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7年东亚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东南亚国家处于转型期。由于社会转型、危机影响、经济复苏艰难、腐败问题、缺乏民主基础和社会利益冲突等原因,一些国家领导人下台或面临政权危机,东南亚国家政局持续动荡。但东南亚国家局势动荡仍在可控制范围内,今后一段时期,东南亚整体局势不致出现大乱。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东南亚金融市场风起云涌动荡不安。这场金融危机深刻地暴露了“东亚奇迹”内在严重的问题,带给人们一些深刻的教训。因此深入思考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东南亚全的危机的原因这次东南亚金融动荡导致亚洲国家货币出现大幅度贬值,造成这次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主要是东南亚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同问题所致。l、经济结构调整滞后。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模式曾一度便东南亚国家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成了其它国家和地区仿效的对象,创造了“亚洲奇迹”。但是由于东南亚国家在…  相似文献   

3.
齐心合力共度难关──面对危机东亚各国官民在行动尚正从1997年7月以来.东南亚泰、马、菲、印尼等国相继出现严重的金融动荡,并迅即蔓延至日、韩等东北亚国家,酿成了一场东亚地区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风暴已持续半年有余,至今似乎仍未见底,使东亚许多国...  相似文献   

4.
动荡中求稳定张昌泰自3月份以来,在国际形势中出现了如下几个令世界瞩目的重要动向:一、关于朝鲜半岛局势近两个月来,朝鲜半岛局势依然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第一,朝鲜粮食危机仍在加剧。3月2日,朝方宣布,截至年初,朝储备粮仅有16.7万吨。自2月份起,人日...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的亚太局势决定了中国加强同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不仅具有必要性,还存在可能性。为了把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中国政府在处理东南亚问题时应当贯彻求同存异、睦邻互信的方针。  相似文献   

6.
中东北非政局动荡的深层原因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东北非政局动荡局势具有关键性影响,美国在这一地区推行"大中东计划",极力渗透美国式民主,宣扬"互联网自由",利用社交网络煽风点火,甚至直接武力干涉,导致动荡迅速蔓延和局势进一步恶化.西方势力干涉的目的是为其自私的战略利益、能源利益和国内政治利益.从这次动荡中,我们要认清西方势力是世界动荡的最主要根源,明白"政局稳定是国家发展基本前提"的道理.  相似文献   

7.
中亚在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对外交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中亚局势动荡不安。深入探讨中亚局势动荡的原因、现状、走势,以及对我国的影响,提出我国应对中亚局势的对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1997年7月以来,曾以其“经济奇迹”被世界银行树立为发展中国家榜样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再次为世人瞩目:一场始于泰国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地,并影响到韩国和日本。目前,这场危机已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为研究这场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对我国产生的影响和我们应从中得到的启示,1997年12月25—26日,国家教委社科中心“西方经济学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21世纪社会主义前景”课题组联合召开研讨会,组织部分在京专家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一、东南亚金融危…  相似文献   

9.
王晓 《华章》2013,(24)
一年多以来,中东北非局势动荡且至今仍在持续。这一乱局的演变是该地区政治、经济、社会等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长期作用的结果。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介入使得这一地区的局势更加复杂多变。动荡中的各国经济普遍下滑,民众的生活水平明显下降,宗教斗争不断加剧。这一动荡的持续,对中东北非地区乃至全球都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对国际格局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相似文献   

10.
地图     
百年史,朝鲜局南方周末7月31日2003年的朝鲜半岛,因为核危机而又到了一个剑拔弩张、和战存废的关节点。中国再次以“最重要的非当事人”身份登台亮相。这一次的应对成败,将回响长久:如果危机失控,半岛战事再启,中国难独安于核恐怖与地区动荡之外;而局势持续紧张,日本势必渔翁得利——乘机以国家安全为由,发展武备,甚至谋求核力量,恶化中国周边的战略环境。  相似文献   

11.
朝鲜半岛局势动荡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解决朝鲜半岛危机则考验着中国的外交智慧。在朝鲜半岛局势趋于白热化之际,中国启动了与朝合作大项目,这显然不是一种巧合,而是中国破解东北亚安全困境的尝试,也是一种在全新的安全观指引下的战略选择。加强该区域内的经济合作面临着巨大挑战,中国应该根据东北亚地区的特点在合作路径和模式方面寻求创新。  相似文献   

