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代画像石中建筑图像类型丰富多样,艺术语言简洁概括、生动传神。汉代画像石中的建筑图像,按照建筑的用途和功能,主要分为礼制类建筑、城镇类建筑、住宅类建筑。从美术技法、雕刻技法、建筑图像的空间布局、绘画表现要素等阐述画像石建筑图像的艺术语言,透过画像石的画面内容透视形象及其背后的意义,可见建筑图像中包含的“天人合一”思想。汉代画像石中的建筑图像及其思想说明,当时的人们按照自己认可的宇宙模式排列,凝结了那个时期艺术家们的艺术思想和情感,极具形式美感。建筑图像作为画像石艺术图像的内容之一,其造型和思想说明了当时人们对生与死的思考,即通过图像艺术语言表达希望逝者进入天堂生活幸福的愿望。汉代的艺术家积累的艺术语言给予我们很多启示,为后代的建筑艺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滁州学院学报》2016,(4):75-77
淮北汉代画像石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有着鲜明的人文和地域特点,集中表现了汉代人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意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淮北市汉画像石的雕刻艺术语言、造型艺术语言、图案形式语言三方面进行淮北汉画像石的视觉形式语言研究。我们发现二千年前的的淮北汉画像石融合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民间艺术等多种艺术语言于一体,与当代艺术有很多相似的形式语言。  相似文献   

3.
石盘汉墓彩绘画像石的发现,改变了晋陕两地画像石艺术形式的传统观念,再次拓展了对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全貌的认识。对该墓葬较为确切的纪年判断,关系到对该地区画像石风格特征、演变规律的研究,也关系到汉代彩绘画像石在中国古代美术发展过程中的位置等问题的研究。石盘墓的断代,其发掘报告中说得较为宽泛,"约在东汉桓帝、灵帝之间"。运用图像语言比较的方式进行分析,该墓画像石的图像结构与造型特征,均与桓帝和平元年画像石相去甚远,而与灵帝建宁四年、熹平四年时相近。因此,石盘墓的完成年代应该就在175年前后的数年之间。  相似文献   

4.
南阳汉代画像石作为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为鲜明的个性特征,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表现内容也异常丰富,可以说是两汉社会的缩影,是研究两汉社会的政治制度、礼仪风俗、宗教意识、美术、音乐、舞蹈、杂技、建筑学、天文学的珍贵的直观图象资料。  相似文献   

5.
徐州古称彭城,是一座具有四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建国后,考古工作者在徐州附近发现了数以百计的汉墓,出土了数量可观的汉代文化遗物和内容丰富的汉代画像石。这些文物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徐州地区在两汉时期的社会面貌,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探索汉代文明的资料。两汉时期徐州地区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经济  相似文献   

6.
西王母的形象在多部文学作品中均有涉及,但内容不尽相同,有关西王母的画像石更是汉代画像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至今被发现的画像石而言,有关西王母的画像石占到了很大的比重。画像石中所表述的西王母的故事,和文学作品中的西王母故事之间,在戴胜、梯几、高居仙山、三青乌(三足乌)相伴等方面是相似的,但是在形象和故事表现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汉代画像石中的西王母图像体现了汉代的艺术审美、宗教信仰等,这一题材为汉画像石的艺术成就增辉添色,也为我们后人理解研究汉代社会以及文化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线索。  相似文献   

7.
汉代画像石所包容的艺术价值博大精深,其意象造型特点作为造型方式的一种,在中国艺术中一直贯穿始末,内容极为丰富。文章仅对其意象造型的造型方式进行探讨,分别从丰富多变的用线方式、影像造型方式、具有抽象因素的造型方式、平面化空间处理方式四个方面阐述汉代画像石意象造型的造型方式特点,并进一步阐述其可为现代中国画意象造型形式提供借鉴和开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采桑”图像是古老的艺术母题之一,学术界对于“采桑”图像研究的重点集中在文学艺术、考古等方面,而对于“采桑”图像流变少有涉及。通过对殷商时期、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两汉时期“采桑”图像的梳理和分析,认为“采桑”图像自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到两汉时期骤然增多,且发生重要的意义转变,就观念形态来说与汉代的大一统政治和礼教规范有关,就艺术形态而言,则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采桑”图像基础上的继承与转变。  相似文献   

