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习语因其结构紧凑,表达力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得到语言使用者和研究者的关注.但语言实践中,习语并不都是以其固定的形式出现的.许多成功的英语广告对习语从语音、语义、词汇、语法和句法方面进行改造,取得良好的表达效果和促销目的.英语习语变异在广告中的成功运用有其认知和语用理据.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国内外英语习语的研究都遵循着习语的固定性特征来进行。然而,习语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存在着转换的能力。文章从变异的途径、变异的理据和变异效果等方面对英语习语的变异现象进行了探讨。指出变异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变形不变义和变形又变义,揭示了变异的理据主要是语法理据和语义理据并对变异的语用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习语是固定的词组,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许多习语的变异形式。在理解英语习语变体时,可以从Glucksberg习语皆可分析的观点出发,分析习语合法变体和临时变体与习语可分析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英语的语态中,一般情况下,表示主动要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要用被动形式。但是,在语言实践中,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本文从八个方面对主动形式表示被动的情况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对正确的理解英语中的语态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通过英语习语生成转换特征,阐述各类英语习语中的语法、语义、语用等特征,说明这一简洁、有效的语言形式在人们交流中所起的作用;并试图通过诸多语言理论揭开英语习语内部与转换生成特征相关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学文科》2007,(4):14-23,45-46
一、英语的语态 1.主动语态如果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谓词动词用主动语态。主动语态中的谓语有各种时态形式。英语中,有许多句子的主动语态可以表示被动意义,这些主动语态的句子其主语一般为物。  相似文献   

7.
英语习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是英语语言的精髓,渗透着浓厚的西方文化气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特色和文化背景.正确地理解英语习语有助于英语学习者生动、地道、精辟地用英语去表达.文章试着从英语习语的特点和文化内涵两个方面对英语习语进行分析,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正确地学习和使用英语习语.  相似文献   

8.
习语变异在英语中大量存在,广为使用,或言简意赅、或画龙点睛、或形象生动、或活泼语言、或激发联想.其构成方式不拘一格,可借助添加法、偷换法、错位法、转换法、删除法、改写法等手段逾越常规、构成变异.习语变异以常规为参照,仍然具有语言这一符号系统赋予文字的全部功能,而且是动态的、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英语习语是英语语言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熟练掌握习语可以让语言锦上添花,本文介绍了习得英语习语的方法,以期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驾驭英语。  相似文献   

10.
作为英语习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对词为数众多,语义丰富,应用广泛。其变异形式的结构特点、语义关系、语音特征、语法功能等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1.
英语习语是英语语言的精华,其中的生态环境习语描述了人类的生存环境,阐释了社会发展规律。语言形式的选择以语用策略的选择为基础,对英语生态环境习语的语用策略研究表明,英语地域气候习语主要运用了以言行事和间接言语行为的语用策略;英语动植物习语主要运用了礼貌的语用策略。对英语生态环境习语的语用策略的正确认知和准确运用,能帮助交际者在具体语境中恰当地运用英语习语,从而顺利地应对各种交际场合。  相似文献   

12.
一、语态概述英语的语态是通过动词形式的变化表现出来的。英语中有两种语态: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巧记为:主动、主动、主去动。  相似文献   

13.
经贸英语文章中的隐喻形式可以通过习语、拟声、拟人等手段实现 ,使文章变得生动形象。了解和正确理解隐喻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和领会文章的意图和更有效地获取信息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国内外英语习语的研究都遵循着习语的固定性特征来进行。然而,习语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存在着转换的能力。文章从变异的途径、变异的理据和变异效果等方面对英语习语的变异现象进行了探讨。指出变异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变形不变义和变形又变义,揭示了变异的理据主要是语法理据和语义理据并对变异的语用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国内外英语习语的研究都遵循着习语的固定性特征来进行.然而,习语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存在着转换的能力.文章从变异的途径、变异的理据和变异效果等方面对英语习语的变异现象进行了探讨.指出变异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变形不变义和变形又变义,揭示了变异的理据主要是语法理据和语义理据并对变异的语用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英语习语是英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语(idiom)又称习惯用语或成语,本文将idiom统一称作习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习语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产物,它普遍地存在于世界各种较发达的语言之中,可以说,习语来源于生活,而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大量地使用习语又极大地促进了习语的普及和发展。对英语学习者来说,认识和了解习语有助于他们充分有效地掌握并熟练地运用英语。  相似文献   

17.
英语中并不是所有含及物动词的主动语态形式的句子都可转换成被动语态,主动语态转换成被动语态可受下列因素的限制:语法方面有动词、宾语、时态,还有句子结构和习惯用语。而有一些场合则更趋向于使用被动语态,此外,有些特别形式 (主动语态形式的句子含有被动意义 ),也是英语学习者值得注意的。  相似文献   

18.
模因论是从新的视角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本文利用语言模因论的观点探讨英语习语的变异现象,指出习语模因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能够通过重复与类推的方式产生变异,从而使英语语言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习语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英语和汉语都是高度发展的语言,因而都拥有大量的习语。 习语一般具有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比喻,并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 有些习语意思明显易懂;有的意思含蓄,意在言外,可以引起丰富的联想;有些习语可能包含几个意思,要根据上下文才能判定它的准确含义。 有不少习语语言精练,音韵优美,无论口头上或书面上适当地运用习语,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更好地表情达义,收到较好的修辞效果。因此习语不但大量出现在文学作  相似文献   

20.
所谓习语的认知机制,是指通过习语的构成与相关因素的互动而推导习语语义的过程(骆世平,2005:252)。传统观点认为,习语是一个语义整体,不能分割也不能合成,只能看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习语的实质就是语言形式和特殊成语意义的随意配对。因此,习语的意义是无法解释,也无从预见的。传统习语观倾向于将习语的认知置于纯语言层次,认为习语是独立于人的概念系统及常规知识之外的,忽视了习语研究的认知本质。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习语是人们概念系统的产物,大多数习语的意义是可以推导的(motiv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