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何优化语文教学设计 ,提高教学效果呢 ?笔者认为 ,在备课时选准最佳“支点”、优化教学设计是关键。那么 ,在进行语文教学的优化设计时 ,哪些可以作为“支点”呢 ?支点之一 :课文题目一篇成功的作品 ,往往有一个成功的题目。成功的题目就像人心灵的窗户———眼睛一样 ,如果抓住这个题目 ,以此为“支点” ,就可以进行语文教学的优化设计。比如《群英会蒋干中计》一文 ,我们就可以抓住题目来做文章。群英会是哪些英雄会聚 ?蒋干中计是中谁的计 ?为什么蒋干会中计 ?中计的情节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 ?将这几个问题一解决 ,课文的分析也就…  相似文献   

2.
王剑 《良师》2002,(20)
我们读一篇课文,首先接触到的是题目。题目是课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常把眼睛比作心灵的“窗户”,题目可以说就是文章的“窗户”。我们可以透过这个“窗户”去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把握课文的中心。因此,重视审题能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审题,一般应达到以下三点要求:一、弄清题目的意思阅读时着重理解题目中比较难懂的词语的意思。如《鸟的天堂》一文,审题时先弄懂“天堂”的意思。天堂的本意是迷信的人所指的神、佛、仙人居住的地方。一般常用来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这里指“乐园”。“鸟的天堂”就是“鸟的乐园…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传统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根据笔者的教学体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题开眼生趣。课文题目是文章的“窗户”,俗称“文眼”。一般说来都有准确、鲜明、深刻的特点。从解题入手打开课文的“窗户”,也就打开了学生心灵的“窗户”,使学生产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例《蚕姑娘》解题中,我首先问学生: 你们见过蚕  相似文献   

4.
观察景物要选好立足点,才能观察得细致、全面。阅读教学除了要根据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外,还要选好教学立足点,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以课文的题目为立足点题目是文章的“窗户”,我们可以透过这个“窗户”去认识文章的内容,了解作者的思路。如,《飞...  相似文献   

5.
一、从课题切入 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灵魂,也是文章文眼所在,分析这类课文就可从课题切入。如《飞夺沪定桥》这篇课文,“飞夺”二字是全文的文眼所在,教学时就可以从解题入手,围绕“飞夺”这样设计教学思路:①沪定桥在哪儿?②为什么要“飞夺”?③怎样“飞夺”?④“飞夺”的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再如《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也可紧扣文眼“壮”字这样设计:①课题为什么用  相似文献   

6.
当我快教完《半夜鸡叫》这篇课文时,一位学生提出:“老师,我看课文的题目应改为‘半夜学鸡叫’好一些,因为课文的第二段是故事发生的原因,是讲高玉宝发现了周扒皮半夜学鸡叫这个秘密。”“半夜学鸡叫?这个问题提得好!”我随即把《半夜学鸡叫》与《半夜鸡叫》两个题目并排写在黑板上,并提出3个问题:一、课文的重点是写周扒皮学鸡叫还是写半夜鸡叫,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二、半夜  相似文献   

7.
题目一直被人们誉为文章的“灵魂”、“窗口”。我们在引导学生紧扣题目学习课文时,要做到“五想”。想题目意思。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题目讲的什么意思?引导学生重点抓住“舍身”和“暗堡”两个词语,通过想想、查查去解题,意思是讲:董存瑞英勇地炸毁了敌人的暗堡,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二想命题方法。如:《“兄弟便是朱德”》一文,题目上为什么加双引号呢?让学生读读找找,可知这是朱德军长在群众欢迎会上讲的话,课文是以主  相似文献   

8.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于一篇课文来说,题目就是它的窗户,打开这扇窗。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奇妙的世界。 每每上完一篇课文之后。我常常陷入沉思,我发觉很多课文的题目就是一扇窗,通过它我们可以品味异彩纷呈的语言,感受作者幽愤深广的内容,别具匠心的构思,精妙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要精心设计提问徐津东,徐建中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我们能依据课文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提问,开拓学生思考的广度和深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设计提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抓课题。题目是课文的“窗户”,透过这个“窗户”,可以窥见作者的写作目的。...  相似文献   

10.
课题趣联     
活动目标 :1 将学过的10篇课文的题目联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2 训练思维和表达 ,学习“总→分→总”的构段方式。活动准备 :1 有目的地选择10篇课文的题目。2 复习1~2年级学过的课文题目。活动内容 :一、揭题 ,激发兴趣同学们 ,我们在低年级时 ,学过不少课文。这节活动课 ,老师选了10篇课文的题目 ,我们要把这些没有丝毫关系的课文题目联成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想不想试一试?二、出示课文题目1 指读 :《秋天》《狐狸和乌鸦》《日月潭》《精彩的马戏》《丑小鸭》《画鸡蛋》》《美丽的公鸡》《捞月亮》《骄傲的孔雀》《称象》…  相似文献   

