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吊环因受器械特点的限制,它整套动作中间没有脱手再握的腾越动作和转体动作(目前这类动作正处于设想阶段)。这使吊环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近几年来,吊环旋空翻下和直臂窄握大回环动作的出现,使吊环的传统技术有了很大的突破和发展。而当前下法技术发展较快,环上技术发展却显得缓慢。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我省女子体操运动员林莉在2003年世界体操锦标赛高低杠前8名决赛时的动作,用录像分析法,从运动学和运动技术特点等方面分析了她完成的创新动作—向前大回环单臂支撑转体360°成扭臂倒立,其目的是使学习该动作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深入了解该动作的运动学特点和技术特点,有利于学习者更快地掌握该技术。  相似文献   

3.
前言一动作的设计双杠向后大回环转体180°,是国际体联用中国运动员李宁的名子命名的D组动作,称之为“双杠李宁”。多数运动员在完成这个高难动作时,采用依次换手的方法。而武汉体院竞技体校运动员丁崎完成这个动作时,采用了跳转的方法,即大回环跳起来转体90°右臂在左杠上成单臂支撑,再转体90°左手支撑右杠,完成180°的转体,动作完成得轻松、潇洒、优美。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设想,当运动员右手在左杠上成单臂支撑时,继续转体180°左手  相似文献   

4.
主要通过运动生物力学、视频观察和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研究了日本优秀运动员富田洋之和白俄罗斯优秀运动员伊万科夫完成的单杠团身后空翻2周转体360°越杠再握的高难飞行动作,通过比较重点分析了他们完成该动作时在撒手、腾空转体、再握杠等几个关键技术环节中的运动学特点和区别,为我国运动员发展和改进此类动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对提高我国男子单杠项目的整体水平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傅道华  孟宪林 《体育学刊》2006,13(6):118-120
以第38届世锦赛双杠决赛选手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当今世界双杠D组以上动作的创新与发展。主要有:支撑前摆转体和支撑后摆跳转540°,分腿前空翻114屈臂撑;挂臂前摆屈体后空翻2周挂臂和挂臂前摆转体360°倒立;向后大回环屈体后空翻2周挂臂和梯佩尔特直接屈体前空翻;后回环转体360°倒立。  相似文献   

6.
缩短我国高低杠项月与世界强队的差距,关键在于高难动作的创新。本文介绍了“高低杠大回环转体360°接交臂前空翻”动作的设计过程和训练、运用效果。该动作设计是在腾身转体360°的基础上,在大回环转体180°的过程中,将反握倒立向前反转180°成一个交臂动作接前空翻下的创新。该动作获全国体操协会创新一等奖。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我国优秀运动员完成的单杠团身后空翻转体180°越杠再握动作进行了运动学研究,重点揭示了该动作的下摆振浪的技术特征,为提高该动作质量和动作的创新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握拍法因人而异有很微妙的差别,双手打法基本上是正拍东方式加大陆式的扭拍法。仔细掌握每一个要领,相信自己绝对能打好。 注意1:首先想推荐给大家的握拍法。(右手握拍者)左手成正拍东方式握拍法,右手成大陆式。这一握拍法可称为左手主导型握拍法,即以左手(左臂)为中心,转体带动全身的力量击球。左手尽量要有正拍的感觉。 注意2:后摆挥拍。后摆挥拍是当球飞过来时,上身向背后转动,在此积蓄转体时的力量。这时,两臂放松,手腕朝下,让拍子头部有意识地成“掉地状”,左手在腰附近为好,两手过于贴近身体,会使转体时发力动作…  相似文献   

