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巴金笔下的高觉新是封建家庭中的“长房长孙”,这种特殊的地位便决定了他的命运及他特殊的性格,因而在分析高觉新的悲剧性格时笔者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他的性格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怯弱,但他也有反抗的一面,即在妥协中有反抗.他受过“五四”新思潮的影响,清醒地认识到旧家庭和旧礼教是夺去他生命和幸福的罪魁祸首,但由于封建伦理的束缚及他自身对“家”的依恋,使得他在封建专制面前妥协了,成为一个“多余人”.  相似文献   

2.
吴明香 《考试周刊》2011,(56):35-36
巴金小说《家》中觉新之死的原因是他被封建家庭所束缚,以及深受封建家庭长子身份的毒害。为了维护和发展封建家庭的秩序,求得大家庭的和解,他不反抗,采取"作揖主义"和"不反抗主义"的态度来面对,最后只有牺牲自己来保全封建家庭。  相似文献   

3.
《家》是《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它所反映的是没落的封建家族制度的罪恶,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一幕“平凡”的人间悲剧。在《家》中,着墨最多,也最丰满、最感人的一个艺术形象是高党新。党新出生于一个处于没落的封建大家庭,长在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传统的封建教育和“五四”新思想都影响着他。长房长孙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文学大师巴金的小说《家》与日本近代自然主义作家岛崎藤村的同名小说《家》在中日文学史上分别占有重要地位。两部作品在相同题材和主题背后,隐藏着同中有异的文化结构。两位作家虽采用了不同的表现方法,但都从自传体角度阐释了封建家族制度的罪恶与根源,揭示了封建家族制度必然走向灭亡的命运,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形态和内涵。巴金的《家》承载着儒家文化的精髓,岛崎藤村的《家》则包含着神道与儒教相融合的多元文化的神韵。  相似文献   

5.
刘兰芝和焦仲卿是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的主人公,他们最终以死殉情,表达对封建礼教的彻底反抗。刘兰芝对封建礼教的反抗主要表现在对封建家长婆婆的反抗,对娘家兄长的反抗。焦仲卿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则突出表现在对母亲的反抗,反抗焦母给他设定的人生道路、爱情对象、家庭生活。二人反抗内容虽有不同,但他们共同高举反对封建礼教的大旗,向后人昭示了追求平等自由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封建旧家庭孤独痛苦的生活经历影响和对封建家族制度下人性扭曲的深刻洞察以及冷酷决绝的笔锋,形成了具有苍凉意味的张氏家庭小说。张爱玲通过对父权的沉沦,亲情的迷失,子辈的备受摧残等的审视,消解了传统观念中的"家",传达出强烈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7.
具有"人民作家"美誉的文学巨匠巴金,于上世纪30年代创作了"激流三部曲",《家》是其中的第一部,作品以19世纪20世纪初的中国四川成都为写作背景,真实再现了封建地主家族高公馆的兴衰历史。《家》中的高公馆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封建家族制度的缩影。整部作品贯穿了"出走"与"回归"两条线。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白话小说的奠基之作,文章对作品中关于封建礼教“吃人”的问题进行深入挖掘,指出封建礼教“吃人”所依赖的三种基本形式:封建官僚机构、封建家族制度、封建伦理道德,深入剖析“吃人者”与“被吃人”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从而增强读者对《狂人日记》深刻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金锁记》中曹七巧给人的印象是乖戾、疯狂、变态。本文拟从封建家族制度和冷漠的人际关系等方面入手,着重分析促使曹七巧性格演变的社会原因,为她的疯狂和变态找到注释。  相似文献   

