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专有出版权经济价值巨大,易受侵犯,对其进行刑法保护是必要的。侵犯专有出版权的犯罪客体是专有出版权和国家对专有出版权的管理秩序;客观要件是擅自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单位与自然人;主观要件是故意,而且要求以营利为目的。在司法认定中,应注意区分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界限;正确认定共同犯罪与单位犯罪。  相似文献   

2.
电子出版物著作权的刑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犯电子出版物著作权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擅自复制发行未经权利人授权的电子出版物;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单位与自然人;主观要件是故意,而且要求以营利为目的。在司法认定中,应正确认定共同犯罪与单位犯罪;注意区分不同的罪数形态。应取消侵犯电子出版物著作权犯罪以营利为目的的主观要素,改革定罪量刑情节。  相似文献   

3.
取得专有出版权,是出版者与著作权人订立出版合同的主要目的,也是出版者经营文化产业的重要权利保障和资源保障。本文试就专有出版权的法律性质、归属及侵犯专有出版权行为的认定等问题与出版界同仁作一些交流。一、专有出版权的法律性质及其归属[案例]2001年9月1日,原告王××  相似文献   

4.
一稿多投、一稿多发是报刊界一种常见现象,广被人们诟病,甚至被指责为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甚至犯罪。本文以著作权法为依据,在上海市高院判决认定一稿多投并不被我国法律所禁止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一稿多投是著作权人的合法权利,符合著作权法的根本宗旨;出版者只有依法通过受让取得著作权,依法取得专有出版权或专有使用权来对抗一稿多投产生的一稿多发后果,以合同法规制侵犯专有使用权行为。既不明确鼓励,也不明确反对应是理性对待一稿多投与一稿多发的基本社会规范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5.
专有出版权的设置具有保护出版商正当权益、防止著作权人权利滥用、实现公共利益平衡等价值功能,但司法实践中,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对于专有出版权的规定过于抽象,导致其价值未能有效实现.其价值失范问题主要表现在专有出版权的保护范围过于抽象、专有出版权是否必须以约定为前提、专有出版权的保护期限缺乏明确规定等.因此,需要从坚持将不具备独创性作为专有出版权保护范围的标准、规定专有出版权为法定权利、明确专有出版权保护期限不得超过著作权本身期限等向度,对专有出版权的司法适用规则进行完善与构建.  相似文献   

6.
利益平衡是著作权制度的基石,然而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对期刊社利益的保护力度却远远不够,期刊社不享有专有出版权就是这种状况的一种具体表现。专有出版权,是指出版者在一定期限内享有的对某作品出版的独占权,排除包括作者在内的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以出版的方式,使用该作品的权利。《著作权法》第三十条第1款规定:“图书出版者对著作权人交付出版的作品,在合同约定期间享有专有出版权。合同约定图书出版者享有专有出版权的期限不得超过十年,合同期满可以续订。”该条第2款规定:“图书出版者在合同约定期间享有的专有出版权受法律保护,他人不得出版该作品。”这种把专有出版权赋予图书出版者的做法,对保护图书出版者  相似文献   

7.
葛声波 《出版广角》2016,(17):46-48
专有出版权对出版者利益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我国现行版权制度没有明确期刊出版者享有专有出版权的法律地位,但是期刊出版者可以通过与权利人约定享有并行使专有出版权。期刊出版者在取得专有出版权后应在期刊的显著位置发布声明或者加注版权标注,以宣示权利。对于侵犯专有出版权的行为,期刊出版者应积极通过法律途径追究侵权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专有出版权的界定及诉讼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专有出版权是出版者在合同约定的期间内享有禁止他人出版该作品的权利。近年来,针对出版社专有出版权的诉讼日益增多,笔者选取近年有代表性的若干案例,探讨专有出版权的性质和范围,分析对专有出版权的法律理解和适用态度,以求为出版社在维权过程中更好地把握尺度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图书出版者出版图书应当和著作权人订立出版合同,并支付报酬。1991年实施的《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人将作品交给图书出版社出版的,必须授予图书出版社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专有出版权,没有协商的余地。2001年修改的《著作权法》出于加大保护著作权人权利的需要,对此作了修改,规定图书出版者对于出版的图书是否享有专有出版权,应与著作权人进行约定;合同约定授予图书出版者专有出版权,图书出版者才能享有专有出版权。一、专有出版权的权利性质及图书出版者的法律地位专有出版权即享有资质的图书出版者独家复制、发…  相似文献   

