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9年9月德军入侵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苏联于10月吞并波兰东部。1940年波罗的海三国也被苏联合并。苏联新并入的地区大约有200万犹太人。在这些新的地区,苏联政府推行了“苏维埃化”政策,进行改造。1941年6月德军入侵苏联,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苏联建立了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苏联政府接纳甚至鼓励了一定的苏联犹太文化自治。战后,鉴于形势的改变,苏联政府逐步调整了对境内犹太人的政策,掀起了一场排犹运动。以此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新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不仅是世界规模战争进程的结局,同时也是世界各国进行政治较量的结果。1945年2月4日至11日在苏联克里木半岛召开的雅尔塔会议,就是第二次大战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进行的最重要的一次政治、外交斗争。对雅尔塔会议,国内外的评论不一,国外有的说:“会议为基于国际正义的和平打下了持久的基础”也有的说是:“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之间能够进行富有成果的合作”,还有的说:它的最后“就是要瓜分世界”。而国内的传统说法,则认为是一次促进了反法西斯同盟团结协作的会议。如从会议的主要目的、内容、影响来看,雅尔塔会议虽然对进一步协调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二战的全面胜利起过  相似文献   

3.
针对鲍威尔伪人道主义地讨论犹太人“解放”问题,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并在批评中阐发了自己的“解放观”。依马克思之见,犹太人解放不只是“宗教解放”,根本在于犹太人的“政治解放”,即实现德国犹太人享有做“人”的公民人权。这方面理论观点展示了马克思在“犹太人问题”上坚持一种现实的和“宽容”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4.
李恩堂 《天中学刊》2010,25(1):117-120
由于犹太人长年散居在世界各地,出于非犹太人识别犹太人的需要以及犹太人彼此之间相互认同的需要,“谁是犹太人”的问题便呈现在世人面前。界定“犹太人”的世俗标准,一是从人种学的角度,即种族的体征来判断;二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即从家庭和血缘关系来判别,而不能再依据宗教标准去界定“犹太人”。目前,犹太学界普遍采用的界定“犹太人”的标准,是把民族因素和宗教因素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犹太人的原始祖居地是西亚的两河平原,他们在那里与其它民族一道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公元前13世纪中叶,大部分犹太人迁移到了巴勒斯坦(古称迦南)及其相邻地区,“希伯莱”这个古老的词汇便展示了这段历史,《史经》称犹太人的始祖是“以伯利人”,以伯利和希伯莱都是“大河彼岸”的意思,犹太人始祖亚伯拉罕即是从幼发拉底河东岸来到巴勒斯坦的.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欧洲犹太人发起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号召犹太人从世界各地重返巴勒斯坦,再造国家.1917年11月,英国外交大臣贝尔富发表了著名的“贝尔富宣言”,声称英国要帮助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民族之家”.此后,大批犹太人移民进入巴勒斯坦,还有更多的犹太人以各种方式帮助或资助复国事业.  相似文献   

7.
由上海市教材改革委员会组织编写的教材《历史》(九年级第一学期)中,在第一章第一节“古代埃及与古代西亚”一文里,曾有一段文字专门叙述犹太人和犹太教,认为“犹太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神教”,并对犹太教作了进一步说明:“犹太教形成于公元前6世纪。当时,犹太王国被新巴比伦王国灭亡,大批犹太人沦为俘虏,被强制迁移到巴比伦城。苦难的犹太人祈求‘救世主’来临,引导他们摆脱异族的压迫,返回故土,由此产生了犹太教。犹太教的经典就是基督教《圣经》中的《旧约》。”①“犹太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神教”,这是目前大家公认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亚历克斯是一个小男孩,他是个犹太人,是被德国鬼子拘禁在“格托”里的无数个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犹太人中的一个。德国鬼子你一定不陌生,电视里、电影里我们曾经见到。穿着沉重的靴子,扛着枪,气势汹汹地走着,而且他们的眉头似乎永远地锁着。让我来告诉你“格托”是什么。“格托”就是隔离区。把犹太人关进隔离区,是为了将犹太人同周围的世界隔离起来,割断犹太人同世界的联系。波兰的首都华沙是犹太人非常集中的地区,纳粹分子为了对犹太人进行更集中的迫害,在华沙建立了一个大“格托”。“格托”里拥挤不堪,条件恶劣,犹太人被强迫在德国人开的…  相似文献   

9.
犹太人与钱似有不解之缘,西方人营造了关于“犹太人与钱”的种种神话。犹太人擅理财,在于犹太人对钱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认知,由于犹太人的历史境遇,钱在犹太生活中生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指令,从而影响和决定了犹太人对钱的实际行为。但在“犹太人与钱”的种种神话与客观事实之间存在着不容否认的距离。“犹太人与钱”的问题决非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蕴涵深厚的历史文化命题。  相似文献   