9.
一、柔韧性专门练习 1.握持枪尖前臂向内旋练习直立,右手手心向上握枪尖部位,左手托握枪杆在体前,使枪身成水平部位开始.右手向上向内绕旋180°至胸前然后反向外绕360°伸臂,成扭臂握枪姿势,然后还原.如此反复进行多次练习,再换左手握枪尖,进行左手练习.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四年,我国首次完成了大回环转体360°的难新动作。八五年,在欧洲少年体操锦标赛上,外国运动员才正式在成套动作中使用。在以后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在我国少年体操训练实践中,大回环转体360°已经成为高杠空翻前的连接动作。先后出现了转体360°接交臂握前空翻,转体360°接特卡切夫,转体360°接京格尔空翻等。为快速、正确地掌握360°转体技术,普及这一难新连接动作,提高我国高低杠技术水平,本文对大回环转体360°的教学与训练进行了初步总结,供我国同行训练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经过影片数字化及数据处理 ,对单杠扭臂握直体前空翻抓杠技术进行比较与分析 ,从运动学角度对该动作进行技术诊断 ,找出该动作的技术特征 ,提出相关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巧贤 《游泳》2008,(2):29-31
臂立向后翻腾加转体类动作是05年国际新规则调整难度系数后,跳台跳水难度发展选择的一个新动向。选择这个发展方向的主要动因有三:第一、该类动作比臂立向前翻腾转体动作在学习上更容易掌握;第二、该类动作更有发展空间:第三、难度系数值大于臂立向前翻腾转体类动作。在06年上半年冠军赛中有5人比较好的掌握了6245d动作,其中广东跳水有一人掌握,说明在这类动作的发展方面,广东跳水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空间。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第42届体操世锦赛单杠决赛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成套动作中飞行动作的数量已经达到规则的极限,且倾向于使用D组难度的飞行动作;使用能获得4次0.2分连接价值的"连接串"难度动作是当今世界男子单杠顶尖选手的编排特征之一;"中穿前上转体360°经混合握倒立"直接"并腿马尔凯洛夫"、"中穿前上转体180°经正握倒立"成为运动员必选的"规定动作";运动员夺冠的关键在D分。  相似文献   

14.
运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通过高速摄影对体操运动员肖俊峰完成的前手翻接直体前空翻、转体540(°)、转体900(°)高难动作支撑环节变化特征作了运动学对比分析,揭示了支撑环节变化对水平速度的利用和垂直速度的转换特点。分析论证了前手翻屈臂推手技术的运动学特征,提出了在运动训练屈臂推手技术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两环外宽臂支撑托马斯全旋转体360°”是山西省小将创造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难新动作。该动作要领同“环上托马斯全旋转体360°”。只是在环外支撑时手掌外展,手指向外,拇指靠近食指。全旋过程中,身体重心移动范围大,要求推手、顶肩更加有力,两腿开度更大,臀位更高。首先掌握好宽臂支撑托马斯全旋是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前言: 悬垂起摆、后摆接前摆转体180度成正反握悬垂动作是三级单杠规定动作之一(其分值为1.5占整套总分的15%),而前摆转体180度成正反握悬垂是做此动作的关键部分,也是进一步发展高难度动作的基础。然而此动作的完成,就目前可查到的国内有关单杠论著、体操讲义来看,通行的是两种转体方式:1.前摆时,利用髋关节来带动整个身体的转动;2.利用脚尖扭转髋关节带动身  相似文献   

17.
通过录像统计和文献资料研究,对第11届全运会男子单杠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难度分、完成分、动作难度组别、类型、连接动作及完成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届单杠决赛完成动作质量不高、扣分较多;单个高难度动作较少;反掏360度成扭臂握+叶格尔和中穿360度成混合握+马凯洛夫成为流行连接动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高低杠后空翻一周半转体180°越杠再握动作完成阶段技术的运动学进行了分析。并选取了我国优秀运动员所作的三次动作,分别记为A、B、C动作。1、撒手技术环节的比较与分析从表1中我们看出,腾起角与撒手角之和分别为:A,101°;B,104°;C,97°。这是由于在撒手瞬间身体各环节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东京奥运会双杠决赛前8名选手的成套编排进行研究,分析世界一流双杠选手的编排模式,为我国选手在双杠动作编排的优化上提供参考和借鉴。结论:第III组别动作最受运动员的青睐,主要集中在后上类、蒂佩尔特类型动作上;希里和后上转体180°成倒立使用率高达100%,是一流选手的标配动作,挂臂马库兹是夺冠选手的必备动作;下法难度较高,但类型单一;绕纵轴转体流动作可以使编排连接直接化和流畅化,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是今后发展的主流方向。建议:加大绕纵轴转体流和下法动作的训练和创新,积极开发难、新动作,增加高难度下法动作的数量储备;把握规则精神,减少挂臂空翻2周成挂类动作的练习,增加挂臂前摆转体类动作;把握好难度和质量的辩证关系,科学合理提高动作难度的同时对完成质量更要精益求精。  相似文献   

20.
通过录像分析、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从动作内容、难度价值及动作使用频率等方面对第11届全运会女子体操高低杠决赛动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回环动作特别是扭臂回环动作被广泛运用,D组以上难度动作成为运动员成套动作难度价值的主体,高难转体动作虽处于优势,但动作内容相对单一,因此在空翻和换杠动作上要有所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