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6 毫秒
1.
写作目标恰当安排结构·设计好开头和结尾Ⅰ专项训练训练项目掌握常用的开头和结尾的写法[课堂训练]一、文章开头是表现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好开头是作文布局谋篇的重要环节。文章立意确定后,如何设计开头,是能否顺利写作的关键。常用的开头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
现行语文教学大纲指出 :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为此 ,笔者认为 :阅读教学必须和写作训练紧密结合起来 ,学用兼顾 ,巧训勤练 ,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现就如何结合阅读教学 ,加强记叙文写作中开头结尾训练谈几点看法。一、分析教材 ,引导学生归类领会布局奥妙一篇好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相呼应 ,体现了文章结构的技艺。训练学生写好文章的开头结尾 ,是培养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之一。而借鉴与模仿课文中好的开头与结尾 ,是训练学生写好开头结尾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把课本中记叙…  相似文献   

3.
赵爱 《成才之路》2013,(2):87-87
文章的结尾是文章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如何结尾取决于文章的内容、文体的性质和写作的具体情况,文章结尾应注重创新。一、照应开头,首尾相连一篇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总是相互联系的,在写开头的时候,结尾已在孕育中了。而结尾又呼应开头,点明题意。譬如《白杨礼赞》的开头和结尾:"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让那些看不起民众,鄙视民众,  相似文献   

4.
说明文的开头和结尾河北省高碑店市周彩霞一提起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记叙文,而往往忽略说明文。虽然说明文的特点是平实、简明,不必像记叙文那样,用倒叙或悬念式开头来吸引读者,也不必用含蓄的结尾引人深思,但是好的说明文在开头结尾上也是相当讲究的...  相似文献   

5.
我们说“文无定法” ,这自然是正确的 ,但写文章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先学会写作的一般规律 ,掌握常见的写作格式 ,再去仿写。仿写的次数多了 ,再加上学生的不断学习、细心揣摩 ,教师的不断指导 ,就能逐步地掌握写作要领 ,融会贯通 ,最终会写出有学生自己风格特色的好文章来。为此 ,我特意教给学生一些习作技巧 :如常见开头 :开门见山法、引例导入法、引人入胜法 ;选材 :以点显面法、以小见大法、彩线穿珠法、总分结合法、时间顺序法、动静结合法、空间推移法 ;常用结尾 :含蓄结尾法、自然结尾法、画龙点睛法、巧妙点题法。学生掌握了习作技巧…  相似文献   

6.
<正>古人把好的文章开头、结尾称为"凤头"和"豹尾"。精彩的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亮点。那么,如何写好文章的开头、结尾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课文的开头、结尾是很好的迁移仿写范例。一、仿"凤头",写精彩古人称文章的开头为"凤头",就是说开头要精巧、新颖,要有创造力、震撼力、吸引力,让读者一见钟情,产生欲读之而后快的感觉。因此,下笔之前一定要精心构思,反复琢磨。1.开门见山,直接入题。文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作者  相似文献   

7.
写好文章开头固然重要,写好文章结尾也不可小觑。古罗马诗人奥维得说:"凡事的结尾贵重如皇冠。"因此,高考备考中,应重视作文结尾的写作,凸现结尾的亮点。那怎样才能凸现作文结尾的亮点呢?  相似文献   

8.
在目前应试教学还很有市场的情况下,为了获得作的高分、满分,于是乎,关于写作获胜技巧、高分绝招等作章法方面的书籍和章有很多很多,从拟题、立意、选材、开头、过渡、结尾,到怎样破题、怎样点题、怎样创新、怎样获得满分等等,可谓应有尽有。但是,这么多的人在研究写作,出了这么多的写作辅导书籍,学生的写作水平却还是不高。  相似文献   

9.
一篇文章好的结尾会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但考生常常写不好文章的结尾,由于时间的急迫,常使结尾苍白无力,形成虎头蛇尾。文章结尾部分是文章的总结和思想的升华,像文章的开头一样重要。好的文章结尾应该简洁有力,自然归纳;在最后再次强调主题,呼应开头,给读者留下深刻完整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很重要,有了开头和结尾,文章的结构才完整。开头结尾好,会给读者一个明确清晰的印象,吸引并启发读者。古人就曾以巧妙的比喻说明对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要求:“起局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局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这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象放鞭炮一样,震人耳目;结尾要象敲钟那样,使人觉得余音缭绕,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11.
陈玲娟 《现代语文》2010,(4):152-153
一篇好文章如果把开头比作"凤头",那么结尾就犹如"豹尾"。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外,还得受开头的制约,这样说来,结尾就更难写了。  相似文献   

