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前些日子 ,我家安装灯管 ,我那4岁的女儿很好奇 ,形影不离地前后跟着电工转 ,等灯管装完了。我女儿蹬蹬地跑来 ,气喘吁吁地向我喊 :“我发现!我发现了!”我问 :“发现什么了?”“我发现那灯管一打着两头先亮 ,中间儿后亮。”面对孩子的那股认真劲儿 ,我当时鼓励了女儿的“发现”并向她讲明了道理。她懂事地一个劲地点头。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而孩子的一个小小的“发现” ,都是通过他自己的细心观…  相似文献   

2.
课间,我拿着书本走在楼道里。远远地,就看见上三年级的儿子高高地举着握成拳头的右手,蹦着,跳着,嘴里还“耶耶”地叫个不停。整个的楼道似乎只有他一个人,他就这样旁若无人地向教室里跑着。经过我面前,我赶紧拉住了他:“儿子,告诉妈,什么事这么兴奋?”他见是我,先是一惊(显然他只顾自己高兴,而根本没看到我),随即仰起小脸看着我,得意地说:“自己看看。”  相似文献   

3.
孩子被撤职了,母亲的耐心开导让他重新恢复了自信…… 那是去年11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我下班回家之后;发现儿子老老实实坐在沙发上,电视没开,也没有像往常一样练琴。我忙着换鞋,没有仔细看他,只是随口一问:“早回来啦?” 儿子没有回答,我感到诧异。因为每次回来,儿子总是先扑上来搂着我的脖子亲热一番,而今天却是一动不动地看着我,这是怎么了? 我一边想着,一边穿好拖鞋走到客厅。朝着儿子一看,我这才发现他的神色不对,两只眼睛不安地看着我,小嘴绷得紧紧的,我又问了一句“怎么了,不说话?” “妈妈,我告诉你一个坏消息…  相似文献   

4.
我家儿子长着胖乎乎的小脸,很是惹人喜爱。许多朋友见了都要和他逗着玩,朋友故意向他索要食物时,我家儿子总是什么人都给,朋友们都夸我家儿子真大方。许多朋友问我:“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我便向朋友们道出了我的教子方式:我常做馋嘴妈妈。我在孩子幼小时就主动向儿子索要他手中的食物,当儿子用那胖乎乎的小手还不灵巧地把食物递给我吃时,我就一个劲地夸宝宝,我也会递给宝宝我的食物,慢慢地儿子学会了和我分享他的食物。有时在我不经意时,儿子也会递上他的食物,有时还固执地非要我们吃不可,常常逗得我们一家哈哈大笑,而我,…  相似文献   

5.
因被翻飞的小小剪刀理出的各种发型迷住,在一次作文课上,10多岁的小郭刚螂重写下了自己的理想:做一个理发师。这个理想和同学们当“科学家”“航天员”“文学家’的理想比起来,实在太朴实、太寒碜了,老师说他“有点没志气”。而同学们一下课就笑话他:“郭师傅!没出息的郭师傅!”郭刚红着眼睛回到家,他嗫嚅着问母亲:“妈妈,我会不会比别人傻一些?”母亲笑着告诉他:“我的儿子是最聪明的。”“那……理发的人是不是没出息呢?”母亲没什么文化,她想了想肯定地说:“理发也会有出息。”“可是,他们为什么会笑话我……”正俯身从芝麻里拣出杂物的母亲,从儿子的叙述里明白了令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原因,她不知道该怎么来安慰他。突然,一粒长长的、透亮的米粒出现在灰黑的芝麻中。母亲没有立刻把那粒米拣出来扔掉,她拉过儿子,让他看芝麻中那一粒饱满出众的米。“好儿子,你和他们是不一样的——喏,就像这粒米,虽然它很平常,但是我们缺不了它。不管你以后做什么,只要你自己喜欢、对别人有用处,那就不是没出息的。”  相似文献   

6.
钱伟 《贵州教育》2012,(11):25-25
近一段时间,上四年级的儿子常常向我炫耀他被老师表扬的事,看他那神采飞扬的样子,比我给他买一个梦寐以求的“溜溜球”还高兴。我问儿子:“是什么事老师表扬了你?”他说一次是他帮助同学扫地,另一次是拾到5角钱交给了班主任老师。听后,我非常钦佩儿子的老师不失时机地表扬和赏识学生的做法。同时,也引起我在教育教学中对赞赏学生这一课题的探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杨新春 《家教指南》2007,(12):21-21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我领着5岁的儿子到马路上骑车,儿子提议要和我赛车,他在我前面使劲地蹬着自己的小童车,身子向前微倾、全力以赴,样子实在可爱,我跟在他后面故意慢慢地骑,真不忍心超过他。儿子以胜利告终,地又向我提出挑战:“爸爸,你敢和我再比赛一次吗?”这一次,我拿出了真实水平,一下子超过了他,遥遥领先。儿子非常沮丧,大哭大闹,任凭我怎样哄劝,他都不再继续骑车。我们只得不欢而散、扫兴而归。  相似文献   

