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普通高中建设存在着缺乏特色化发展环境、建设方向不明、非自主性约束强劲、同一化倾向严重、缺乏独特精神文化内涵等问题。而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成为普通高中建设的突破口,也成为其多样化发展的内生点。要实现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就要树立以校本课程开发为普通高中建设突破口的基本理念,实现大学预科与特色发展双重功能的整合,通过"校本"模式推进学校整体改进,不断优化学校课程结构,重建学校文化,塑造学校特色。  相似文献   

2.
以职业技能类校本选修课程“金属冶炼与玉环冶金工业”的开发实践为例,阐述普通高中开发校本选修课程选题、构思、教学、评价等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瞿林 《教师》2020,(4):7-8
“三点半”课后服务在我国中小学的普遍开展,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提供了时间保障、经费支撑和师资队伍等资源的优化。“三点半”课后服务中,校本课程的发展面临着规划目标不明确、教师积极性不高、课程连贯性系统性有待提高等难题。“三点半”课后服务进一步促进校本课程发展需注重三点:学校课后管理需更为规范;教师开发课程需更为主动;校本课程开发设计需更具活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经从“口号”、“理念”走向了“行动”与“现实”。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的一个突出亮点。实行新课程的各地方、学校普遍颁布了《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南》,形成了许许多多具有当地特色的典型经验,为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理论做出了贡献。但是,仍然有许多学校由于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理念认识上的模糊,导致这样或那样的操作偏差和失误。同时,面对“校情”、“学情”和考试,特别是高考的现实,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者存在着种种困惑和疑虑,  相似文献   

5.
构建富有时代精神、体现多元开放、充满创造活力的多层次、可选择的学校课程体系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将选修课程建设作为深化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求浙江省普通高中学校根据本校、本地区实际,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开发开设选修课程,“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  相似文献   

6.
2012年以来,浙江省为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制定和实施了《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这一次浙江省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其亮点依然在选修课的开设上,突出表现在大量校本选修课程的开设,所谓校本选修课程就是以学校为主开发的选修课程。历史教师也积极参与了校本选修课的开发。在开发过程中,大都注重学科特征和依据自身的学科知识优势来进行,  相似文献   

7.
开发校本课程,凝聚学校特色早已成为基层学校办学的一条思路。在积极培育学校文化的同时,开发校本课程,发挥课程文化的影响力,将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根”和“魂”。如何开发校本课程,笔者认为需要从学校文化建设的视角来做好校本课程开发。  相似文献   

8.
校本课程是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而开发的以校为本的课程。自从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大多数学校或多或少都在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以适应教育新形势的需要。但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基本上处于无规则状态。因此,校本课程究竟如何发展与构建才是科学合理的,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高新博才寄宿学校在最近几年的校本课程开发中,一直在探索和寻求一种校本课程构建的科学体系。经过几年的摸索,学校初步构建了"三位一体"的校本课程,即以必修课程资源的建设为基础、以选修课程的开设为主体,以学科特色课程开发为骨干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校本课程是新课程建设和实施中最重要的一环,然而在现实中,许多学校的基层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对校本课程的认识却存在诸多错误的认识:认为课程开发仅仅是专家的事,是自上而下的.开发校本课程会挤压必修课的时间,实施校本课程会对学校秩序产生负面影响等等。这些都是伪命题,学校的“多样化”,必然要有课程的“多样化”与之相适应,学校实现特色化,就会实现最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逄淑萍 《山东教育》2011,(29):22-23
这里的校本课程是指高中课程选修Ⅱ系列的课程。校本课程由学校自主开发,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和选修I起共同构成学校课程体系。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使校本课程能够规范开展,我市对全市近50所高中学校进行了调研。一、普通高中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实施现状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证高中课程更具有个性,新课程方案要求学校应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的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努力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注重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融合与渗透,既可以学校独立开发或联校开发,也可以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同开发。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规定,在高中实验课程选修(Ⅱ)模块中,有108个学时6个学分由学校自主设计开发和安排,因此,高中实验课程选修(Ⅱ)模块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2.
校本课程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着把校本课程开发当做自制教科书;把校本课程当做活动课程、选修课程来开发,忽视校本课程的本质;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仅重视教师和学校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等认识上的误区,笔者就以上这些认识偏差,分别做了针对性的建设思考,以便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有效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课程建设与学校文化建设存在内在互动机制,课程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和载体,校本选修课程则是体现新课程“校本”理念、凸显学校自主性和文化性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通过实践,发现校本选修课程在凝练学校发展特色、凸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文化精神、提高学生社团活动的品位和档次、提升教师文化品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实施高中新课程以来,选修课程建设成为高中学校特色办学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在笔者所在学校,高中新课程实施之前,高一、高二年级各有每周一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校本必修课程。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选修课程门类的增多,已经没有固定的课时向全校或某一年级的学生开设统一的心育课。作为一名专职心育教师,笔者将心育的主阵地从必修课转入选修课,先后主持开发开设了“高中生心身健康教育”“高中生自我管理与开发”“以人为镜”“高中生生涯教育”等校本选修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以“高中生自我管理与开发”“以人为镜”两门课程为例,谈谈对心育类校本选修课程个性化实践的一些体会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当前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研究性活动和过程。如何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既关系着校本课程开发的效果和质量,也直接关系到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当前“试点”高中在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和误区,因此,在开展校本课程开发时应关注和处理好一些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农村中小学课程开发和学校管理中,“校本”理念的缺乏已是较普通的现象。本文对农村中小学“校本”理念缺乏的表现形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温州精神”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课程改革为“温州精神”教育以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式进中小学课堂提供了平台。发掘温州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温州精神”教育校本课程,传承“温州精神”,建设先进文化,培养一代新人,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学校的课程品位以及教育品位,从而促进温州地区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提高校本课程领导力是推进中小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当前,在中小学缺乏对课程领导力的评价,尤其是缺乏对校本课程领导力的课程规划、开发、实施和资源建设的评价。 规划,可以宏观地预测并调控学校校本课程发展的整体方向;开发,可以把学校课程规划的内容落实到实践;实施,可以把开发的内容落实到真正的课堂;资源建设,可 以使学校课程资源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 基于此,通过厘清校本课程领导力的内涵,提出从校本课程的规划能力、开发能力、实施能力以及资源建设能力四个评价指标对校本课程领导力开展评价,以期构建评价中小学校本课程领导力的一个框架,提高校本课程领导力,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19.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规划的课程目标之一,而历史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实施目标。2003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提出,"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则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针对当前校本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依据多年的校本课程建设经验,凝练出“研制课程模型→细化课程总体目标→制定课程项目学习方案→设计具体项目学习活动”的校本课程建设路径,并以“玩转课程”的建构为例做具体阐述,以期为学校进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