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担任通讯员两年多来,先后在省以上报刊、电台发表了270余篇文章;有5篇编入中国广播出版社出版的《社会新闻集锦》一书;2篇获省优秀广播稿一等奖;1篇获全国优秀广播稿二等奖。一些素不相识的农村通讯员写信给我,问:“你的天地只有一个乡,为啥抓了那么多新闻?”说  相似文献   

2.
对从事新闻工作已逾10年的我来说,除厚厚的一摞剪报本外,还有两大抽屉各级新闻单位颁发的获奖证书。在这些证书中最让我自豪的是一套连环奖的证书:一篇十分简短的现场新闻,竟获4份奖励证书。这篇发表于1997年的报道,当年先后被评为河北省新闻奖一等奖、新华社中国时事报道好新闻三等奖、中国地市报好新闻二等奖、《人民日报》现场短新闻竞赛二等奖。这篇新闻就是《张胜利讲第一课》。1997年6月20日,我在保定团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采访,办公室主任说,中国希望工程救助第一人张胜利今天从上海第一师范毕业归来,一会儿就到了。我喜出望外,在第一…  相似文献   

3.
由北京市广播电视学会学术论文评选委员会组织的第三届广播电视学术论文评奖活动于9月25日结束,有10篇佳作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周溥雄的《坚定不移地贯彻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和张勉之的《新闻性专稿采写漫笔(系列谈)》获一等获;李牧的《“渴望”前后的几点思考》等三篇论文获二等获;金国钧的《在北京  相似文献   

4.
胡小平 《新闻界》2000,(3):58-58
《新闻界》编辑部的老师来信说 ,我在1997年和1998两年有三篇新闻作品获得了四川省好新闻一等奖 ,要我写一篇文章说一说怎样才能多出精品。实在有些汗颜 ,但又盛情难却。想来想去 ,打算将自己是怎样采写这几篇新闻稿的写出来 ,再粗浅地谈一谈自己对多出精品的看法。获省好新闻一等奖的三篇作品分别是刊在《四川农村日报》上的《下岗女工张子君带出养猪专业社》、《提起红色罚款单 ,乡长 :我也怕》和《罗永光能官能民本色不变》。采写《下岗女工张子君带出养猪专业社》是1997年的夏天。最初并非去采访张子君 ,是高坪区畜牧局的同…  相似文献   

5.
《一条马路隔不断两个企业的产需联系》获’92中国电视奖一等奖。《我国第一家闲置设备市场被闲置》获1992年全国优秀电视经济新闻二等奖。这是我与韩立允和于兴国同志在去年合作采编的两篇新闻作品。为什么这两篇新闻作品能获奖呢?我体会电视新闻记者所具有的新闻追踪意识,是这两篇新闻获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感谢《新闻爱好者》给我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与同仁议论议论新闻写作方面的问题。若不避“拔高”之嫌,我希望拙作《留得三分在明年》(编者注:此文获1985年全国好新闻三等奖)被看作一篇解释性报道。在此,想就这一类报道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在刚刚开始记者生涯时,我更乐意去做那些有情节、细节、现场感和人情味的文章,诸如人物专访、新闻故事、事件性报道、以及函义不甚确切的“报告文学”之类,满肚子热望人家夸一声“你的报道有文采”。但是,当我开始意识到自己作为读者代表的  相似文献   

7.
我担任乡里的通讯员,只有两年多的时间。两年来,我先后在市以上报刊、电台发表了七百余篇稿件。其中省级有二百七十五篇,中央级三十一篇。而且有五篇稿件被中国广播出版社出版的《社会新闻集锦》一书选编,二篇被选入通讯员业务指导刊物,三篇分别获省优秀广播稿一、二等奖,一  相似文献   

8.
1979年3月28日凌晨4时,美国三英里岛核电站发生了一次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事故,大量放射性物质遗漏出来,污染了核电站周围广大地区。对于这一震惊全世界的新闻事件,美国各新闻单位作了大量报道。译在下面的《“秘密会议”记实》原载于1979年4月8日美国费城《问询报》。这篇报道,获得了1980年普利策地方新闻报道奖。《获普利策奖最佳新闻作品选》一书(美国俄亥俄州地平线出版公司1986年版)对它的评语是:“这是一篇叙述性新闻,它用具有揭露性的对话使情节在读者心中活起来。”  相似文献   

9.
《国际新闻界》2012,(6):107
《成舍我新闻学术论集》于2012年5月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成舍我文选,包括新闻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和早期作品十二篇(包括新闻作品、诗作和译作等)。第二部分为当年北平《世界日报》、上海《立报》和《香港立报》的总编辑、总经理、主笔、副刊主编撰写的短论的汇集。第三部分为"成舍我先生  相似文献   

10.
1990年设立的中国新闻奖,是我国综合性优秀新闻作品的最高奖。在已评选的九届获奖作品中,军报有6篇报道军事训练的作品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这六篇获奖作品是:《黑脊梁——记广州军区某团连长李邦亮》,获第一届通讯二等奖;《上等兵荣剑研究军事学术展露才华》,获第二届消息二等奖;《一军转干部在数百人的竞争中独占鳌头——马进仓洛阳竞选记》,获第三届通讯三等奖;《说说咱的硕士连长》,获第七届通讯三等奖;《我军在台湾海峡成功举行三军联合作战演习》,获第七届消息一等奖;《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兴起科技大练兵》,获第九届…  相似文献   

