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大连日报是大连市的党报。不久前的改版,大连日报增加了"非常诗画"专栏,让整个报纸活跃起来,得到了读者公认。"画中有话,诗融评论",非常诗画的出现,是《今日观点》的一大创新,一大亮点。"非常诗画"的漫画由著名漫画家、评论写手姜末针对今日热点问题所画,配诗是知名诗人兼评论家张嘉树因事缘画所评的诗话。  相似文献   

2.
书法和绘画本是两个不同的门类,虽然有书画同源之说,但在其各自的特征上有明显的不同。我们常见在国画上使用书法题诗题款,但将书法变成画,或将画变成书法便不多见了。漫画虽然形式多样,但将书法与绘画“嫁接”、“融合”,这种形式也是不多见的。近年来,我看到一些书法同漫画结合,即“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的作品。有人说是漫画,有人说不是漫画。我觉得,这些作品既有书法与绘画的艺术性、观赏性,又有漫画的幽默性、思想性、趣味性,它们具有漫画的性质,应该说也是一种漫画。  相似文献   

3.
布莱克在成为经典作家的过程中,其独特的诗画表达艺术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他对诗歌和绘画这对“姐妹”艺术的理解更新了艺术史上的传统认识,不仅转变了“以诗配画”,或者“以画言诗”的模式,更从两门艺术的时间和空间表达上寻求了突破。这一系列的革新奠定了布莱克作为经典作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新闻也可以这样来写?当人们早已习惯通过阅读标题,读导语,读正文等来了解发生什么的时候,用一幅漫画和一首诗来捕捉鲜活新闻、展现城市风貌的报道形式,无疑会让读者眼前一亮。这也是诸暨日报2003年8月新设的一个专栏带给读者的一份惊喜:“诗画互动,城市细节”,每日一期,天天出新。这  相似文献   

5.
《泾渭副刊》是法制周报的文艺性专版,其内容每每耐人寻味,发人深省。这个副刊充分体现了周报的特点和副刊编者所崇尚的文化品位,为该报增添了魅力,可谓“小家”中的“大家”风范。这里仅就《法制周报》1998年第823期至867期共45期的内容,浅谈《经清副刊》的几个特色。一、内容丰富,版面活泼。副刊有小小说、杂文、小品、散文、中长篇小说连载、漫画或诗配画以及“他山五”等栏目,内容较为广泛,人情世故都有展示。如回一6月份的“漫画”栏目,配诗文的馒画先后就有讽刺“监守自资”的《家贼须防》,有批评父母玩乐不顾上学孩子生活…  相似文献   

6.
师晶 《新闻世界》2003,(12):45-45
说起漫画,许多人可能会很“糊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知道电视里的叫卡通,小报上登的是幽默,大报上刊的是讽刺画,街面上流行是口袋书或成人绘画读本,而漫画是什么呢?翻开《辞海》,可以看到这样的定义:漫画,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其实,早在出现漫画这个名称之前,也有叫“讽刺画”、“滑稽画”、“寓意画”等  相似文献   

7.
卢兴 《大观周刊》2011,(21):96-97
通过对比柳宗元的《江雪》诗与范宽的山水画《雪景寒林图》得出诗画具有的同一性。一,中国诗与画中的形象都具有典型性。二,在表达意境时运用的虚实时比的手法具有相似性。三,无论诗还是画,对事物的关照绝不是”眼见为实”而是”神思”。中国人对于事物的观照是一种超脱肉体的精神上的洞悉。四,诗画作品都是创作主体人格的反映。探讨诗画的同一性,有助于更好的继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王海娟 《今传媒》2016,(6):151-152
时至今日,中国诗与中国画的友好关系依然相当突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评。这其中蕴藏着美学的价值,基于此而提出“诗画互补”,并对此作出一些尽可能深入的思考,以凸观诗画关系的重要性。破除长期以来建立在人们思想中诗与画之间的壁垒,达到诗、情、画、意并存,情气相宜,气韵相和。  相似文献   

9.
谈到苏武传神论的时候,他的(书都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是常常为人们所征引的。全诗如下: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边鸟雀写生,赵昌花传神。何如此两幅,疏淡含精匀。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过春?①这首诗由一位不太知名的画家所画的两幅“折枝图”,提出并阐发了两个相关的极为重要的美学命题,即:艺术表现中形似与神似的问题和诗画一律的问题。苏武认为,论画不能仅仅以形似为标准,还应该要求神似,如果认为只要把形貌画得逼真就是一幅好画,这样的看法就跟儿童一样幼稚;作诗…  相似文献   

10.
“意境”,在其作为我国文艺理论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形成之初,是用以评价诗品与画品的.只有对饱含“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的诗画佳作,古代乃至近代的文论家才称之具有意境.具有意境的诗画作品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很高的,通常总是情景交融、物我浑一,境象鲜明传神,富于启示力,意蕴深厚、隽永.我们读之、看之,从中体味到的,远远超过诗、画中描摹或勾勒点染的物象. 在文学艺术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意境”论的影响也深深地渗入到与诗、画处于同一文艺体系中  相似文献   

11.
报紙上一些評論、报道、諷刺小品和諷刺詩等,經常需要配漫画和漫画插图。这是一項很有意义的工作。对报紙来說,这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宣传方式,可以使版面活泼多彩;对漫画工作者来說,这种战斗任务干起来很带劲,创作上又灵活,可以配漫画,也可以配插图,伸縮性大,画起来容易上手。初学漫画的美术工作者可以从这类画的創作入手,逐步掌握漫画的創作規律。  相似文献   