12.
"它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新课标中的这句话充分指出了写作的重要作用,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我总结了几首关于作文教学的口诀,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商榷。一、如何结构作文写好开头很关键,中间注意多分段。过渡一定要自然,结尾呼应更绚烂。在写作的时候要先从"头"做起,写好开头,这是写好文章的第一步,务必  相似文献   

13.
好的作文必须要有好的结尾,好的结尾往往给人以回味无穷、耳目一新之感.如果一篇匠心独运、主题新颖、思想深刻的作文,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由此看来,中考作文的结尾特别重要. 一、合理运用首尾呼应 首尾呼应是写作的重要技巧,其特点是在文章开头首先表明作者的观点和中心思想,结尾再次提出来加以强调,首尾呼应,进一步突出文章中心,强化作者的写作意图.如中考满分作文《从头说起》的开头:"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从头开始的.成功了,抛开荣誉,从头开始,最好的永远在前方;失败了,不要灰心,从头开始,希望永远存在.从头开始,需要的是勇气、自信、毅力;从头开始,付出的会很多,收获的也会很多."文章结尾:"因此,不论何时何地,不论成功或失败,都要坦然面对,牢记‘胜不骄,败不馁’,一切从头开始.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篇文章开头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明"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从头开始的"的观点,结尾照应开头又一次提出"一切从头开始",这样文章的论点得到论证,进一步升华了主题.  相似文献   

14.
古人常把好的文章结尾称为“豹尾”,就是说文章结尾要简明有力,使文章升华,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当考生写作时,往往考虑的是题目与开头,而结尾处草率收兵,结果落得虎头蛇尾的惨局。好的结尾会给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之感。因而,文章的结尾应考虑这样几种方法:一、首尾照应法这种结尾的特点是文章的开篇和收尾构成呼应式的统一,有开有合。如2002年浙江一考生《他们都选择了明月》的结尾:“在纸醉金迷、利益至上的社会里,我们更要摆正自己心灵的天平,用理性和智慧的砝码去称量物欲的卑微,去体量明月的可贵,作出对得起心…  相似文献   

15.
<正>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人们称好的文章结尾为"豹尾",便是指结尾时笔法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对于记叙文而言,有许多成功的升格记叙文结尾的方法技巧,下面就此作简要归纳梳理,希以此开阔我们视野。一、自然结束法技法指要1.技法点评文章的结尾随着叙事的结束,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法"。自然结束法的特点如下:(1)这种结尾方法 ,朴实无华,于朴素见真挚,是一  相似文献   

16.
如何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王德全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与文章的内容、体裁和风格有密切的关系,但没有固定格式。小学语文入选课文的开头、结尾的方法多种多样,既为小学生所容易理解,又给小学生提供学习的范例。小学课文开头的主要方式,一是开门见山的...  相似文献   

17.
王柳 《语文天地》2012,(16):59-60
如果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的话,那么好的结尾就是成功的全部。因为好的结尾既能与好的开头一道构成文章完善的整体,又能深化文章中心,升华文章主题。一些考生在临场作文时,往往草草收尾,使人有虎头蛇尾之感,使文章前功尽弃,令人惋惜。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教给学生作文结尾技巧,提高学生应试能力。一、照应法这是学生最易掌握的方法,即:倘若文章结尾时文路阻塞,不妨回读一下文章开头,寻求与文章开头照应的方法。有一位学生在一次考试后告诉我,他在写《难忘的一个镜头》结尾  相似文献   

18.
精彩的文章对开头和结尾都很讲究,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因此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关键的写作技巧:紧扣题旨打造"凤头""豹尾"。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说,作文的开头写好了,也就成功了一半。固然,作文的开头很重要,但与此同时,作文结尾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文章结尾的方法很多,较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直接叙述或抒情,点明主旨这种结尾常以句号和感叹号的方式出现。"现在正值盛夏,我盼望者今年的冬天早日到来。"(《快乐时刻》)这样的结尾,即使我们没有读过这篇文章,也能够想象出作  相似文献   

20.
人们常常把一篇好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这三部分比作“凤头、猪肚和豹尾”,其实,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每堂课的教学都是由开头、过程和结尾三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构成的,但是,有些老师往往只注重课堂开头和过程部分的教学,而忽视了一节课的结尾设计,认为一堂课下来,教学任务已经完成,即便草草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