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传凤 《辅导员》2010,(12):30-30
21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到文化知识,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把学生培养成为有责任感、有科学文化知识、有志向、有作为、德才兼备的人。班集体是孩子在学校里生活的家,班主任如果用爱心、耐心、责任心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愉悦的“家”,就能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打下坚定的基础:如何才能创设好一个谐和、愉悦的家呢?  相似文献   

2.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位聪明、讲礼貌、成绩优秀的好孩子。而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好孩子,仅仅只是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健康的环境,或是耐心教导吗?当然不是!西方父母认为,要培养孩子培养成还孩子,就先要把家长培养成好家长。就让我们来看看西方父母为了孩子是如何从自己做起的吧!第一课:把家庭教育放在首位在一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家长要做到这一点的确有点困难。但是西方好的父母总是会抽出时间来与教育孩子,对于他们来说,教育孩子是他们最重要的事。美国的一家著名化妆品公司就把“FAMILYFIRST”(家庭第一)写在员工守…  相似文献   

3.
施英 《江苏教育》2022,(40):26-28
<正>一、案例重现案例一:“把家当旅馆,把父母当敌人”的好学生小钰在班里不仅成绩拔尖、能力全面,而且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帮助同学,深受大家喜爱。学校下周要开家长会,老师邀请小钰的家长分享经验,传授他们是如何把孩子培养得这么优秀。妈妈想要推脱,对老师说:“孩子没有你们想的那么好。”老师认为妈妈太谦虚了,便说:“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其他家长都让自己的孩子把小钰当成学习榜样。”  相似文献   

4.
刘雁 《成才之路》2009,(7):I0002-I0002
当父母把孩子看成一个优秀的孩子培养时.孩子就自然按照你希望的方向被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这是你的态度所决定的。这里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人和人之间生下来的差别可以忽略不计。实际上是态度起了决定作用,尤其是父母的态度使我们有自我观念。  相似文献   

5.
用一个数学公式概括好教师的概念:长:把它看成我的知识,作为一名好老师要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去满足学生的需求;宽:把它看成我的爱心,优秀的教师要有宽大的爱心,用爱去教育身边的孩子;高:把它看成我自身的形象,注重自身才能影响身边的学生,必须注重自己的知识、爱心、形象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相似文献   

6.
奉献     
提到奉献,人们立刻会想到一个人———母亲。对了,母亲似乎已成为了“奉献”的“形象大使”。的确,母亲时刻都在奉献。抱着婴儿,煮着牛奶,洗着衣物,母亲用沾满肥皂沫的手抹着头上的汗水说:“现在孩子还小,等他长大了,我们好好享受……”孩子渐渐长大了,要上幼儿园,母亲心系着孩子,买菜做饭,还要把工作做得更出色,她忙得昏天暗地,忘记了日月星辰。“不要紧,他上学就好了,我就能歇一歇了……”母亲说这话时,她不知道皱纹已悄然爬上了她的眼角。孩子终于开始读书了,母亲陷入了更大的忙碌之中……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  相似文献   

7.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因而教师创新素质的提高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因素,而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职能。是教师能够完成其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8.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老师,会进许多所学校,但第一任老师和终身老师是自己的父母,第一所学校是家庭。父母对于孩子种种有意无意的引导,以及他们的言行、家庭环境等都将对孩子的启蒙、成长和成才产生巨大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成才的摇篮,把孩子培养成有用之才,是家长共同的心愿,“望子成龙”是家长们共同的心理。自古以来,为人父母者,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比自己更有能力,更有出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成了众多孩子不断奋进的动力。一批批、一代代人才在父母培育下成长。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蕴含着无数父母教子成才的心血和汗水…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位母亲、一位平凡的母亲,我爱我的孩子。但我认为母爱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教会孩子怎样做人。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不要溺爱孩子;不仅要教孩子做事,更要教孩子做人;适当地表扬孩子,鼓励孩子独立地去面对困难:记得培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能融人群体中。同时我还是一位教师,我认为成功教师既要把学生教育好,还要把自己的孩子培育成人。如果她在外面八面风光,桃李满天下,而自己的孩子却一塌糊涂,那算啥成功啊?!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有用之才。”同时,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流传了五千多年,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优秀的道德遗产,被称为中华传统美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十二个字,而最适合德行教育的教材首推《弟子规》。  相似文献   

