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梁漱溟心理学思想研究》一书是柳友荣教授对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梁漱溟的心理学思想进行全面而深入研究的结晶。本文从五个方面对这部专著作了评价,并且认为这项研究代表了我国现阶段该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水平,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心理学“本土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本土心理学与心理学的本土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本土心理学是一种新兴力量,心理学的本土化最终体现为本土心理学。本文旨在论述本土心理学研究与心理学本土化的问题。探讨我国本土心理学研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及心理学本土化中的误区。  相似文献   

3.
本土心理学对一个国家来说极为重要,其中包含着强烈的自由和创兴精神,心理学本土化是建立本土心理科学毕竟的一个过程。本文从历史视域下对心理学本土化的发展进行研究,对建立多中心、多形式的心理学历史进行分析,并对新兴的多元本土化心理学例证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研究本土化评判指标——本土契合性与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基于此,从心理学本土化研究的评判指标——本土契合性含义出发,论述了心理学本土化研究的评判指标对我国当前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新心性心理学"摆脱了模仿、复制和跟随西方心理学的研究模式,是立足于中国本土文化的理论构建.它的核心内容由心理文化、心理生活和心理环境三部分构成."新心性心理学"对中国心理学研究的变革意义在于:它开创了中国心理学原始性理论创新的先河,推进了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研究的进程,更新了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式,打开了实证心理学自我封闭的边界,标志着中国心理学正在从依附走向独立.  相似文献   

6.
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学本土化在中国的开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起始发展阶段和失去规范阶段。目前心理学本土化的研究虽然已经得到了一些成就,但是在研究方法、理论构建和心理学科学观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心理学本土化的发展未来方向是:树立科学的“大心理学观”;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研究取向与研究方法多元化,研究内容的本土化;本土心理学的研究深入化。  相似文献   

7.
梁漱溟作为20世纪新儒家的开山人物,对心理科学学有着自己深刻独到的理解。他认为,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具有核心或中枢作用的“中间学科”;心理学的学科地位应尊为“百术之首”;“心与生命同义”是梁漱溟的心理实质观;发生的研究法、独知法和物观法是梁漱溟理论中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辅助研究方法有返求事实法、东西比较法、注重考据法等。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心理学是在20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女性主义运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其主要特点就是以女性的视角来审视主流心理学。当前,西方女性主义心理学在我国"水土不服",我国本土的女性主义心理学研究尚不充分,致使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主义心理学迫在眉睫。因此,立足于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结合当代社会文化发展,从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本土化入手,并借鉴西方科学的研究方法,探寻我国女性主义心理学研究本土化的路径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心理学本土化过程中,为了探究中国人特有的人格特点和心理活动规律,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心理学研究者应针对中国人心理、行为的实际状况,进行切实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肩负起建立中国本土心理学的重任。为此,倡导中国心理学研究者要树立明确的本土化研究意识。  相似文献   

10.
偶读柳友荣先生的近著<梁漱溟心理学思想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以下简称<研究>),很有感触.<研究>不仅是中国心理学史研究一部力作,而且还有力地推动了本土化心理学研究进展.<研究>乃先风之作,厚积薄发,自出机杼,别具风味,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论特点.  相似文献   

11.
梁漱溟的文化民族主义内涵丰富、意蕴深厚。他不仅对传统文化充满信心,以复兴传统文化为己任,对西方先进文化也有极大的包容性,并致力于乡村教育以改造国民性。在对民族和文化的双重危机的体认中,梁漱溟衍生出对民族国家和文化前途的强烈的忧世情怀。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民族主义成为解构梁漱溟思想的基本点。  相似文献   

12.
梁漱溟认为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不是政治或经济问题,而是文化问题。文化是其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出发点。可以说,梁漱溟的经济思想是在文化观指导下构建的,其文化观是经济思想的理论基础,而经济思想是其文化观在经济领域的具体呈现。梁漱溟的经济思想内容丰富,视野独特,具有很大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于教育救国的共同目的,为解决中国农村极为严重的衰败问题,乡村建设运动应运而生。晏阳初领导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和梁漱溟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是当时乡村建设运动中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两个派别。晏阳初和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晏阳初是基于平民教育的原则采用三大方式进行四大教育,从而进行乡村系统改造;而梁漱溟则是从文化复兴中国的角度,着重于建设一种新的社会组织。他们的乡村建设思想对当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梁漱溟的哲学思想源于中国儒家、西洋派哲学和医学三者,把整个宇宙看成是人的意欲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把人类文化划分为西洋、中国和印度三种类型。梁漱溟以“意欲”为着眼点考察比较了这三种文化,提出了别具一格的“文化三路向”说,即意欲向前的西方文化走第一路向,意欲调和持中的中国文化走第二路向,意欲反身向后的印度文化走第三路向。他同时又提出“世界文化三期重现”说,坚信中国文化必将重光于世界。  相似文献   

15.
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的文化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漱溟大胆地走向社会,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它所开展的乡村建设运动,是企图解决传统化与现代化关系问题的一次尝试。尽管他的尝试最终未能获得成功,但是他对传统化与现代化这一命题的揭示,以及对传统化在现代社会中价值的肯定,对于我们今天的研究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胡适和梁漱溟的中西文化现有相同或相通之处:他们都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缺陷困而必须进行革新,对传统文化都有肯定有否定。同时,他们在如何评估西方文化、如何革新中国文化的问题上又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他们对中西文化冲突问题的探索既有种种缺憾,也不乏真知灼见。研究、比较胡适、梁漱溟的中西文化现之长短得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梁漱溟的佛学文化观是以佛教唯识宗的哲学为基础的 ,他通过对唯识宗的分析 ,建立起自己的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 ,并以此作为评判西方、中国、印度三大文化的理论基础和方法。除了用唯识宗的哲学建立起一套理论体系之外 ,梁漱溟还将佛教哲学与西方哲学从性质上做了根本的区别。他认为西方哲学的研究在于求知 ,而佛教哲学的研究在于求无知。因此 ,佛教哲学与西方哲学为根本不同的哲学。梁漱溟崇尚佛教唯识宗的目的 ,旨在宣扬直觉主义。因为在他看来 ,只有直觉才能认识宇宙本体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视科学精神为社会进步、新民强国的内在动力。1904年至1922年间,梁启超多次论述科学精神,积极实践在中国培育科学精神、普及科学方法、为科学营造社会文化氛围的理念与行动,构成其关于科学精神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9.
梁漱溟的生命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漱溟以“生命”“自然”为根本观念,生命观是梁漱溟思想的核心。梁早年笃信佛学认为欲望是人生的一切,由于有限的人生不可能满足无限的欲望,所以人生基本是苦的。受其父亲和当时西化浪潮的影响,他又从佛入儒并认识到,苦与乐与欲望无关,而全视乎生命的活泼流畅。生命是动的是活的相续,人生的意义在于创造,人能创造是因为人有“心思”,但“心思”仅作用于外在世界,对人的内在生命不起作用。梁的生命观受柏格森的影响甚大,但将生命归结为意欲却有失偏颇,而意欲与理智也很难分开;强调人生应向内追求固然不错,但任何生命意义的设置和实现都不可能离开自己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与自然,且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内在于人的生命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