11.
赵晓勇 《传媒观察》2007,(11):43-44
被新华日报派驻江苏省泰州市做驻站记者4年多来,我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新华日报》等国内重点报刊发表新闻作品1000多篇(幅),为宣传泰州"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获全国省级党报、华东九报等省级以上新闻奖10多篇(次)。在  相似文献   

12.
《杨陵农科城四十年巡礼》这篇报道在这次陕西省好新闻评选中被评为—等奖,我们很高兴。《杨》稿是为中央台1989年国庆重点报道采写的,它先后被《新闻与通讯》节目、《午间半小时》节目和对台部的《今日祖国》节目采用.一篇稿件短时期内在三个节目中播出,其采用率是较高的,也并不多见。有幸的是,这三个节目都在这篇报道中找到了适合它们采用的内容,它至少说明这篇报道基本上满足了编辑部对国庆重点报道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新闻出版报》1989年4月29日头版头条发表了一篇醒目文章,题目是《“附报”——一个新话题》,引起了新闻界同行们的注意。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当时年仅23岁、跨进新闻界不到两年的《宜昌日报》编辑胡学军。这位师专中文系毕业生,从事编辑4年来,已发表新闻作品400多篇,20多万字,其中省么上1。万多字.在《中国记者》、《新闻战线》等10多种新闻理论刊物发表论文12篇。近三年来获省级以上新闻奖5次,论文奖2次。  相似文献   

14.
我曾写过不少人物报道,但真正感到印象深刻、社会反响颇大的还是采写奥地利女人格特鲁德·瓦格纳扎根中国56年的几篇报道,《我的根已在中国》、《一个西洋女的中国恋》、《格·瓦格纳的中国恋》这三篇报道都获得省级奖。其中有一篇被国内多家报刊所转载,海外也有家报纸采用了。  相似文献   

15.
刘莹 《新闻窗》2012,(1):15-16
总编室钟玉萍老师打来电话。说我采写并于8月22日一版头条见报的通讯《充满希望的田野——来自威宁自治县迤那镇的百姓奋进曲》获中宣部9月19日《新闻阅评》表扬,《新闻阅评》称这篇报道是眼下新闻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一篇好稿。集团编委会要求我在10月17日的业务会上作典型发言。  相似文献   

16.
木东  力茗  柯根松   《今传媒》2006,(4X):9-10
赵振宇。辽宁人。满族。2001年从长江日报社调入华中科技大学。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团团长、新闻媒体研究所所长、新闻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此前,曾任长江日报社理论评论部主任、《化报》总编辑、高级编辑,有多篇作品获全国和湖北省好新闻一等奖、特等奖。撰写《应用新闻论》《现代新闻新闻评论》《新闻传播划导论》等作多部。  相似文献   

17.
1997年。是我们松藻矿务局的对外新闻报道工作“高产优质”的一年。全局147人在中央省市主要的“九报一刊”上发表各类新闻稿1200篇,夺得了重庆市煤炭系统的”重煤杯”新闻意赛(甲组)第一名。实现了(1995──1997年)的第二个“三连冠”。其中;各版头条115篇,在《人民日报》上搞5篇,《经济日报》上稿7篇、《工人日报》上稿72篇(各版头条25篇)、《中国青年报》上稿3篇,这在我局新闻报道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新闻业务研究成果有较大的突破。去年,在重庆煤炭系统首届新闻论文评选中.我局有8篇论文获奖。这标志着我局新闻报道工作已…  相似文献   

18.
去年11月中旬,河北日报农村部记者郝斌生同志用大信封给我传来两个复印件:一是发表在10月12日《河北日报》三版头条位置的新闻访问记——《田头三盼》;一是中宣部新闻局阅评组关于这篇报道的评介文章。实际上,在斌生没有寄来复印件之前,我就在《河北日报》上读过《田头三盼》了。这篇访问记在我脑海里留下很好的印象,当时就想写点感言,但由于其它原  相似文献   

19.
在众多抗击非典的报道中,《“让我听听女儿的哭声”》(原载《邯郸晚报》2003年4月29日一版,作者肖丹)脱颖而出,先是被河北省委宣传部评为抗击非典优秀作品,后获河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抗击非典新闻作品一等奖,之后又摘取了全国抗击非典优秀作品奖。我一直在想,这篇在当时并未引起  相似文献   

20.
逼出来的话     
没有想到,1991年我将65篇杂文结册的《热冷集》,有幸被推荐列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家图书目录。这事拽着我又把1990年以来写的61篇杂文随笔汇集出版。 本集杂文随笔,绝大部分是在《人民日报》、《半月谈》和《中国记者》上署名谈峰发表的。它们也如同我40多年来“爬格子”“爬”出来的其它杂文、新闻、通讯、报告文学和学术论文,写作的动因可分三类:一是奉命写的;二是人们希望写的;三是自己逼自己写的。初当记者时写的东西,属第一类动因者多,第二、三类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