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感悟401:当孩子之间发生问题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引导孩子自己来解决,不鼓励孩子当告密者。当然,10岁以下的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有困难,可以请求成年人的帮助。但是,10岁以后的孩子特别是中学生不宜鼓励告密,因为告密行为可能导致阴暗的人格。对孩子来说,解决问题就是成长。  相似文献   

2.
杨雨 《教育》2013,(16):63
美国的孩子也一样,5至6岁这个年龄的孩子也很爱打小报告,一点点小事就会招来一句"I am going to tell on you"(我要到老师那里告你)。那么,美国教师是用什么办法处理孩子之间相互告状的呢?小智慧能解决问题一是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比如有个孩子跟老师告状说某某不跟他玩,老师问的第一句就是那你是怎么试图解决的?老师鼓励孩子先用语言自己和小朋友商量去解决问题。当然,老师  相似文献   

3.
孩子如何看待自己,就会用同样的眼光或心态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对孩子来说,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就是最好的培育;当我们相信孩子的能力,提供给孩子动手的机会,就是鼓励孩子的好方法。因此,自尊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靠后天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独立性往往是衡量一个人呢是否优秀的标准之一。独立性强的人善于思考,对于事物有着独特而又精确地见解,面对困难与挫折也能自己处理。但是,现在孩子大多是家庭里的独生子女,这使得他们往往在家中得到过多的宠爱,父母把孩子当宝贝一样地珍藏着,为孩子包办一切。但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都很差。同时孩子会丧失独立性,从而变得没有责任感,不会自主地思考与解决问题。而幼儿时期是打基础的阶段,因此,我们需要在幼儿时期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使得孩子可以在生活和学习中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幼儿园与家长两反面来探讨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5.
金缨 《家教世界》2016,(4):10-11
当孩子遭遇同伴之间的麻烦时,大人应该选择站在他身后,鼓励他、帮助他,而不是冲在孩子的前面替他解决问题,更不能用错误对待错误。孩子跟小伙伴交往中遭遇麻烦的时候,家长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态度——站在他身后鼓励他、帮助他,还是冲在孩子的前面替他解决问题?我们不仅要解决当下孩子被欺负的问题,更是要从长  相似文献   

6.
周云 《幼儿教育》2001,(2):41-41
独立性是指一个人善于自我决策,能独立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实施解决问题行为的一种个性品质。独立性对于孩子健全发展和今后生活的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认识。那么,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以下做法可以给大家一些启发。1.孩子想做的事情鼓励孩子试着做孩子本来就是独立的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注意的中心会逐渐从父母转向外界事物,什么都想看看摸摸,什么都想尝试一下,独立意识大大增强。这时父母要顺应孩子的发展变化,满足孩子的独立需求,鼓励孩子积极探索,让孩子获得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比如孩子要  相似文献   

7.
池春艳 《吉林教育》2005,(10):39-39
曾多次看到这样的报道:日本的孩子和中国的孩子一起参加野外活动,当遇到困难时,日本的孩子总能自己解决问题,战胜困难,而中国的孩子则相反,不会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了困难总是找别人帮助解决。这其中透露的问题不免让我们深思: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笔者以为,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对孩子来说,敢于表现自己是一种珍贵的品质,不少父母都会这么鼓励孩子:不管做的、回答的好不好,只要敢于表现自己就可以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听到一些父母说自己的孩子胆小怕生,怎样才能让孩子落落大方敢于表现自己呢?父母要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孩子能力不够,不敢表现自己个案一:宁宁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弱,2岁时才会蹦出几个字,2岁半才能说简单的句子。上幼儿园后,大部分孩子都能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而宁宁却依然只能说短句。特别是当老师提问宁宁时,宁宁即使站起来,也  相似文献   

