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明末清初间,胡正言刻印的图书以纸墨精良闻名于世,除《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笺谱》和《印存初集》等书外,就知见所及,他还校刻了不少书籍,下边介绍的是其中传本较稀的二种。《精选古今诗余醉》十五卷此书为明末潘游龙选,范文光参,胡正言校,每卷分别由陈珽、顾梦游、郭雍园等十五人各订正一卷,选录唐李白以下至明崇祯间陈继儒诸家长短句,间有选家的评语。卷  相似文献   

2.
《印存初集》四卷,明海阳胡正言(一五八四——一六七四年)篆。开花纸印墨拦格,上格朱钤印文,下格墨刷隶书释文,书口有“十竹斋”三字。此本是胡氏辑录为明末清初名流所刻名号、斋阁及成语等印章,共收印七百零八方,纸墨精良,钤印本,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藏本。卷首有周亮工、王相业、陈丹衷、韩诗、杜浚和钱应金等六人序文,卷末有彭源、吴奇两篇跋文。周亮工序文署丁  相似文献   

3.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9,(3):132-132
河东先生集(两函十六册)线装16开定价:12 000元2019年1月出版宋世綵堂刻本《河东先生集》绝世孤罕,存无二帙,仅可在国家图书馆大型古籍展览中偶见踪影。民国十二年(1923),上海蟫隐庐曾据世綵堂本韩柳二集影印,即便此影印本,如今价格也已高至数万元,非常人可以企及。《中华再造善本》曾收录,印章套色影印,但大多被图书馆收藏,少量为个人所藏。十多年过去,市面也已不易得见。2019年,是柳宗元逝世1200周年。此次我们将原书高精扫描,  相似文献   

4.
殷璠是唐代文学家,他辑选盛唐时期广为流传的诗歌,编为《河岳英灵集》,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在书中,殷璠表达了独特的论诗观点,对各诗人的评论也较为中肯。《河岳英灵集》在流传过程中,经历了由二卷本演变为三卷本。介绍并列举了现存于世的宋刻本及明、清刻本等古籍版本,对《河岳英灵集》古籍版本的著录也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元稹是我国中唐时期诗坛上的一颗明星,有《元氏长庆集》传世,但唐宋间记载的百卷本(见《元稹墓志铭》《新唐书·艺文志》)、四十八卷本(见《宋史·艺文志》)、六十卷外集一卷本(见《郡斋读书志》)早已亡失,清人钱曾著录据北宋本校过的七十五卷十本(见《述古堂藏书目》)也不可见,其收存情况自然更无法知悉了。现流传的宋刻本有两种:一是浙刻本残存八卷,分藏在日本静  相似文献   

6.
三、元刻本元代刻书之风盛行全国,但传世的(《柳宗元集》刻本不多。经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有《增广注释音辩唐柳先生集》三种五部,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集部著录了五种,莫友芝《郘亭知见传本书目》集部亦著录了数部。(一)增广注释音辩唐柳先生集《增广注释音辩唐柳先生集》四十卷,《别集》二卷,《外集》二卷,唐柳宗元撰,宋童宗说注释,张敦颐音辩,潘纬音义,《年谱》一卷,宋文安礼撰,《附录》一卷,元刻本。十二行二十一字,小字双行同,细黑口,四周双边,北京、吉林市图书馆各藏一部。又一部,十二行二十一字,黑口,左右双边,北京、上海(不全)图书馆藏。  相似文献   

7.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七 :“《西野遗稿》十四卷 ,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李玑撰。玑字邦在 ,号西野 ,丰城人 ,嘉靖乙未进士 ,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是集前有何镗序 ,称玑文稿多毁于火。仲孙自茂掇拾其仅存者 ,裒为五帙授梓。此本多至十四卷 ,又崇祯中其曾孙九畴所刻也。”泽逊按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西野李先生遗稿》十四卷 ,明李玑撰 ,明崇祯七年李玉铉、李玉钺刻本”,河南省图书馆、江西省图书馆两家有藏。河南省图本缺卷十。卷二以下各卷卷端均题“丰城李玑著 ,栝苍门人何镗校订”。半页九行 ,行十八字 ,白口 ,四周单边。前有…  相似文献   