1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好习惯如同生命的枝头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对一个人的成功至关重要。对于寄宿的小学生来说,其行为习惯更应引起教师的关注。因为这些学生承载着家长太多的希望,家长自己省吃俭用,长途跋涉把孩子送到县城学校上学,寄宿在看护阿姨家里,为的就是孩子能在城里接受良好的教育,将来有出息。但由于远离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这些家长忽视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教师要尽好职责,重视对寄宿小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个性与理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能自己思考、自己行动的人父母把孩子要跨越的路上的障碍物先全部清除掉——“过于保护”、孩子每走一步都要指示一下——“过于干涉”的结果是:孩子到任何时候也不会一个人走路。父母这样做也剥夺了孩子接受挑战、从失败中学习以及获得各种体验的机会。父母们容易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  相似文献   

13.
怎样把八十年代的学生培养成九十年代的栋梁?培养成有智力、有能力的“创造型”人才呢?我进行教学改革的基本点是,主要体现“三主、三活”,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把课教活、把书读活、把题做活”。“三主”是教学主导思想,“三活”则是为了贯彻这种教学指导思想的教学方法。下面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4.
教育锦言     
1多一个角度看学生,学生的优点就不再是一点、两点,多一把尺子量学生,优秀的学生就不再是一批、两批。2培养孩子,眼光要放远一点,只要为孩子的40岁甚至终身着想,你会发现,还有太多的东西比学业成绩更重要。3管理孩子,要求要低点儿、宽点儿、松点儿,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体验更多的成功。成功是成功之父,成功更利于孩子成长。4与学生交朋友,教师要丢开面子,放下架子,换换脑子,蹲下身子。5“时间 汗水=成绩”的信条,只有两类教师信奉,一类是懒惰的教师,一类是无能的教师。6教师发火,撕毁的是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失去的是学生对自己的尊重和信…  相似文献   

15.
张丽钧 《河北教育》2010,(11):45-45
我经常对教师们讲,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如果不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教育好。那无疑是一件极大的憾事;另外,作为一个掌握了教书育人专门知识技能的人,如果不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教育好,那他(她)的教育能力就是值得怀疑的;忙、累、压力大,如果这些能成为我们培养教育不好自己孩子的理由,那所有的渎职部是可以宽恕的:  相似文献   

16.
美国哈佛大学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新学期开始时.他让校长把三位教师叫到办公室.对他们说:“根据你们过去的表现.你们被评为本校最优秀的教师。因此.我们特意挑选了100名全校最优秀的学生组成三个班让你们教。这些孩子的智商比其他孩子都高.希望你们能让他们取得好的成绩。”三位老师都高兴地表示一定努力。一年之后.这三个班的学生成绩果然排在整个学区的前列。这时.校长告诉了老师真相:这些学生并不是特意挑选出的全校最优秀的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爱的感悟     
李静 《山东教育》2009,(1):119-120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爱孩子看作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品德。他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他们。”转眼间,我已经做了八年的幼儿园教师,我不断地在思索:到底什么是爱?什么是爱孩子?回想八年来日复一日平凡而又简单的生活,我对“爱”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每个优秀的班主任都懂得自己的本职是培养人。学生违纪事件也是培养人的资源,而很多班主任总是把违纪事件当作班级前行的障碍。面对事故,有人惊慌失措,有人却能泰然处之。处理好违纪事件不仅需要教育能力,更需要教育情怀。有位教育家说,错误是孩子成长的勋章。那么,违纪事件就是一个人、一个班级成长的必需。因为懂得,所以宽容。因为懂得,所以知道如何从违纪事件中寻找教育正能量。我常用的有两种策略。  相似文献   

19.
我有两个儿子,原来家庭幸福美满。我和丈夫曾编织过多彩的梦: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大学生,圆自己因“文革”而未能上大学的梦。可是正当我欣喜地看到两个儿子聪明活泼、健康成长时,丈夫却移情别恋,一下子把我们母子三人推入痛苦的深渊。望着一个5岁、一个2岁的儿子,我心如刀绞。孩子在有  相似文献   

20.
汤素兰 《教师》2012,(25):12-13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一个莫扎特”。挪威艺术哲学家让一罗尔·布约克沃尔德认为:每个孩子都是本能的缪斯,都有与生俱来的艺术创造能量。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大多数孩子身上本能的缪斯消失了.只有极少一部分人能一直将与生俱来的艺术创造力保持终身,于是,这些人成了艺术家。日本知名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用他的“神童作坊”证明了这个观点。铃木镇一每年都会培养出700个莫扎特式的小提琴神童。他提倡的“铃木教学法”也掀起了超越国界的少儿教育风暴。铃木镇一信奉的理论是:“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是因为采用了不优秀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平庸的人是因为被平庸人所培养的必然结果。”能力并非天生的,但不能错过培养的关键期,得不到精心培养的孩子只能成为庸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