10.
行政规范确认了网络信息服务机构可以成为网络出版机构,但并没有明确网络出版权的性质.与传统的出版权不同,网络出版权更接近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但并非完全相同.从必要性、正当性和合规性视角审视,网络出版权应当是独立的私权.考虑到因传统出版与网络传播由不同主体享有所导致的利益冲突,可以把传统出版权与网络出版权统一为出版者专有出版权,但是应当保留作者选择发行环境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专有出版权是指在合同约定的期间 ,出版者享有独家出版某一作品的权利。出版社通过对图书的出版 ,通过合同约定的形式享有著作权人授予的图书专有出版权 ,即由于图书专有出版权的行使带来的经济利益。这是对出版社在传播图书时进行投入的回报 ,是图书形成商品产生利益在一定时间、地域内 ,在著作权人和出版者之间的利益分配与平衡。他人要经过出版者和著作权人双方的同意才能出版这类版本。E book诞生以后 ,其版权问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讨论最多的是有关e book的版权保护问题 ;而实际上 ,e book出现以后 ,对专有出版权的内…  相似文献   

12.
专有出版权是出版社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命门"和"利器"。本文从《出版管理条例》和《著作权法》的角度分析了自然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原因,从《合同法》的角度分析了解除出版合同的实质和程序要求,并提醒出版社在与书商合作时应当注意的专有出版权问题。  相似文献   

13.
浅谈专有出版权及其侵权法律责任苏州大学出版社刘文一、专有出版权的概念及其取得方式专有出版权是图书出版者依法享有的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它是指图书出版者对著作权人交付出版的作品,在合同约定期间和约定地区以同种文字原版、修订版和缩编本的方式出版图书的专有权...  相似文献   

14.
专有出版权的属性界定及修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述出版、出版权和专有出版权的含义的基础上,澄清了专有出版权的性质,它既不属于著作权,也不属于出版者的法定权利,而是一项合同权利。以此为基点,分析了我国《著作权法》有关专有出版权规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修改著作权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秦珂 《图书情报工作》2002,46(3):124-125
《著作权法》没有授予期刊社专有出版权,这不利于对期刊社合法权益的保护。期刊社通过与作者签订《论文发表协议书》的方法,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责任,获得专有出版权,对双方利益的实现都有利无害,因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专有出版权是出版者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地域范围内享有排除包括著作权人在内的一切人再次出版该作品的权利。出版社基于最大化利益的追求,往往在与作者签订的图书出版合同中就专有出版权的归属进行约定,据此独占性地享有在  相似文献   

17.
对专有出版权、作品内容侵害第三者著作权等问题认识不足,是出版者与作者引起合同纠纷的症结所在。笔者在此想谈谈出版社怎样利用出版合同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按照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出版合同中约定的专有出版权期限最长不能超过10年,出版社因作者在出版合同中的约定授?..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刑法总则规定了犯罪未遂的成立条件和处罚原则,而刑法分则未对侵犯著作权罪未遂状态的认定作出明确规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犯罪构成要件理论体系和刑法总则与分则衔接不够顺畅造成的。在未来的立法中,应当改变传统认定侵犯著作权罪的构成要件,加强犯罪形态与具体罪名的衔接,实现侵犯著作权罪未遂形态的明确界定。  相似文献   

19.
丁国良 《出版广角》2016,(18):44-46
《〈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草案送审稿》(以下简称《送审稿》)第48条之规定改变了我国现行版权制度未明确期刊出版社可以享有专有出版权的立法状况,规定期刊专有出版权是一种合同授权,这对期刊社的利益保护意义重大.为了客观认识《送审稿》第48条的出台背景,正确理解其内涵,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期刊专有出版权的概念、来源、性质以及权利范围等颇具争议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20.
图书出版者权是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一项重要权利,它是指图书出版者依据国家出版法规享有的出版物生产经营的行业性的出版权和依据国家著作权法规,通过签订著作权合同而取得的使用作品的出版权。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图书出版者享有的权利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两项。前者主要指出版者享有的署名权;后者主要有专有出版权、对版式的专有使用权、对装帧设计的专有使用权、修改删节权、重印再版权。除《著作权法》中规定的有关权利以外,图书出版者还应享有《著作权法》尚未规定的以下权利:一、出版专营权专营权也称特许经营权、特许专营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