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踢足球到写新闻--孙雯与一位资深体育新闻编辑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的中国女子足球骁将孙雯加盟新民晚报,当了一名体育记者。这在体育界和新闻界都是一个令人关注的新闻。当自己作为一个球星被采访时是怎么看待新闻记者的?那时喜欢什么样的记者,讨厌什么样的记者?而现在从被采访者转变为一个采访者,又是怎么看待记者这个角色的?准备怎么样当一个好记者?……我们特邀曾多年担任新民晚报体育版编辑的资深研究员白子超,对孙雯进行了一次访谈。白子超快人快语,孙雯实话实说,点出了一些真谛,道出了一些内幕,发人深省,耐人寻味。这里我们发表的是这次访谈的实录。读一读,或许会让新闻界的同行有所感悟,有所反思。  相似文献   

2.
2004年初,体育新闻界传来一条消息——退役的前中国女足队长孙雯加盟《新民晚报》成为专职足球记者。体育明星退役后加盟媒体成为专业体育新闻记者,早已不是一件新鲜事。  相似文献   

3.
王勇 《记者摇篮》2004,(11):13-13
《新民晚报》记者季颖写的一篇文章中谈到:一个优秀记者。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虽然不一定做得到“以天下为己任”那么伟大,但至少应该“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十分赞同这样的观点。新闻记者是公众的代言人。是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新闻记者最根本的追求,作为一名记者。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就不能担当好公众代言人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周毅  柳毅 《声屏世界》2005,(6):30-31
安徽电视台《记者档案》的创办为培育新闻记者职业精神所做的努力新闻界有目共睹。《记者档案》访谈的记者身上所蕴藏的凛然正气。为新闻事业舍生忘死的职业精神和人格魅力.无疑会成为其它新闻从业人员前进的动力和精神支柱。《记者档案》与其说在打造一个电视品牌栏目,不如说在弘扬一种新闻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5.
积极开发自已的发现力──在新华社青年记者理论研讨班上的讲话南振中最近我翻阅了一部《发明发现大典》,突然间产生了一个念头:假如有人编辑出版一本《新闻记者发现大典》,让全国的编辑、记者自我推荐入选作品,我们究竟能推选出多少真正称得上“有所发现”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四大,举世瞩目。全球记者纷至采访,盛况空前。上海《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主要新闻单位均获准派记者到会采访。这里发表《新民晚报》总编辑助理孙洪康《在全球瞩目的新闻“磁极”上》一文,记述了他采访十四大的见闻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记者的眼光———读南振中同志《新闻记者的透视力》有感刘向东不久前,读了南振中同志的《新闻记者的发现力》,这是他对新华社国内记者的讲话。新近又读了他的《新闻记者的透视力》,是对新华社驻外记者讲的。这一内一外,一“发现”一“透视”,有异曲同工之妙,值得我...  相似文献   

8.
视角 《艺术家》杂志去年第4期刊登了央视节目主持人白岩松的访谈。白岩松认为,在如今这个“平民时代”,新闻记者不能去仰视“高官”,俯视百姓。他尖锐地提出了记者的“视角”问题,强调  相似文献   

9.
体育明星加盟体育新闻传播的现象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退役后经过大学的学习或培训,已经或即将进入新闻媒体从事专门的体育记者工作。比如前中国女足明星孙雯,就是在复旦大学学习后,在众多媒体的邀请下,最终选择进入《新民晚报》体育部当上了一名体育记者。第二种情况是遇到世界杯、奥运会等这样的重大赛事,许多体育明星会被媒体邀请过去临时客串一把,或作为特约记者采写专栏,或担任赛事解说顾问。赛事结束,他们一般就会从媒体上暂时消失,回到自己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如央视雅典奥运会报道特邀王涛等几位前奥运冠军。体育明星的加盟是体…  相似文献   

10.
王亚飞 《东南传播》2017,(12):152-154
在一个完整的口述史学项目中,访谈是口述史料搜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访谈的质量决定了口述史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一个成功的访谈需要运用多种访谈形式,更需要访谈员有高超的访谈技巧,具备应有的素质。而这些要求对于新闻记者而言也是一样的。本文通过对口述史中访谈的流程和技巧进行分析总结,以期对新闻记者采访工作有所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动态资讯     
《新闻界》2005,(1)
《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3月1日开始实施日前出台的《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3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近日完成换发工作的新闻记者证。新闻出版总署这次换发的记者证共有两种,深蓝色为全国新闻机构记者使用,红色为新华通讯社记者专用。新闻记者证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印制、统一编号并核发。新闻记者证上,分别加盖新闻出版总署印章、新闻记者证核发专用章、新闻记者证年度审核专用章和本新闻机构钢印方为有效。新闻记者证实行年度审核制度,未经年检的新闻记者证一律注销。新的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今后,新闻记者证将每五年统一换发一次。我国…  相似文献   