10.
25年前,埃德蒙·西尔伯尼在涉及“社会主义者与犹太人间题”这一敏感课题时,指出:“我们不必从马克思对犹太人的论述中摘章寻句,就不仅能而且必须把他归类为直言不讳的反犹太主义者”。这一论断遭到了芒特·斯科普斯的理论抗争。斯科普斯在其论犹太人问题文章的第六部分“无例外则无规律:论耶路撒冷的犹太人”中,标举了与前者相反的例证。1977年,后者又在论述马克思女儿爱琳娜的专著中,披露了鲜为人知的例证(此例同样属于未明的编年史范围):马克思曾斥责维也纳反犹太人团体残虐犹太人的行径。据此,斯科普斯指出:我们可以从中透过马克思“率直的反犹太主义”外观而窥见其关怀犹太人的内在心声。西尔伯尼对斯科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犹太人”概念的由来及最初含义,分析了“犹太人”、“希伯莱人”、“以色列人”三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并围绕是否有一个认定“犹太人”的标准问题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2.
德、意、日法西斯在世界范围的全面侵略扩张,促使被侵略国家和有遭受侵略危险的国家走向联合,先后加入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来,开始了反法西斯盟国在二战期间的新型合作关系。“求同存异”,矛盾斗争中求合作,“伙伴合作”关系主导着战时反法西斯盟国内部的对外立场。本文就二战时期反法西斯盟国的合作关系作一浅要论述,以求对人类的共同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1月23日,以色列政府在耶路撒冷的犹太大屠杀纪念馆举行隆重仪式,授予何凤山“国际义人”荣誉称号。他70多岁的儿子何曼德和女儿何曼礼从美国赶来,代替父亲接受了荣誉证书和证章。以色列外交部和大屠杀委员会负责人,中国、奥地利驻以大使,何凤山救助的犹太人及后裔等400多人出席了仪式。 二战期间,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的何凤山向数千犹太人发放了前往上海的签证,使他们免遭纳粹的杀害,被称为“中国的辛德勒”。  相似文献   

14.
《店员》是美国当代犹太作家马拉默德的代表作,作者通过小说对“犹太人”的现世生成指明了道路,提出了“犹太人”的生成前提——“善”之召唤;生成机制——由“恶”趋“善”;生成途径——有意义地受难、虔诚地忏’悔、走向回归,号召犹太人重返上帝之路。  相似文献   

15.
犹太人历史、宗教与习俗张煜荣一、犹太人的历史“犹太人”、“以色列人”和“希伯来人”三个名称都是指以色列民族,可以通用。他们用闪含语系闪语族的希伯来语文。按照犹太人的传说,犹太人的祖先亚伯拉罕,大约出生于公元前1900年左右的两河流域苏末尔人王国乌尔城...  相似文献   

16.
答:在欧洲,岐视与迫害犹太人是一个长期的历史问题。从罗马帝国时期,犹太人就被迫从巴勒斯坦居住地流落到欧洲,受到骇人听闻的阶级和民族双重压迫。在中世纪的欧洲,犹太教被视为“异教”,遭受基督教派激烈的反对。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曾专门撰文论述过犹太人问题,指出德国的犹太人要求“公民的解放”和“政治的解放。”德国犹太人在社会生活中,不少人任教师、医生、记者、律师、艺术家、科学家和机关职员。同时,同散处于其他国家的犹太人一样由于他们无权无地,被排斥在一切直接生产的职业之外,从事商业和金融业的为数也相当多,因此,很多犹太人取得比较优裕的经济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  相似文献   

17.
菲利普·罗斯的《美国牧歌》讲述了犹太人利沃夫一家由盛转衰的命运,他们在追逐美国梦的同时,丧失了传统的犹太人身份。作为在文化夹缝中苦苦寻觅的心灵的猎手,罗斯通过“反牧歌”的“美国牧歌”戏仿了“美国梦”,刻画了迷失在身份荒野中的“精神流浪汉”。  相似文献   

18.
在希特勒对人类犯下的全部罪行中,最令人发指的还是那个臭名昭著的“犹太人问题最终解决办法”。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五年欧洲有六百万犹太人惨遭希特勒的杀害。战前在德国居住的二十四万犹太人战后只剩一万二千人,而在波兰居住的三百二十五万犹太人,战后只剩十二万。那么希特勒为什么如此迫害犹太人?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雷娟 《陕西教育》2010,(5):62-62
犹太人是世界上非常重视教育的民族之一。犹太人尊师重教,有“尊师如敬上帝.教师重于父亲”的古训。犹太人以教育传承民族苦难和文化。进而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千年流而不散.最终在故土立国。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释在智力取向的活动中犹太人的优势 ,人们提出了无数的理论。其中 ,一位作家在书中写道 :“犹太人家庭是学问受到高度评价的地方 ,在这个方面非犹太人的家庭相形见绌。这一因素 ,构成了其他一切差异的基础。”犹太人的家庭教育究竟有哪些特点 ?  在每一个犹太人家庭 ,当小孩稍微懂事时 ,母亲就会翻开《圣经》 ,滴一点蜂蜜在上面 ,然后叫小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 :书本是甜的。  古代犹太人的墓园常常放有书本 ,因为“在夜深人静时 ,死者会出来看书”。当然 ,这种做法有一些象征意义 ,即生命有结束的时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