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雨 《教学随笔》2014,(4):25-25
杜甫 作为唐末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诗写下自己的凌云壮志,借月抒发对妻几的思念。“今夜踯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从他的《月夜》中,我似乎可以想象,这个满怀抱负的诗人,在面对妻子时,有男儿的柔情;在面对儿女时,是一位可亲可敬的慈父。  相似文献   

2.
杜甫身陷叛军于长安,于是望月思乡(鄜州)而忧思情炽,以至产生变态心理而吟出了传诵千古的名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青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月夜》思念之情切以至产生人我不分的幻觉:诗人自己幻作鄜州的妻子于闺中独自望月忆长安,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以至雾湿云鬟,月寒玉臂,其间还隆重地担心丈夫是否还活  相似文献   

3.
李白和杜甫都写有大量的咏月诗,二人的咏月诗有同有异,其同,月亮意象都承载着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对社会现实的忧愤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其异,对于李白,月亮是诗人主体精神的象征,对于杜甫,月亮是其审美观照的对象性存在。咏月诗从一个特殊视角,展示了两位伟大诗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和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4.
李白和杜甫都写有大量的咏月诗,二人的咏月诗有同有异,其同,月亮意象都承载着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对社会现实的忧愤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其异,对于李白,月亮是诗人主体精神的象征,对于杜甫,月亮是其审美观照的对象性存在。咏月诗从一个特殊视角,展示了两位伟大诗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和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5.
“对写法”是古代诗词作家经常使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他们在写思念亲人时,往往撇开自己,从对面写起,委婉含蓄地抒发深挚的情感。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作者运用“对写法”撇开自己,写亲人今夜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不知我在何处,如何度过除夕。写亲人思念自己,其实是自己“千里思故乡”。月夜杜甫今夜鹿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作于“安史之乱”后,时诗人被叛军俘获,羁留长安;妻儿却远在鹿州, 彼此存亡未卜。诗人从对方落…  相似文献   

6.
古人写诗,常用“对面着笔”,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郝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青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此诗作于至德元年(756)八月,时杜甫在投奔肃宗的途中被叛军所俘。诗人从对面着笔,通过写妻子月夜忆夫的情形,  相似文献   

7.
一、背景 上个学期我任教高二两个理科普通班.开学的第一个月,学生学习古诗词鉴赏.单元测验中,有一道诗歌鉴赏题,材料是杜甫的<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题目要求就颈联的写法作一点赏析,这可难倒了一大批学生.  相似文献   

8.
杜甫出身"奉儒守官"之家。"诗是吾家事"的家庭观念及杜氏崇儒尚孝的家族思想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至于他把这些思想渗透到了自己创作的亲情诗中,表达出了对妻子、儿女、弟妹及其他亲人深深的爱。  相似文献   

9.
人们曾从韵律、修辞角度对哈代的悼亡小诗"The Voice"进行过分析。本文则从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角度分析这首诗。分析表明,诗人通过合理运用不同过程类型,把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充分体现在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10.
月亮是永恒的吟咏主题,诗人杜甫有100多首咏月诗。他的咏月诗既有苍凉悲壮的边塞寒月、怀才不遇的伤情孤月、匆匆行旅中的凄怆残月,也有情深意切的故乡明月。综观他的咏月诗,大多满含凄怆悲凉的色彩,印证了"杜诗强半言愁"的评论,也体现了诗人沉郁的诗风。儒家思想的影响、时局的动荡、遭遇的坎坷、个人的性格等正是形成这种诗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题为《月夜》的五言律诗.当时,杜甫为安禄山所掳,困居长安;而妻儿却在鄜州(今陕西富县).过去杜甫和妻儿在一起赏月的情景,小儿女的痴情憨态,以及妻子的云鬟、玉臂,都在杜甫的头脑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现在牛郎织女,天各一方,于是杜甫便以这些已有表象为材料,凭借自己的想象,而构造出了一幅妻儿望月的图景.那么,什么是想象呢?想象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形成的.即是说,表象是构成想象的基本材料,离开了表象,就不可能有  相似文献   

12.
"对写法"是古代思亲思乡诗中一种独特的写作技法.诗人自己思乡怀人,却撇开自己,从对方下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形,用"主客移位"的方法,收到婉曲含蓄的表达效果.本文以唐代诗人高适、白居易、杜甫及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等人的诗词为例,形象地阐释了对写法的表现方式及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李剑 《语文天地》2011,(23):63-64
一、杜甫的望月愁叹杜甫是我国伟大的诗人,在包含忧国忧民思想的诗作中,也有思念故土亲人的思乡情感。"月是故乡明"一句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此句千古流传,成为思念故土亲人,忧国忧民的佳句。"月是故乡明"作为苏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创新导练第三专题,体现着这一单元的整体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4.
月夜     
今夜州月 ,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新读】《月夜》作于天宝十五载 ,当时杜甫被安史叛军困于长安 ,妻儿逃难寄居于州 (今陕西富县 )之羌村 ,诗人望月思家 ,写下此千古传诵的名篇。题为“月夜” ,诗人看到的自然是长安之月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此情此景 ,自然勾起诗人的思乡思亲之情 ,但作者不从自身着墨 ,而是宕开一笔 ,神驰千里 ,用对面烘托的手法 ,从妻儿方写起。诗作开篇不写长安之月如何 ,却从州月夜起笔 ,诗人想象家中的妻子定是夜不能寐 ,独自望月思…  相似文献   

15.
一、古诗鉴赏问答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月夜杜甫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千? (1)这首诗抒写了怎样的情感? (2)这首诗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月夜杜甫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相似文献   

17.
古代诗人中最擅长借月抒怀的当属李白,他笔下的月融汇了诗人的许多情感因素。李白将自己的主观感受投入“月”中,借月来抒发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抒发内心郁郁不得志的悲苦,并把自己的理想也寄托给明月。  相似文献   

18.
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大自然就是这样地迷人,它无时无刻地在向我们展示它的美丽富饶和多姿多彩。古往今来,有多少作家和诗人对大自然进行了丰富而有韵味的描写。"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杜甫笔下,春雨是那么让人欢喜,寂然无声。孟浩然的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闭上眼睛,你听到的是春天的早晨百鸟唧唧喳喳、清脆悦耳的鸣叫声,听到春夜中的呼呼风声、沙沙雨声以及风雨吹打落花的声音。"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大诗人李白借明月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相似文献   

19.
《登高》是杜甫唐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秋在夔州时所写。全诗通过登高时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昂、动人心弦。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多抒写自己对国家现状的担忧,抒写自己的抑郁,表现人民的疾苦。在教学《登高》一诗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杜甫作为伟大的爱国诗人那种忧围忧民的博大胸怀,更要让学生学习杜甫诗歌中沉郁顿挫的风格。  相似文献   

20.
即事感怀诗,诗人所抒之“怀”是真挚感人的。特别是思乡、念亲、怀友、赠别之作,若是矫情造作,必然无从动人,能够流传千古的,都有一份真挚的感情。即事感怀诗, “事”与“怀”的结合是很自然、高明的。杜甫《月夜》,于清冷的月夜中思念因战乱离散的妻子,情与境是自然协调的。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的故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