12.
怎样增强新闻作品的魅力?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3月22日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访谈中说:新闻记者要给读者送个"原生态大苹果",而不是维C药片。他解释说,送"原生态大苹果",  相似文献   

13.
《新闻记者》2006,(8):70-70
即日起,读者可以在文新传媒网(www.news365.com.cn)上订阅《新闻记者》。在文新传媒网搭建的基于电子商务的网上报刊发行平台上,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旗下各种报纸和杂志,包括《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日报》、《东方早报》、《东方体育日报》、《文学报》、《文汇读书周报》、《上海家庭报》、《上海星期三》、《外滩画报》、《新民周刊》、《新闻记者》、《新读写》等纷纷在网上迎候读者订阅。读者登录文新传媒网,点击订报系统登录为会员后,即可用银行卡实现网上付款订报。文新传媒网网上报刊发行平台的全面开通.预示着文新报业集团的报刊发行开始跃入电子商务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陈力丹 《青年记者》2007,(13):27-27
山东《青年记者》是我国两家具有革命斗争历史传统的新闻学刊物(另一家是上海《新闻记者》)之一。在《青年记者》诞生65周年之际,祝愿这个刊物永远保持青年人的心态,为青年记者服务,走在时代的前列。  相似文献   

15.
王珑 《青年记者》2009,(18):93-94
读了《光明日报》、《大众日报》和《青年记者》等报刊发表的当代好记者陈中华的事迹,很受教育。笔者深为齐鲁新闻界涌现出这样一位记者的楷模而感到自豪。陈中华的事迹是对新时期优秀新闻记者应有素质的生动诠释,也是一个新闻记者自觉提高思想境界和人生目标的光荣实践。他的事迹为记者的成长、成才带来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朱大建 《新闻记者》2005,(10):68-69
邵宁是《新民晚报》一位勤奋多产的年轻记者,进入报社近十个年头中,采写了大量有影响的好新闻,她的新闻作品多次获得各类新闻奖项。  相似文献   

17.
1992年11月12日,上海电视台先后在18∶30的《新闻报道》和21∶30的《夜间新闻》里播出了记者朱黔生、孙泽敏、摄像王建华和《新民晚报》记者谢继瑾联合报道的最新消息《消毒水灌入奶瓶,一婴儿命丧九泉》。荧屏上如实出现了记者在虹口区中心医院遇到医院有关领导挡驾、双方发生争执的镜头,而后,记者采访医院党委副书记遭到婉言推脱,经过一  相似文献   

18.
1938年4月1日,中国青年记者新闻学会(以下简称“青记”)会刊《新闻记者》在武汉创刊(“青记”的《新闻记者》与现在的《新闻记者》杂志没有关系)。而后,由于“青记”总会被查封,《新闻记者》在1941年1月出完最后一期后停刊。虽然《新闻记者》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其贡献远不止民国时期的新闻业,为中国整个新闻业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笔者通过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对《新闻记者》的文稿进行研读,对《新闻记者》中的新闻理论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关于维护记者采访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因采访引发的新闻官司不少,无故无理阻挠记者正常采访,对记者进行人身攻击,破坏、损坏采访设备的事件更是时有发生,这一切引发了包括新闻工作者在内的社会大众的思考:新闻记者的采访权如何界定?如何保护新闻记者正当合法的采访权利?中国的《新闻法》何时出台?记者采访权如何界定因新闻采访引发的官司屡见不鲜。四川日报集团的法人在一年的时间内,15次被告上法庭,在这些诉讼中,他们有胜有败,还有的一直无法宣判。其原因就是对记者的采访权限难以界定。记者的采访权限的确是一个关键问题。新闻记者该享有多大程度的调研…  相似文献   

20.
记者若想从采访对象身上了解到情况,必须使用提问来诱导对方开口。《怎样当好新闻记者》一书的作者杰克·海敦指出:“大约有百分之九十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访问,即向别人提出问题为基础写成的。”美国《塔尔萨论坛报》记者鲍勃·福尔斯曼曾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他们的话都是经验之谈,充分表明了采访提问对于新闻记者而言的重要性。一、与采访对象建立亲近感。新闻记者采访某个对象,大都是第一次接触,熟悉与信任无从谈起。在采访对象的心目中,记者就是一个陌生人。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