11.
杨中林 《甘肃教育》2010,(12):23-23
一、解读文章题目得出研究课题 在研读一篇课文时,我们往往可以从题目中知其内蕴,窥其文意,得其意趣。因此,从解读文章题目入手得出研究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收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教《死海不死》这篇课文时,不安排预习,主要是考虑到课文和课文题目的特点,教师提示学生注意题目中两个“死”字的含义,让学生在小组内提出问题,然后集体汇报,得出研究课题。紧扣题目阅读、品读、探究,解读了文字内蕴,理解了文章的重点内容,培养了学生借助文章题目进行有效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小音乐家扬科》一文有好几处写了扬科的眼睛,“眼睛”描写所表达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引导学生通过“眼睛”这扇心灵的窗户窥视出扬科的内心世界,从而体会到课文的中心思想。课文第一小节写道:“他长得很瘦弱,脸黑黑的,淡黄色的头发直披到闪闪发光的眼睛上。”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从“闪闪发光的眼睛”上可以看出扬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大部分学生认为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3.
有些课文的题目,看起来似乎一般,但如果细细地加以品味的话,却可以领悟出深刻的旨意来。在总结《钻石》(小语八册)这篇课文时,我问学生:“为什么课文要取‘钻石’为题?”有的学生回答:“因为课文写的是这位姑娘把拾到的一  相似文献   

14.
师:今天,我们学习《生命的壮歌》中第二则故事——《“生命桥”》。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想到了哪些问题?生:题目上为什么要加上引号?生:“生命桥”是一座什么样的桥?生:为什么叫“生命桥”?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请大家先自读课文,看看能不能解决这几个问题。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让学生能主动进  相似文献   

15.
前几天,我们学习《黄河魂》这篇课文,老师让我们四个小组长每人组织三个同学共同熟悉课文然后朗读。预习开始了,我对大家说:“咱们先自已读读课文,假如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地方可以先做上记号,然后再思考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题目,等一下我们一起来讨论,好不好?”“好!”同学们兴致都很高。接下来,我们就开始一起汇报交流刚才的自学情况了。我问:“课文中有什么不会读的字吗?”“这两个字读什么?”同桌晓艺用手指了指课本问。“萦(yíng)和顷(qǐng)。”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还有不认识的字吗?”我特意看了看仲庭。我知道,他肯定有许多不认识…  相似文献   

16.
[教例简述] 《故乡》的教学已进行了两个课时。这是第三节课。教师:前两节课我们对《故乡》进行了深入理解。现在我们再上一节“发现”课。我给大家一个“研究”题目:《故乡》中的人物外貌描写。大家细读课文,看能够从中发现什么? 学生兴致勃勃,各自读读画画。学生一:我发现课文对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  相似文献   

17.
《从三到万》是篇课内自读课文。阅读帮助积累,点点滴滴,由少到多。不但课本中的讲读课文有利于积累,课内自读课文、课外自读材料等都无不从语言材料、写作方法、思想认识等方面提供养料,帮助提高语文水平。《从三到万》可以给我们增加一些什么积累呢? 就说它的题目吧,它很有点特别。究竟是什么意思?以它命名的文章又是写什么的?这在刚翻开课本时,是难以理解的。等到读完课文,才知道作者只是借用明清笔记中的一个故事,论说了有关学习的、普普通通的内容。作者的巧妙在于没有沿袭“谈循序渐进”、“重视积  相似文献   

18.
初读《从三到万》,给人的感觉是无章法可循。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我们知道这是一篇议论文。既然是议论文 ,我们急于了解的便是论点是什么的问题。如果你要按照书上介绍过的常规找论点的方法去找 ,这课的论点恐怕很难找到。那该怎么办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题目 ,因为题目在文章中往往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从三到万》这个题目是怎么来的呢 ?通过阅读 ,我们会很容易地发现 ,课文里讲了一个在明清人笔记中重复出现了多次的故事——《从三到万》。故事的题目既然和全文的题目相吻合 ,那这个故事就不容忽视了 ,所以此时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弄清楚…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提倡预习,做到“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但是,学生的预习需要引导。教师的引导工作可从下三方面着手: 一、引读课题。 题目是课文的“眼睛”与“窗户”,我们要引导学生认真读课题,抓住题眼深究,在解题中提出文章的大概内容。如:《将相和》,看题知道是写将军和  相似文献   

20.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这扇神奇的窗户,我们可以在心灵的圣土上打开一个新视界,种下一粒永生的“爱”之种子。北师大版第八册“眼睛”这一单元围绕眼睛的故事编排了三篇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让我们从心里唤起对知识的渴望、对贫困地区孩子的关注,通过学习,孩子们认识、了解、加入了“希望工程”;《我只看见你的眼睛》则让我们再次走入2003年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透过医护人员的眼睛,感受他们的伟大与坚强、平易与高尚,心中激起无限的崇敬之情;而最令孩子们震撼的就是《永生的眼睛》这一篇文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