8.
2000年11月,正值河北省与日本长野县结为友好省县11周年、石家庄市与长野市结为友好城市20周年。当时我应邀去日本长野县讲学并考察,一位日本心理学家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郊游,父亲钓鱼,儿子在一旁玩耍。在离湖边不远处,有一个很深的大坑。孩子好奇,自己偷偷摸索着下到坑里。他为自己发现新大陆而兴奋,手舞足蹈地尽兴调皮了一阵子。后来他发现,大坑离地面很高,下来容易上去难。于是,他不得不求助正在钓鱼的父亲:“爸爸,老爸,帮帮我,我上不去了!”但他没有得到回应。其实,此时此刻他知…  相似文献   

9.
几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五岁的儿子竟然有点“心狠手辣”:他可以毫不眨眼地捏死几只小蚂蚁,他可以神情镇静地将蝴蝶进行“肢解”,他还将小狗打得汪汪直叫,自己却在一旁自得其乐……我陡然心惊,是谁夺走了儿子的善良?  相似文献   

10.
几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5岁的儿子竟然有点“心狠手辣”:他可以毫不眨眼地捏死一只小蚂蚁,他可以神情镇静地将蝴蝶进行“肢解”,他还将小狗打得汪汪直叫。自己却在一旁自得其乐……我陡然心惊,是谁夺走了儿子的善良?于是决心帮儿子找回那份善良。  相似文献   

11.
儿子上实验小学时,学校要求每个孩子报一个特长班,比如小提琴、书法等。儿子喜欢下象棋.可是兴趣班里没有,只有围棋班,请的是北京棋院最好的老师。于是我想征求他的意见:“大轩,你觉得怎么样,要不先报围棋班试试?”第一节课我去看了一下。儿子听课很认真,但是他回来后很认真地对我说:“妈妈,我是真的不喜欢。”我很放松地说:“那就别去了。”儿子说:“那我们交了那么多的钱怎么办?”我对他说:“别管钱了,兴趣很重要。”那天儿子很感动。儿子从小拥有选择权,他很自由,很放松,我从不勉强他去做什么。  相似文献   

12.
《教书育人》2005,(10):23-23
一位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郊游,父亲钓鱼,儿子在一旁玩耍。在离湖边不远处,有一个很深的大坑。孩子好奇,自己偷偷摸索着下到坑里。他为自己发现新大陆而兴奋,手舞足蹈地尽兴调皮了一阵子。后来他发现,大坑离地面很高,下来容易上去难。于是他不得不求助正在钓鱼的父亲:“爸爸,爸爸,帮帮我,我上不去了!”但他没有得到回应。  相似文献   

13.
一位牧师为了让他吵闹不休的小儿子老老实实地呆在客厅里,不打扰他看书,就顺手从书柜里取出一本旧杂志,撕下其中有一幅世界地图的一页。他把地图撕成小纸片,对儿子说:“如果你能够拼拢这些碎片,我奖给你5元钱。”牧师以为要拼拢这一幅地图会让儿子花去一个上午的时间。儿子高高兴兴地捧着一堆小纸片到自己的房间忙乎开了。然而,不到十分钟,儿子就敲开了牧师的房门:“爸爸,地图已经拼好了。”对着吃惊的父亲,孩子不无自豪地说:“这其实很简单,在那页杂志的另一面,有一个人的照片,我就把这个人的鼻子、眼睛、嘴巴、耳朵拼到一…  相似文献   

14.
儿子中考那年,作文题是:“我有一双……的手”。同事的孩子不少是高分学生,考完一问,他们全写的是“我有一双笨拙的手”,好像商量好了一般,而我那顽劣的儿子写的却是“我有一双灵巧的手”。15岁的儿子颇为得意地讲述了自己这双手在电脑上做了许多他过去不曾做过、甚至不敢想的事。得知儿子与别人不同时,我心中窃喜:与众不同,就有新意,有新意就……中考成绩出来了,儿子比别人的分数都低。我也有点犯懵,在不停地反省后终于彻悟:我忘记了我们社会最起码的行为规则———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与众不同,其实是最危险的。我想,在阅…  相似文献   

