师沟通的桥梁,感受智者对人生对社会的精妙见解,洗涤被污风浊气浸袭过的心灵,顿觉神清气爽,祥风  相似文献   

19.
智者不锐     
所谓智者不锐,是说一个很有智慧的人,你很难见到他有什么锐利之处,因为一个真正的智者是不会轻易去做那些过激的事情的,也不会过分地表白什么,展示什么. 因此人们看到的智者,总有一种"不动"的态度在他身上.智者做事,或在生活中处理问题,偏执一面的时候是很少见的.似乎总是起到一种化合物的作用.化合其他,也化合自己,使事情尽量彼此柔和.于是很多人看不出智者有什么大智慧或高明之处.智者的不声不响也就在很多时候显出软弱和没有力量.  相似文献   

20.
糊涂,原来是一种境界清代画家郑板桥曾写有难得糊涂一匾,其注云: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是板桥先生在历尽人间沧桑之后所选择的一种处世之道。然而在我看来,它同样也是一位智慧的教师理应执守的育人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