12.
1997年对于东南亚的几个国家来讲,既是东盟成立30周年的大庆之年,又是金融动荡、经济滑坡的大灾之年,自7月2日,泰国中央银行宣布放弃泰铢与美元挂钩政策,改为采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立刻引发金融市场剧烈振荡,泰铢兑美元的汇率当日下跌17%。进而波及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文莱,形成了影响全世界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据统计,从今年7月1日到11月27日,东南亚各国货币兑美元汇率的跌幅分别为:印尼盾49%、泰铢35%、马来西亚林吉特27%、菲律宾比索24%、新加坡元10%。同期,东南亚各国股市…  相似文献   

13.
统一后,越南面临经济发展困境。自1980年代后期开始,越南尽管进行了革新开放,但并没有实现经济上的根本好转。冷战结束前后,由于苏东局势动荡,越南经济发展的外部处境更加艰难。在此情况下,越南加大革新开放力度,逐步推行全方位开放战略。该文对这一战略的实施、成效及对越南在东南亚经济格局中地位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2009年,南亚国家出现了政局更迭、国内局势动荡、国际关系相对缓和等共同特点。南亚国家面临着稳定新政权、恢复国内经济、减少外部干预等共同任务。南亚地区暂时会出现一个相对稳定与和平的时期,热点问题将暂时不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前,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并呈现由经济领域向政治、社会领域传导,由欧元区国家向其他国家扩散的态势。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向银行业、非金融私营部门的传导十分明显,使欧洲核心国家银行业风险敞口不断扩大,实体经济萎靡不振;同时,主权债务危机引发多国政局动荡,民众不满情绪也持续升温。欧债危机对全球的影响也不断显现,直接冲击欧洲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量,并出现国际金融市场动荡、股市暴跌等一系列连锁反应。面对欧债危机及其蔓延趋势,需要各国联合行动,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其中"一揽子"方案、"隔离层"和"防火墙"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自2010年底突尼斯一些城镇爆发动乱,进而引发所谓的"茉莉花革命"以来,西亚北非诸多国家相继发生动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利用各种手段对动荡国局势进行干预,再次证明了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本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西方干涉主义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值得国际社会警觉。  相似文献   

17.
今年7月,泰国放弃泰铢紧盯美元政策,泰币汇率贬值,金融风波乍起,并很快席卷东南亚诸国。自墨西哥金融危机以来,金融市场动荡往往发生在经济发展业绩好的发展中国家,其深层次原因是,国际金融市场发生变化,而发展中国家经济政策、体制和结构有诸多不适之处。中国作为东南亚国家的近邻,应从这一动荡中得到启示:防止和治理金融动荡,不但需要政府加强监管,采取防风险措施,更要从国情出发,深化市场改革,稳定宏观经济,调整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8.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成为国际金融领域和现代经济的一个明显特征。 80年代拉美国家债务危机、1992年欧洲货币危机、1994— 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巴林银行”事件、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使整个国际金融市场和金融系统的动荡超出了金融监控部门的控制能力 ,造成金融制度的混乱 ,进而对整个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虽然东南亚金融危机没有对我国造成直接的影响 ,但我国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风险 ,银行的风险问题正迅速扩展到银行业的各个方面 ,对现行的金融监管提出了挑战。仅 1997- 1998年的两年间 ,我国共依法关闭了 4…  相似文献   

19.
近期,西亚北非多个国家发生局势动荡,一些国家的青年大学生在动荡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必须加强对中国大学生国情教育,抵制西亚北非外溢效应的影响。本文阐述了当前大学生国情教育必须把握的四个关键问题:第一,中国发展的成就大于存在的问题;第二,稳定发展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第三,中国与西亚北非的根本区别;第四,中国发展要抓住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20.
自1997年7月泰国宣布放弃主要与美元挂钩的一揽子货币联系汇率制,泰铢跌至历史最低点,爆发了货币危机,并迅速波及邻国,最后引发了几乎席卷东南亚、东亚的金融危机,极大地影响了亚洲和世界经济。这次危机告诫人们,金融风险、金融危机是威胁一国经济安全的重要因素,并随着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迅速传递到其他国家。我国内地虽未直接卷入这场危机,但我国的经济、金融与东南亚国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很多共同的特点,只是受危机影响的程度不同而已,同样存在金融风险,甚至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