12.
所谓新闻漫画,就是用漫画的形式来报道或评论新闻。漫画的发展和媒体、新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漫画的基本特征来看,广义上的新闻漫画既包括传统的报刊新闻漫画,这是目前新闻漫画的主体;也包括一些体现漫画的基本特征新形式漫画,如:flash漫画、互动动画等等。进入网络时代,网络以数字化、多媒体、互动、快捷等特征,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也给新闻漫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网络给传统新闻漫画带来新的变化2001年由中国日报网站主办,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协办的国内第一家专业新闻漫画网站——“新闻漫画网”(newscartoon.com.cn)开通,这是新…  相似文献   

13.
古诗词漫画也称古诗新画,是丰子恺先生早期的作品,他的第一本漫画集便是古诗词漫画。古诗新画将古诗的可感形象转化为漫画的可视形象,读此画既可欣赏陶情适性的古诗词,又可以欣赏赏心悦目的绘画,具有了双重的艺术效果。正像叶圣陶先生说的:“以前读这首诗这阕词的时候,心中也曾泛起过一个朦胧的意境,正是子恺的画笔所抓住的。而在他,不是什么朦胧的了,他已经用极其简练的笔墨,把那个意境表现在他的画幅上了。”丰子恺先生在谈  相似文献   

14.
史梁 《新闻与写作》2005,(10):23-24
所谓新闻漫画。就是用漫画的形式来报道或评论新闻。漫画的发展和媒体、新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漫画的基本特征来看,广义上的新闻漫画既包括传统的报刊新闻漫画,这是目前新闻漫画的主体;也包括一些体现漫画的基本特征新形式漫画,如:flash漫画、互动动画等等。  相似文献   

15.
正著名漫画作者方成说,漫画也是一种语言形式,漫画就是画思想。表现形式浪漫而无拘束,通过比喻、夸张、象征、寓意、概括等基本的创作手法,直截了当、酣畅淋漓地表达人们的情感,漫画历来具有巨大的战斗力。1898年7月19日,香港《辅仁导报》刊出香港爱国人士谢缵泰的漫画《时局图》,反映了当时的清政府任人宰割、国家处于危急存亡关头的现实。随后,中国人自己画的各类时事漫画在中文报刊上遍地开花,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新闻品种。改革开放以来,新闻漫画蓬勃发展,一些晚报、都市报纷纷创办漫画专栏或专版,刊登时事漫画,受到读者欢迎,但由于各种原因,党报开设漫画专栏和专版的依然凤毛麟角,漫画在党报的作用没有更好地发挥。2009年7月,新华日报编委会敏锐抓住新闻漫画快速发展的机遇,创办了漫画评论类栏目"漫说快评",以漫画配短评的形式,评点时事新闻,提升了党报评论的贴近性、可读性。  相似文献   

16.
之一:新闻漫画的网络空间 所谓新闻漫画,就是用漫画的形式来报道或评论新闻.漫画的发展和媒体、新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漫画的基本特征来看,广义上的新闻漫画既包括传统的报刊新闻漫画,这是目前新闻漫画的主体;也包括一些体现漫画的基本特征新形式漫画,如:flash漫画、互动动画等等.  相似文献   

17.
唐代诗人与画家的交往通常伴随着彼此艺术作品的互动,他们之间的互动大致表现为诗画相求、诗画相赠、诗画同行和诗画展演四种情形.这种互动不仅可以激发诗人和画家彼此的诗情和画兴,从而促进诗歌与绘画各自的发展与传播;更重要的是,这种互动直接启发了二者的结合,如后世往往在画面上题诗或在诗歌旁配画,这种风气如欲追溯其渊源,应与唐代的这种将诗歌和绘画搭配起来寄赠朋友的情感传递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8.
漫画是报纸上常用的一种形式,非常受人欢迎,象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华君武的政治漫画等,常是读者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因此,漫画成了报刊上一种受人欢迎的形象化宣传的形式。近来,翻开改刊后的镇江日报,出现了一种新气象,它开辟了《画中有话》新闻漫画专栏,给报纸的版面增色不少。《画中有话》新闻漫画形象生动,寓意深邃,及时准确地摄取  相似文献   

19.
新闻漫画是一种简笔而注重意义的画.漫画这个“漫”字,同漫笔、漫谈等的漫字用意相同。漫笔、漫谈在文体中大都随意取材.篇幅短小,语句精炼.漫画在画法中也可以说是一种随笔或小品.是一种画幅小,内容精的绘画。随意取材,画幅小,故宜于“简笔”.内容精.故必“注重意义”,所以“简笔”和“注重意义”是新闻漫画创作的两个条件。有些漫画作者,为了讲清道理.往往在画中写了许多文字.反而让人看起来很费劲,这绝不是一幅合格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7月21日《人民日报》8版发表了一则名曰《读报栏前》的“诗配画”,由华君武作画,池北偶配诗。漫画是两个读报栏的鲜明对比:一个贴报笑容可掬,好象在和知友促膝谈心,男女老少读者簇拥阅读;另一个贴报板着面孔象要发火,无人乐(敢)于问津,栏边杂草丛生。前者配诗为:“不说假话讲真话,没有官腔与虚夸。新闻信息多而快,评论文章笔生花。报喜报忧两不误,时弊歪风敢鞭挞。可读可亲又可信,叫人如何不爱它。”后者配诗为:“板起面孔架子大,语言无味干巴巴。文章不离党八股,新闻多是老掉牙。陈词滥调倒胃口,装腔作势忒肉麻。可疑可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