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佛山,我们立刻会想到黄飞鸿,想到黄飞鸿的踢遍天下的无影脚,想到工字伏虎拳、铁线拳、虎鹤双形拳。 提起佛山,我们会想起"佛山赞先生",想起腰马合一的咏春拳,想起黐手和木人桩。 提起佛山,我们也会想起李小龙,想起这位浩气长存武术家的革命性拳法,想到李小龙的故居…… 佛山,自古拳派众多,高手层出不穷。 佛山,早已以武成名。 怀着对这块土地和人物的钦敬,中华武术杂志、山东电视台和武林网组成联合报道组,走访了佛山的武术界……  相似文献   

2.
佛山少林派     
提起佛山,我们立刻会想到黄飞鸿,想到黄飞鸿的踢遍天下的无影脚,想到工字伏虎拳、铁线拳、虎鹤双形拳。  相似文献   

3.
鲁夫 《中华武术》2004,(12):6-7
佛山人很骄傲,因为这里出了令所有中国人骄傲的黄飞鸿和李小龙(李小龙祖籍顺德,顺德属佛山市)。所以佛山人有充分的理由举办他们的武术文化节,有丰富的内容充实他们的节日:参观李小龙故居纪念馆、中华民间武术论坛、南派武术精英赛、黄飞鸿李小龙电影展……而压轴大戏是首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  相似文献   

4.
中央电视台刚刚完成了《李小龙传奇》的拍摄;顺德李小龙研究会今年在三藩市举行了李小龙的纪念活动;就在几天前,我和李小龙纪念馆的黄馆长一起吃饭、聊天;今天,你(本刊记者王涛)又给我打来电话……很奇怪,他走后的每一天,都会有人跟我提起他,所以就算是我不想去想他,也还是会想起他。  相似文献   

5.
黄飞鸿,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一位广东民间充满传奇色彩的武林人物。他的家传洪拳功夫出神入化、世莫能当,被奉为武林一代宗师;他的“宝芝林”医馆悬壶济世、名扬天下。黄飞鸿的传奇故事更是数不胜数:“佛山无影脚,来无影,去无踪”,让人感到既熟悉,又陌生;一部接一部的黄飞鸿电影让人目不暇接,热血沸腾。那么,历史上真实的佛山黄飞鸿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轻轻掀开历史的神秘面纱,走近这位传奇英豪。  相似文献   

6.
《精武》2009,(2):I0002-I0002
黄满辉先生出生于武术世家,乃黄飞鸿武艺四传弟子,是广东省及广州市武术协会会员、广州武术协会洪家拳会岑村武术醒狮训练基地总教练兼拳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7.
佛山无影脚     
"球场本是比赛的场所,但突如其来的变故,却会把比赛变成闹剧,甚至是擂台,主角不但会有球员,甚至还会有观众。"佛山无影脚本是黄飞鸿的武功绝技,所谓"南拳北腿",南方的功夫通常是以拳术为主,注重的全都是以手、臂、腰为主要的套路,但却忽略了脚下的功夫。而黄飞鸿进行创新,把北方的一些脚的套路,也融入到南方拳里面。无影脚强调的是脚法,在以快制敌的同时,保证脚下方寸不乱,只有脚下沉稳才能出手敏捷,才能抵挡和消解外来的攻击。而现在,随着中西方  相似文献   

8.
振武 《武当》2004,(7):3-4
李小龙原名李振藩,1940年11月27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祖籍广东顺德均安上村。李小龙自幼好武,14岁拜在叶问师傅门下学习咏春拳,后兼习洪拳、白鹤拳、少林拳、潭腿等。但从他成年后定型的拳路来看,他精通掌握的传统武术当属咏春拳。李小龙17岁夺得香港校际拳击冠军,18岁移居美国后,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烟波浩淼的武林中,有一颗朴实无华的新星,深为中外武术爱好者所瞩目,这就是意拳。人们一提起武术,自然会想到少林、武当、外家、内家。而意拳即非内家、外家,又莫属少林、武当,乃是一种汲取众长而独树一帜的近代拳学。意拳没有套路和固定的招法,这是在我国众多拳家门派中绝无仅有的一例。意拳曾名大成拳,为我国一代意拳宗师王芗斋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李小龙的武术老师是香港一代詠春拳宗师叶问和精武元老、节拳名家邵汉生。然而,李小龙青少年时代曾受教或曾受益的其他武术老师的名字,恐怕就鲜为人知了。 李小龙曾向父亲李海泉学习过太极拳,向一位谭姓师父学习过洪拳,向一位不知名长者学习过蔡李佛拳,并向日本武术家大兵卫学习过柔道。他还曾向梁子鹏师父学习过内家  相似文献   

11.
逢年过节,每当我看到别人家父母带着孩子一起吃饭、一家团聚的情景,我就会想起以前爸爸、妈妈带着我们兄弟姐妹的日子,想起一家人在一起的情景。很怀念童年,很想念李小龙,也很想念爸爸和妈妈。  相似文献   