9.
在山东、陕西地区的西王母题材的汉画像石中,存在少数带有嘉禾图像的情况。通过梳理先秦两汉时期有关嘉禾的文献及汉画像石,可以发现,嘉禾并非西王母神话中原本具有的元素,只是在东汉之后逐渐与生长于昆仑的木禾融合、混用,方与西王母神话系统产生联系。在东汉之后的汉画像石中,嘉禾图像虽然并不多见,但是嘉禾与凡人侍者、鸟首神人、羽人等侍者形象共组,充分展现汉代人对长生不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0.
门扉画像石不仅作为汉画像石墓中的重要构件而存在,而且其具有特殊的图像意义和价值。作为一种墓葬艺术,门扉图像严肃而沉重,但这掩盖不住其充满生命律动的艺术本色和美学精神,磨灭不了汉代无名艺术家的智性创造,让人们能够在有限的空间里找到一种汉时代的艺术精神和审美氛围。  相似文献   

11.
《邢台学院学报》2017,(4):95-97
汉代画像砖、画像石以独立的艺术表现手段,真实地记录了当时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生产、思想情感以及精神信仰,是一部活生生的史书,再现了汉代热烈而又充满生机的社会现实。通过对汉代画像砖、画像石的历史起源、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手段的综合研究,揭示其文化艺术符码。  相似文献   

12.
在汉代文化的范畴内,作为在汉代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汉赋,在艺术追求、艺术价值取向、艺术风格、艺术表现方法等方面对汉画像石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无论从意识形态性,还是艺术发展史方面看,汉赋对汉画像石都可见其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艺术史的研究中,作为考古学上的实物遗存,汉画像石在研究者的视野中备受关注。汉画像石作为一种独立且奇特的艺术样式,对它的研究更多是与汉代的历史、风俗、生产活动和信仰等建立联系。该文从艺术设计的角度入手,对汉画像石的构图、布局、风格、材质等相关设计要素作重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4.
汉代是我国封建制的繁荣和发展时期。在两汉400多年间,洛阳一直是达官贵人聚居之地和富商大贾云会之所,将相、豪门世家的葬身之地。当时,汉代豪门、将相、地主阶级厚葬之风极盛,“事死如事生”,建造深邃豪华的墓室。墓室中除有大量陶器等物品外,有的还用内容丰富的图画加以装饰,幅面巨大、纹饰粗扩、构图疏略、风格古拙,颇富神秘色彩,又具有装饰意味。1两汉墓室壁画的装饰艺术现有两汉时期的墓室中,最有艺术价值的当属西双打鬼图壁画墓、卜千秋壁画墓和东汉出行图壁画墓,墓中大体可分为墓道、王室、左右耳室,墓室建筑是经过精心…  相似文献   

15.
汉画像石作为我国文化艺术样式中的杰出代表,始于西汉,风行于东汉,是汉代艺人雕刻在墓室、棺椁、暮祠、墓阙上的以石为地、以刀代笔的石刻艺术品,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时代特征,在艺术形式上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但两汉以后,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丧葬风俗、民间艺术趣味等诸多因素的变化和当时艺术母题的变化与画像石自身的发展局限性而逐渐走向衰落直至消亡.  相似文献   

16.
儒家思想是汉代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着汉代社会的方方面面;而汉代画像石刻作为汉代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从它的题材内容思想等方面可以形象地复原出整个汉代社会生活。山东嘉祥武梁祠画像石作为汉代祠堂画像石的代表集中反映出儒家"仁"和"忠孝节义"的思想,为研究汉代儒学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7.
南阳是我国发现汉画像艺术的地区之一,汉画像数量最多,是研究汉代的重要资料。本文对南阳汉画像石中常见的几种乐舞形式——建鼓舞、长袖舞、盘鼓舞进行了探讨,讲述它们各自的舞蹈艺术特点,分析了汉代乐舞繁荣的原因。通过研究汉画像石中的乐舞形象,进一步说明汉代乐舞对后世当今舞蹈艺术的重大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汉代画像石所包容的艺术价值博大精深,其意象造型特点作为造型方式的一种,在中国艺术中一直贯穿始末,内容极为丰富,而本文仅对其意象造型的造型方式进行探讨,分别从丰富多变的用线方式、影像造型方式、具有抽象因素的造型方式、平面化空间处理方式等四个方面来阐述汉代画像石意象造型的造型方式特点。  相似文献   

19.
徐州是汉文化的发祥地,现存的汉画像石数量众多,其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主要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类题材为主.通过介绍徐州汉画像石的历史文化背景,探讨徐州汉画像石艺术在主题、题材、构图、风格等方面具有的独特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再次印证了其在中国传统艺术和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珍宝.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舞蹈的发展历史中,汉代舞蹈以其飘逸、清灵、夸张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汉代舞蹈的种类繁多,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本文从汉代南阳汉画像石中的舞蹈形态入手,通过对舞蹈形象的直观感受进行分析,并从分类、形式和艺术特征等方面对汉画像舞蹈进行解读,最终以南阳汉画像舞蹈的价值与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与运用对汉画像舞蹈进行延伸、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