8.
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90年7月版李逸安、孙通海、傅信点校的《张耒集》乐府部分的《采莲子》:"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池。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新裙裹鸭儿。"为误收唐皇甫松《采莲子》二首之一(见《全唐诗》卷三六九第4154页),仅"池"作"迟","新"作"红"二字异。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纂的《全宋诗》卷一一五五第13031页张耒集沿袭其误。又《全宋诗》卷六一七第7321页李观集《渔父二首》之一:"八月九月  相似文献   

9.
《楚辞》异文零句之蒐集、考校,代不乏人。宋洪兴祖《楚辞补注》(简称《洪补》,中华书局标点本)所征异文,皆唐宋以前《楚辞》版本所存者,至为珍贵;朱熹《楚辞集注》(简称《朱注》,上海古籍社标点本)、钱杲之《离骚集传》(简称《钱传》,上海文瑞楼据光绪三十年南陵徐昌景抚宋本重雕本印行)所存异文,虽多出《洪补》,间有增益,盖亦出自唐宋以前版本而为洪氏所遗者。迨至民初,刘师培氏作《楚辞考异》十七卷(简称《考异》,收于《刘申叔遗书》),广征唐宋以前类书、字书及注疏等所存《楚辞》零句异文,可谓宏且博矣,虽有粗疏之处,而草创之功不可没。姜亮夫《重订屈原赋校注》(简称姜校,此书初版于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订本1987年为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亦杂征唐宋以前典籍所存《楚辞》零句异文,然悉与《考异》同,盖转录《考异》而未见任何说明,且刘误姜亦误;间有少许增益之事,亦无甚特色。唯姜校又执《文选》六  相似文献   

10.
《周元公集》,宋周敦颐文集及史料之合编,其成书、流传、版本诸事,今考辨如下。《四库总目》卷六十传记类存目《周元公集》提要: 周元公集十卷,编修朱筠家藏本,明周沈珂编。沈珂,吴县人,周子裔也。是集卷一为图像,卷二为世系年谱,卷三为遗书,卷四为杂著,卷五为诸儒议论,卷六为事状,卷七为褒崇优恤,卷八为祠墓诸记,卷九、卷十皆附录后人诗文。虽以集为名,实则周子手著仅五之一。今入之传记类中,从其实也。(中华书局拼版影印乾隆浙江刻本《四库全书总目》,下同。)又紧随本书,另有《周氏遗芳集》提要:  相似文献   

11.
《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著录四库底本共60种,其中9种是《永乐大典》辑佚本。子部杂家1种:宋谢采伯撰《密斋笔记》五卷《续记》一卷;集部宋别集8种:李流谦撰《澹斋集》十八卷、赵蕃撰《淳熙稿》二十卷(该书是誊抄的副本,不应算作底本)、陈元晋撰《渔墅类稿》八卷、包恢撰《敝帚稿略》八卷、舒岳祥撰《阆风集》十二卷、董嗣杲撰《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家铉翁撰《则堂集》六卷、连文凤撰《百正集》三卷。严格地说,《永乐大典》辑佚本之底本当为8种。  相似文献   

12.
余阙集明清二代屡经刊刻,题名卷数多有不一,其中九卷本为现存最早传本系统,题为《青阳先生文集》,然而诸家书目和研究对其版本的著录多有误判。本文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的五部九卷本为研究对象,通过版刻实物比勘与文本分析,揭示出上海图书馆藏本与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的原刻、翻刻关系,并论证历来被视为余阙集现存最早版本的正统高诚本当为弘治徐杰本。在重新鉴定九卷本版本的基础上,本文又考察了诸本之相互关系,进而推导出已佚高诚本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3.
明末清初,在钱谦益的鼓励奖掖下,钱龙惕、石林道源诸人开启了李商隐诗笺注之风。新发现的国家图书馆藏民国八年(1919)木活字本《大兖集》卷下所收钱龙惕《朱注李义山诗集序》、《复石林长老论注李商隐集书》等文,详载清初李商隐诗集钱龙惕注本、石林道源注本的成书过程及与朱鹤龄注本之间的关系,为重新考察清初李诗笺注提供了新的史料依据。钱龙惕在梳理古籍笺释"四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三难"、"三善"的笺释理念,为石注本、朱注本所承继,并对后世李诗笺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江西图书馆学刊》2022,(1):122-128
《熊峰集》的祖本是石珤亲自审订的稿本。皇甫汸在石珤去世后不久对稿本重新加以选编并刊行,是为明刻四卷本《熊峰先生文集》。梁维枢完整过录明稿本,并从中挑选出若干符合其文学审美趣味的篇目,是为明见君子阁抄本《熊峰集》。康熙初年,孙光?汇集各版本《熊峰集》及石珤佚文,重新加以删订、刊刻,是为清刻本《熊峰集》。清刻本后被收入《四库全书》,成为迄今最通行的《熊峰集》版本。国家图书馆古籍部有清抄本《熊峰集》二卷,其内容系抄录自明刻四卷本《熊峰先生文集》,大约成书于嘉庆至光绪年间。  相似文献   