9.
吕建华  骆宏 《家庭教育》2003,(11B):16-18
6岁前。孩子已经有讨厌、伤心、抱歉、担忧、害怕、忌妒等丰富的情绪感受。但他们对自己情绪的觉察和应对却处在萌芽阶段。所以当孩子遭遇负面情绪并因此出现过激行动时。他们并不一定清楚行动和感受之间的关联。幼儿情绪能力的发展跟其他能力一样。在亲子互动中慢慢滋长。从父母对他情绪的回应、鼓励、制止或示范中学到对情绪的态度和表达的规则。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生活水平和文化意识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家庭也越来越多,幼儿适应能力逐步退减。通过分析《纲要》《指南》可知,3-6岁的幼儿可塑性能力强,因此,幼儿适应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幼儿特有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从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同伴交往的能力、采取积极的引导方式、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四方面入手,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及家长的检查配合,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拥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做父母的必须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鼓励孩子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相似文献   

12.
父母的智慧     
瑞恩的爸爸妈妈采取了很多开明而有效的教育方式,这对于瑞恩的成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他们认真对待孩子自己决定的事情,积极鼓励他实现自己的梦想。当年仅6岁的瑞恩要钱给非洲孩子修井时,面对瑞恩的请求,妈妈苏珊尽管没怎么当一回  相似文献   

13.
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颖 《文教资料》2005,(23):110-111
儿童是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发育成长起来的,但精心呵护不再被理解为娇纵、溺爱、样样事情包办代替,今天的精心呵护则是要求成人要利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幼儿健康成长,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从小培养幼儿独立性。在美国,父母十分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孩子长到18岁就要面对人生,不再依靠父母,自己独立生活、择业、交友等。所以父母在孩子年幼时期就将独立性的培养作为重要的目标之一。最初,他们从培养孩子自己睡觉、自己吃饭、自己脱穿衣服等方面入手;与此同时还很注意尊重孩子独立人格,鼓励孩子自己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并提供选择的机会与条…  相似文献   

14.
感受〉道理 当今许多父母很难忘却自己高高在上的身份,他们把孩子当孩子看,是需要管束的对象;把孩子当学习机器看,是需要填鸭的对象,但绝不会把孩子当人看,是需要尊重的对象。他们不愿意蹲下来,从孩子的角度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父母的爱护和关怀。这种关心和爱护并不是那种过度的干涉,而是一种心理上的支持。当孩子要自己做什么事情时,父母给予的应该是一种鼓励和支持;当孩子心情不好时,父母应该坐下来静静地听一听孩子的心声;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父母要帮他分析失败的原因,并鼓励他下次努力,不是批评、挖苦和讽刺。  相似文献   

16.
孙莉颖 《宁夏教育》2007,(11):77-77
不要暗示:"我儿子怕羞""我女儿是我们家最胆小的一个""他是一个胆小鬼"等语言只能起到副作用,会令孩子害怕做事或做错事。多鼓励:羞怯的孩子总是从别人那里或自己潜意识里受到批评。当害羞孩子失败时,他们确信是自己没有做好,从而加深其害羞的心理,这里家长就要多鼓励并帮助孩子分析其他方  相似文献   

17.
吴丽芳  李红 《文教资料》2010,(1):124-126
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幼儿探索知识的重要过程。幼儿对知识的探索总是从问题开始的,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提高认识、获取知识的目的。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再加上独生子女家庭普遍对幼儿存在溺爱.家长对其中的一些问题理解还存在着偏差。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幼儿的全面发展。为了提高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提出以下建议:正面鼓励,树立自信:遇到困难,适当放手;创造机会,适时锻炼;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预备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8.
每个人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其独立性的发展程度和出现的年龄是有差异的.这与教师及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反思,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循序渐进,耐心引导幼儿去尝试和体验,在培养过程中积极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帮他们树立自信,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能勇敢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以促进独立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今天的幼儿是21世纪的创造者,他们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而且更需要学会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因此,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是家长的重要职责。第一,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家长要鼓励孩子发问,并认真回答他们的问题。一旦他们的好奇心受到你的重视和鼓励,就会更大胆更高兴地去探索并提出问题。当孩子说出某个与众不同的想法时,父母要及时给予赞许:“这想法真不错,连父母也想不出来”切记不要嘲笑孩子,否则,他们以后不会再开口发问了。第二,鼓励孩子大胆思考。一般说来,孩子开始思考问题时是大胆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当然也是经…  相似文献   

20.
自信是孩子成功的基石,自信是开启孩子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孩子的自信心应从小培养,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本文从以下六个方面来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出了相信自己能行,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让每个孩子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运用鼓励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充满自信,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