15.
事实表明,我那年仅15岁的儿子在待人处事上已经很“成熟”,成熟得胜过我这个父亲。有一次,一位同学向我儿子借《少儿百科全书》,他回说被别人借去了。而接着班主任的儿子跑来问他借,他毫不犹豫地借给了他。我当时问儿子这是为何?儿子毫不掩饰地说,借给一般的同学没有什么作用,而借给班主任的儿子对自己则很有帮助。妻夸儿子聪明,说就应该这样处事。我却有一种可怕的感受。事实上,像这一类“看人行事”的世故作法,在儿子身上已经屡见不鲜。今年春节期间,一位多年不见的  相似文献   

16.
一天晚上,忙碌了一天的我抛开一切琐事,躺在床上休息。儿子走过来,满怀期待地说:“妈妈,我们说说话吧?”看着平常被我忽视的孩子,我才忽然发现儿子已经渐渐长大了,他已经能表达自己的愿望,而我们怎么忽视了他也有与父母交流的愿望呢?我就问儿子:“那你想说什么呢?”儿子说:“随  相似文献   

17.
儿子写道:“优生像兔子一样跑进教室,差生像乌龟一样爬进教室;下课铃声响起时,优生像乌龟一样爬出教室,差生像兔子一样跑出教室。”“我的天,还有三年哪”去年九月,我的11岁儿子上初中。儿子骑车上学,身子很夸张地左摇右晃。天不亮摇向学校,去上早自习;天黑定从学校晃回。突然的变化,弄得他妈妈既心疼又头疼:心疼他的身体,头疼他的学习。我的儿子在整个小学时代一直是所谓的差生。“孩子本来就挑不动一百斤”,他妈妈说,“现在又凭空加上了重量,他不是要累得趴在地上吗?”我却对此一直持乐观态度。我相信教育本意是“唤醒…  相似文献   

18.
3岁大人     
儿子一落地,他那祈盼多日的父亲便坚持取名“一男”。不知是因儿子的出生随他所愿还是他希望孩子的性别与性格完美统一。日历一页页飞快地撕去。一次出差归来后,我蓦的发现,那一口饭一口饭喂起的儿子突然间长起来了,他自己竟也大言不惭地宣称:我是大人了! “大人”言必称大,明明只有3岁半(还不到),别人问起年龄,总要胸脯一挺:“我都快4岁了!”仿佛那“4”便是大  相似文献   

19.
程洁 《早期教育》2004,(10):35-35
兴趣班下课了,我看见孩子一个个高高兴兴地走了出来,就是不见儿子的身影,心想:平时一早就“飞”出来的儿子,今天怎么这么长时间不出来?不一会儿,只见儿子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向我走来。“怎么了?”“我的蜡笔断了几支。”他带着哭腔说,我急忙安慰他:“这有什么好哭的,回家妈妈再给你买几支。”到家后,我详细询问经过后才得知:下课铃声响了,老师请小朋友们收拾学具,他一着急把蜡笔洒落一地,摔断了几支,于是他一气之下把其中两支用脚踩碎后不要了。听后我非常气愤:“你为什么这样做?蜡笔收不好,妈妈不怪你,但你任意发火,损坏蜡笔的行为我不能原谅,你的东西来得太容易了,一点不懂得爱惜。这两支蜡笔我是不会给你买的。”“不行,我少两支蜡笔就不好画画了。”“那你自己挣钱去买吧。”我感到儿子不爱惜东西的原因是:得来太容易,在他的头脑里,还没有“钱是劳动所得”的概念,也没有“劳动是艰辛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入冬以来,儿子早晨穿衣服成了我最头疼的一件事。上大班的儿子如今也有心眼了,你喊,他却假装大睡根本不听,或者趴到被子里跟你藏猫猫。因为赶时间,气得我火冒三丈,最后还得拉他起来给他穿,那头疼劲就甭提了。忽有一日早晨,我刚起床,儿子便探出头来问我:“妈妈,七点了吗?我七点得到幼儿园。”我随口说了句“快了。”只见小家伙也不怕冷了,一骨碌爬起身来便自己穿衣服。见他手忙脚乱,我便上前去帮忙,他却把我一推,一本正经地说:“老师说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衣服自己穿,今天我当班长,我更应该自己穿衣服。妈妈,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