15.
收录王艮诗文最全之本,刊印于明万历三十四年,此后王艮后人及门人弟子不断增补,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天启元年叶凤仪蠲资雕印《疏传合编》二卷,后附六卷本《心斋先生全集》,与年谱、诗文集并行于世。由于传世本王艮集均是在万历三十四年原本基础上增订,因此出现了各卷卷端著录不同的情况,这也反映出王艮集的结集成书过程。  相似文献   

16.
清乾隆38年(1773),根据安徽学政朱筠的建议,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了一部分当时罕存的宋元古籍,四库馆副执事金简用木活字排印出版了这批古籍,乾隆帝以“活字”不雅,改称“武英殿聚珍版。乾隆41年(1766)9月,将这部丛书颁行东南五省,并准许翻印,于是各地纷纷照本开雕,苏州、浙江、福建、江西书局、广东广雅书局先后出版,这六种版本通称作“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其中将武英殿的活字印本称作“内聚珍”或“殿本”,将地方印本称作“外聚珍”。下面拟将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的这几种版本的异同做些浅略的介绍。1刊刻时间和种类殿本在…  相似文献   

17.
今本《集古录跋尾》凡十卷,有跋尾四百二十篇,其内容"不独为玩好而已"(《集古录跋尾》卷八《唐韩愈黄陵庙碑》,以下引用此书只标明卷数、篇名),"因并载夫可与史传正其阙谬者,以传后学,庶益于多闻"。可见,订正史传、补充史料确是其集古题跋的宗旨和核心内容。顾炎武曰: 余自少时,即好访求古人金石之文,而犹不甚解。及读欧阳公《集古录》,乃知其事多与史书相证明,可以阐幽表微,补阙正误,不但词翰之工而已。  相似文献   

18.
敦煌写本白居易诗,为唐人手抄的一部相对完整的白居易作品,编号为伯五五四二。王重民《敦煌古籍叙录》著录,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影印(附影印宋本《白氏文集》后)。此卷袖珍折叶装本,存八页半,首载《寄元九微之》诗一首及元稹《和乐天韵同前》诗,以下载《上阳人》等《新乐府》诗16首(王重民著录15首,漏《道州民》一首),末首《盐商妇》仅存一行。此卷遇至尊空格,是唐人写本原式。王重民疑为《新乐府》在"当时单行之原帙",又《寄元九微之》诗(见于《白氏文集》卷九,即《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及寤而书适至兼寄桐花诗怅然感怀因以此寄》)"同为元和四年作品"(应为元和五  相似文献   

19.
《汉书·艺文志》中对于图书的著录,或以“篇”计,或以“卷”称,而当时图书的书写材料又简策缣帛并用,所以很长一个时期里不少人认为《汉书·艺文志》中著录的“篇”,是指简策书籍,“卷”是指缣帛书籍。例如,叶德辉在《书林清话》卷一中说:“帛之为书,便于舒卷,故一书谓之几卷。凡古书,以一篇作一卷。(《汉书艺文志》有称若干篇者,竹也;有称若干卷者,帛也。)”这种观点至今仍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明代从事雕版印刷业的书工自署"吴郡"者,现有十二例,兹录下:1.吴郡金纯甫书见万历三十二年刻本《檀弓辑注》二卷;2.吴郡顾檈写见明刻本《增订史记纂》不分卷;3.吴郡顾檈书见万历十年刻本《管韩合刻》四十四卷;4.吴郡高洪写见万历三年刻本《国朝名世类苑》四十六卷;5.吴郡陈怡书见正德十年刻本《大唐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