10.
巴金的长篇小说《家》,是以“五四”运动以后,二十年代初期的四川成都地区的现实生活为背景,描写了在新的革命时期,一个正在崩溃中的封建宗法制大家庭的全部的悲欢离合的历史。作者以饱满的革命热情,以他对封建家族制度的深刻了解和丰富的生活积累,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在以高家为中心的封建大家庭里,刻划了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家庭中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把他们的不同命运和思想动态,从不同的角度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客观趋势,为旧制度敲响了丧钟。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描写封建家族历史比较成功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曹禺的剧作充满着浓厚的家族意味,尤其是在他的代表作《雷雨》、《原野》、《北京人》中,封建家族制度及其伦理道德造成了无数青年人生命的被摧残与毁灭,人的美好情感被剥夺,被扭曲后倍受煎熬,折磨的痛苦,而且也使正常的人性,人情在横遭蹂躏后一步步走向畸形变态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新文学小说是以揭露封建家族罪恶的《狂人日记》为开端的。由于许多投身于新文学运动的作家,带着一种刚刚摆脱旧家庭樊笼束缚的轻松感急切地扑向社会,视野的豁然开阔带来的新鲜感受,使他们没有回过头来用笔对他们最为熟悉的封建家庭作出全面解剖,所以,长时间内,封建家庭在新文学中最鲜明的影象,仍是鲁迅揭开新文学运动序幕时,同时揭开的迫害了“狂人”的封建家族的那一隅。直到1931年,文坛上才出现了新文学中第二部揭露封建家族罪恶的力作——巴金的《家》。《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鲁迅),《家》则集中暴露了封建道学特别是封建孝道的残酷性、虚伪性和反动性,并对它进行了无情的控诉和批判。  相似文献   

13.
巴金小说中的排比,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变化多端,有着鲜明的特点。在巴金的小说中,使用最多,效果也最好的,是由句中谓语构成的排比。《家》中的高觉新,是一个可怜的封建家族制度的牺牲品。高老太爷新死,为了避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和《家》在以反封建精神为核心的家族模式内诞生了贾宝玉和高觉慧这两个"觉醒者"形象。他们与封建家长对立,或直接或间接地寻找到自我的反抗方式;秉持进步的女性观及爱情观而步入殊途同归的悲剧;以"出走"反抗封建家族最终重新"回归"而彰显了"觉醒者"的时代特征与历时发展。  相似文献   

15.
《打渔杀家》是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程序四方面加以说明。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打渔杀家》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京剧传统剧目。剧中主要人物萧恩据传是梁山好汉阮小七的化名,起义失败后隐迹江湖,以打渔为生。恶霸地主丁员外勾结贪官吕子秋一再勒索渔税银子,经常对渔民打板子,逼赔礼,激起这位垂暮英雄反抗的怒火,他痛打教师爷,杀死丁员外。全剧表现集中“惩恶”这个主题,歌颂了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本课选的是第一场,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和封建政治的黑暗。2.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作为一个严肃的女性作家,在表现曹七巧变态心理和人格异化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入手:第一,被锁。将七巧推向悲剧深渊的正是金钱和封建婚姻制度及封建家族制度。第二,锁人。七巧在被“锁”的同时也“锁”住了亲生子女的幸福,她用她那锋利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连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当中,塑造了一系列富有典型意义的女性形象,通过这些形象深刻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礼教对女性的残害,从妇女的角度暴露了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表现了作者对于被压迫妇女的真切关心和同情。下面谈谈鲁迅笔下的妇女形象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作为一个严肃的女性作家,在表现曹七巧变态心理和人格异化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入手:第一,被锁。将七巧推向悲剧深渊的正是金钱和封建婚姻制度及封建家族制度。第二,锁人。七巧在被“锁”的同时也“锁”住了亲生子女的幸福,她用她那锋利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连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相似文献   

19.
汉末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计划有组织的反抗,也给在镇压人民反抗发迹的曹操提供了认识和警惕,他是中国封建统治者中最早对各种宗教信仰、方术迷信之术采取有效地镇压与限制、利用与改造政策相结合的封建统治者,也给历代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义和团运动中,一批长期与农民运动为敌的封建官僚,突然改变了态度,他们站在义和团运动一边,做出支持农民运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事情来。李秉衡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人物。他既对农民群众的反帝斗争有所支持,又积极反对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并最后死在抵抗八国联军的战场上。如何评价这样的封建官僚,成为史学界长期讨论的一大论题。有些同志认为,中国封建统治阶级支持义和团反对帝国主义是历史的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