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语感是人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它是在长期的语言训练和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对语言的听、说、读、写达到熟能生巧的能力。《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英语语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陶光生说过“语感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最核心的因素;离开了语感,文学作品无从欣赏,听说读写能力无从谈起;语感的水平决定着听说读写的水平”。以下是笔者在英语教学中加入语感训练后的一些经验和心得,望与大家探讨分享。  相似文献   

2.
语感要活泼     
学生:您上回说把文章写生动的第二个法宝是“语感要活泼”,请问什么是语感? 老师:语感就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和语言训练中形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您这样说,我还是听不太懂。  相似文献   

3.
所谓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是对语言的敏锐的直觉,是语言训练到熟能生巧的表现,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语感强的人理解力强,听别人说话抓得住要领,语言表达流畅得体、反应迅速,表现出来的就是英语学习的高效率。语感影响阅读速度和理解,对语篇的理解有辅助作用;听和说的活动经常是在感觉的层面上“不假思考”或“脱口而出”,而阅读可以进一步培养语感。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同时,也应在此过程中不断加强对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也就是把语感训练穿插在听、说、读、写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语感是人在长期语言感悟和语言运用中获得的一种对语言的理性的直觉能力。从语感形成的心理机制来看,语感作为一种能力,是在语言实践中习得的。语感培养的主要手段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听、说、读、写、思的实践。因而,有必要思考、研究、揣摩、构建培养语感的教学实践体系,使学生感知得以升华,间接的理解能够内化为直觉,有意识的判断演变成下意识条件反射式的领悟。  相似文献   

5.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语感强的人话听得明白,说话得体;读得透彻,写得畅达。相反的,语感弱的人又难靠直觉透过语言材料理解语言的表层意义,无法体察、领悟、准确把握语言的深层含义。语感的强弱在很大的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可见语感素质在整个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语感是人在长期语言感悟和语言运用中获得的一种对语言的理性的直觉能力.从语感形成的心理机制来看,语感作为一种能力,是在语言实践中习得的.语感培养的主要手段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听、说、读、写、思的实践.因而,有必要思考、研究、揣摩、构建培养语感的教学实践体系,使学生感知得以升华,间接的理解能够内化为直觉,有意识的判断演变成下意识条件反射式的领悟.  相似文献   

7.
<正>阅读教学中,有的学生听、说、读、写能力非常强,语言文字的运用信手拈来,而有的学生理解能力低,表达词不达意,语文学习非常费劲。这反映出学生的语感能力的强弱。那么,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对一种话语系统的敏锐感觉。它是在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的能力。语感是学生语文能力的核心,源自于有效的阅读教学。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应着眼点于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内容和形式、思  相似文献   

8.
很多同学常常感到苦恼的是,即使背了许多单词、掌握了不少语法知识,仍然感到英语听不懂、说不出、读不顺、写不来。其实,造成上述几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他们没有良好的英语语感。语感是一种敏捷、正确的语言反应能力的表现。它是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当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达到娴  相似文献   

9.
认清三个关系,明确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认清语感和语言能力的关系语言能力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复杂系统,语感是它的核心。语感是左右读、写、听、说等语言活动质量和效率的杠杆,在所有的语言活动中起关键作用。因此,只有抓住语感这一根本,才可能真正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等语言能力,否则,将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相似文献   

10.
李蓓 《考试周刊》2012,(81):92-92
所谓语感是人对语言的领悟感应能力,是语言训练到熟能生巧的表现。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自然而然形成的。英语教学有它自身固有的特点.语感便是英语教学的支点。语感强的人具有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写就通、一读就懂的功能,表现出来就是英语学习的高效率。正如郭沫若所说“如水人口,冷暖自知”。有了较强的语感能力,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中,才能应对自如。那么,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呢?  相似文献   

11.
语感就是指学习者对语言信息的一种敏锐的感知和丰富的理解,是自动化了的意识活动.它既是语言训练达到熟练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最高体现.语感的形成是基于锲而不舍的听、说、读的反复实践,日积月累而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的训练。而当前形势的语文教学,不管有没有使用多媒体,都一样急功近利,课堂上只注重听、说、写的训练,唯独忽视了“读”,因为“读”在试卷中不会出现。忽视“读”的训练,也就忽略了语感的培养,而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核心层面就是语感能力,语感水平左右着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活动的能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感觉。”吕叔湘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叶、吕二老的话都说明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重要性。所谓语感,就是指人对语言文字的感知领悟能力,它是人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心理能力、心理直觉。从内容上看,它包括的语意正误的感觉、语言形象的感受、情感色彩的感受等。人具备了一定的语感能力,就能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迅速、准确地感知领悟语言,得心应手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因此,在…  相似文献   

14.
“跟着感觉走”,生活中不可如此,而在英语学习中却不妨如此。怎样跟上这种感觉,这种感觉又是如何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许多学生在经过了初、高中六年的学习之后,仍然感觉很迷茫。而这种感觉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感。那么,什么是语感呢?一般意义上讲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是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经过长期的语言训练才形成的。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这一过程并非完全适应,应该对此常规稍加调整,采用读、听、说、背、写的过程,下面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与读者交流。一、广泛阅读是语感培养的基础语言的内容是文化,它包括…  相似文献   

15.
徐进 《考试周刊》2012,(81):21-21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语感强的人话听得明白,说得得体;文读得透彻,写得畅达。反之,语感弱的人又难靠直觉透过语言材料理解语言的表层意义,更无法体察、领悟、准确持把握语言的深层含义。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可见,语感培养在整个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语感就是语言感受力,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敏锐、丰富的语言感悟能力,是对特定语境中的语言直接迅速的整体感知和把握。它包含对语言文字的正确、丰富的理解力,也包含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反映生活的表现力。语感敏锐者,在听、读时,不仅能迅速捕捉信息,甚至能听出言外之意,读出文外之韵,得到的不是抽象的声音刺激或文字符号,而是对语言文字信息的真切而具体的感受。语感敏锐者,在说、写时,能以丰富的语言文字,恰到好处地传递思维信息。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相似文献   

17.
所谓语感,就是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感知所形成的对语言材料所特有的近乎直觉的敏锐的感受能力。 有人认为语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感也无从着手,因此对它“敬而远之”。其实,语感能力与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息息相关。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培  相似文献   

18.
所谓语感就是指学习者对语言信息的一种敏锐的感知和丰富的理解,是自动化了的意识活动。语感既是语言训练达到熟练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最高体现。语感的形成是基于锲而不舍的听、说、读的反复实践,日积月累而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  相似文献   

19.
语感是一种个体的语文修养,是个体在长期的规范的语言实践中逐步培养成的一种具有浓厚经验色彩的,能直接迅速地感悟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或是由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  相似文献   

20.
"语感是一种语文素养,是从长期的规范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有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联想等复杂的心理因素,它既包含直觉的"意会",也包括语言阐释的"言传".所谓语感训练,包括形象感、意蕴感、情味感、正误感、语气感、节奏感、美丑感、层次感等方面的训练,语感依存于听、说、读、写活动中,它能帮助我们通过语言的直观形式迅速理解语义、传达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