12.
李恺师傅,出生于中国上海,李小龙亲传弟子,实战派武术家。10岁时开始练习少林功夫和气功。13岁开始进行西洋拳击的学习,经过多年艰苦训练,于1948年参加旧中国第七届全运会,取得轻中量级拳击冠军。1952年留学美国,获电机工程学士学位,后又于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6年,跟随杨式太板拳传人董虎岭(董英杰之子)学习太板拳。1967年,正式拜师李小龙,学习截拳道。并成为李小龙在洛杉矾开设的“振藩国术馆”的首位注册学生。之前,李凯师傅曾达到柔道棕带、肯波空手道黑带级别。正是由于李凯师傅深厚的武术知识以及丰富的搏击经验,而被李小龙挑选为“后院训练对手”之一。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系统地接受了李小龙的训练。 1988年,李凯师傅被美国《黑带》杂志选为“黑带群英殿”年度名人,曾任“振藩截拳道核心”总会创会核心成员之一。为了弘扬截拳道,李凯师傅把大部分时间都投入了研究与教授工作,同时继续致力于中国武术(杨式太板拳)在美国的推广。 以下这篇文章来自他的网站,我们把他翻译过来,希望能够对一些传统武术家有些启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李小龙胞姐李秋源女土、胞弟李振辉先生不远万里,从美国加州赶回故乡佛山顺德参加纪念活动 深秋十一月,北方已是丹枫漫山、落叶金黄的时节。应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原顺德市)有关部门邀请,笔者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出席“魅力佛山·2004佛山武术文化节”暨李小龙诞辰64周年纪念活动,又来到了瓜果遍地、四季葱茏的岭南。  相似文献   

14.
提起黄飞鸿,人们很自然就会联想到武侠片中那个功夫超群、行侠仗义的大侠。以他为题材的影视剧已经超过百部,2001年这个记录进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然而影视剧中有关黄飞鸿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李小龙解码     
Robert  Wolff  史旭光 《中华武术》2006,(10):14-14
本文作者为一位哲学博士,《健美101》撰稿人,同时也是《李小龙:武者语录》序言的作者。曾被李小龙家人特准查阅李小龙私人武学笔记。相信他所描述的李小龙会和你以前认为的李小龙有着不同之处,且听他慢慢道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时光荏苒,李小龙宗师离开我们已整整28个春秋了,但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与他所创立的博大精深的截拳武道却永驻在我们心中,催我们奋发,伴我们同行。本文所写的是四五年前的往事,朝花夕拾,香远益清,请读者朋友跟我一道,前往西雅图——走近李小龙,沿着一代猛龙的足犯,去踏寻那如电如光的往事。  相似文献   

17.
李小龙截拳道思想探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龙堪称功夫哲学大师。如果我们单纯地把“李三脚”、“蔽目粘手”、“寸劲拳”等绝技视为截拳道,甚至望文生义,简单诠释截拳道为潜步接近或半路拦截的一种武道的话,我们就根本不了解李小龙,更不了解李小龙之所以博采众家之长,经过长年精益求精的潜修苦练而创立截拳道的初衷。 李小龙是这样的人:只要认为有用的东西就吸收过来,并不断发展更新的一种方法、思想和概念。如果我们沿着李小龙成长的足迹进行透视,会惊奇地发现,李小龙截拳道的伟大意义就在于:把“一定之规”的东西加以深化和提炼,从中抽出更精辟的而社会又更容易接受的东西,舍去一切冗长的论述,把广阔的思维空间留给了后人。这种截拳道不仅仅限于武术方面,同时也是我们人生的指导思想。那么,截拳道思想能冲出众多技击流派的荫庇,而闪闪发光,其奥秘何在呢? 1、战而胜之 就李小龙的体魄和动作,并不见有什么惊人之处。  相似文献   

18.
一般人都知道李小龙的拳技刚猛凶狠,却不知李小龙还有“柔”的一面。中国内家拳刚柔相济,截拳道源于泳春拳,诛春拳讲究刚柔相济,有“鹅手”训练——其实就是推手(柔化敌人来力,从而有效地发放敌人,“引进落空合即出”为推手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为永存振藩截拳道——这门由李小龙所创立的武道艺术,李小龙夫人琳达女士在“振藩截拳道核心”李小龙传记作家、研究家约翰·立托的协助下,从1997年开始,陆续整理推出了一套最新的经典李小龙著作——“李小龙图书馆”丛书。 “李小龙图书馆’(Bruce LeeLibrary)丛书计划出版12卷,全部根据未曾发表过的李小龙生前武学笔记、剪报册、接受电视广播采访的谈话录音及大量动作照片综合整理而成。 该丛书编辑者约翰·立托(John Little),是当今世界上最权威的李小龙传记作家、研究家、训练理论与哲学的整…  相似文献   

20.
一、右闪防拳左击面(图1) 对方左直拳向李小龙面部击打,李小龙见对方左拳接近面部时,速向右前闪身进步,躲开对方来拳,当对方左拳击空,调整身体的,速用左直拳击打对方面部,将对方面部击伤,使其后仰倒地。 要点:右前上步躲闪要及时,躲闪幅度不可太大,以对方左拳不及己身为度。左直拳还击面部要快速、准确、猛狠、有力。 二、左闪防拳右击颌(图2) 对方右直拳向李小龙面部击打,李小龙见对方右拳将接面部时,速向左前闪身进步,躲开对方来拳,当对方右拳落空,调整身体时,速用右直拳击打对方下颌部,使对方下颌被击而身体受撞,失去重心,后仰摔倒地。 要点:左前上步躲闪要及时,躲闪幅度不可太大,以对方拳不及身为度,右直拳还打对方下颌部要快速、准确、猛狠、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