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了《新闻战线》第6期的《也谈“稿外功”》一文,笔者颇有同感,但觉得把用“稿外功”的原因全推在通讯员身上,有失偏颇。某些通讯员热衷于用“稿外功”,固然有其主观原因,但“稿外”的气候环境对用功者也不无影响。如果编辑等工作人员不吃“稿外功”那一套,对用“功”者和不用“功”者的稿件同等对  相似文献   

2.
1995年11月7日解放日报第四版刊有一篇题为《涉嫌谋杀拉宾凶手兄弟被捕》的新闻稿。笔者觉得,这则标题上“兄弟”二字及内文中“……这名嫌疑犯叫哈盖·阿米尔,是4日向拉宾开枪的凶手伊格尔·阿米尔的兄弟”一句中“兄弟”一词的用法,都有值得商榷之处。首先,它不符合“书面用语”的规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兄弟”一词的解释之一确为“弟弟”,但注明只能作“口语”用。然而,当它上了报纸,显然就成了“书  相似文献   

3.
我们“市报评报组”的同志,阅读了1987年9月到12月的四个月《常州日报》,在1月16日下午进行评议。大家就报评报,谈一点观感,很不深刻,也不全面,仅供参考。《常州日报》作为市委的机关报,有如下  相似文献   

4.
来函照登     
《新闻记者》编辑部: 贵刊第5期发表了陈谈强同志对我去年在贵刊“记者的报告”栏的一篇消息的批评文章《也谈<三次冲击>引来的冲击波》,我就此作几点答复: 一、我写的是消息,不是论文,因而欢迎对消息报道的准确性提出批评,可是批评文章说:“陈力丹忠实于意见书的主旨”,即承认我没有歪曲当时评报者的意见。批评文章一开始就说:“陈力丹同志是借新华社这篇评述新闻和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在波浪冲击中前进》发表后,报社内部评报栏的‘一份份批评性的评报意见书’来  相似文献   

5.
近读报纸一则资料,《新民晚报》的副刊名《夜光杯》始于1946年5月1日。当时在启用此刊名时曾专门有一发刊词,其中对稿酬支付时间作了具体规定:“半月结付一次。”笔者认为:“半月结付一次”稿酬好。由此联想到目前结付稿酬的状况,大多数是两三个月,有少数甚至四五个月。依笔者愚见,一个  相似文献   

6.
看了《新闻战线》第6期的《也谈“稿外功”》一文,笔者颇有同感,但觉得把用“稿外功”的原因全推在通讯员身上,有失偏颇。某些通讯员热衷于用“稿外功”,固然有其主观原因,但“稿外”的气候环境对用功者也不无影响。如果编辑等工作人员不吃“稿外功”那一套,对用“功”者和不用“功”者的稿件同等对待,那么,“稿外功”再硬,也派不上用场了。其实,对生人、熟人,送稿、寄稿一个样的编辑大  相似文献   

7.
三、禁用生造词汉语词汇是极其丰富的。在写作时,尽可以选择、调动它来为我们的报道服务。但所选择调动的词汇,只能来源于词汇仓库,来源于长期的积累,而不能随意生造一些别人看不懂的词。别人都看不懂,何谈通俗? 生造词由来已久。大家都还记得鲁迅先生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一文中谈到的那一条:“不生造除自己之外,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也特别引了这一条,他说:“我们‘生造’的东西太多了,总之是‘谁也不懂’。句法有长到四五十个字一句的,其中堆满了‘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许多口口声声  相似文献   

8.
《科技与出版》1993年第6期刊登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卢慧筠先生的文章《也谈“象”与“像”》,文中转载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90年10月21日作出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1.“象”、“像”的内涵分别是: [象]①一种哺乳动物:大象。 ②形状。作名词性词素构成的复合词。例:现~,形~,印~,迹~,假~,表  相似文献   

9.
《工人日报》2000年11月30日第3版,即《新闻评论》版头条“社评”文章《我们能守住道德底线吗?》,在论述“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无不与道德伦理的沦丧密切相关”时有这么一句:“卖淫、嫖娼,即便在历史上,也为人民所不耻,今天却又在各地悄然登场,这还称不上是道德伦理的沦丧吗?”这里的“不耻”一词,笔者以为“本报评论员”的理解有误。查《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并无“不耻”一词,却有“不齿”条目。时“不齿”一词的解释是“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人所~”。这个意义,恰好符合《我们能守住道德底线吗?》一文所论之意,即“卖淫、嫖娼,即便在历史上,也为人们所‘不愿提到(鄙视)’”。  相似文献   

10.
报刊差错5例     
张港 《今传媒》2003,(6):77
“巡狩”不是“狩猎” 《光明日报》7月2日B3版,《古人的智慧》第四段开头:“《汤问》中说:周穆王西巡狩猎时,碰到能工巧匠偃师。” “巡狩”是一个词,“狩猎”又是一个词,而这里却将两个词捏到了一起,成了“巡狩猎”。 《列子·汤问》的原文是“周穆王西巡狩,越昆仑,下至弇山。反还,未及中国,道有献工人名偃师,穆王荐之。”并没有一个“猎”字。“巡狩”又作“巡守”,《孟子·梁惠王下》“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巡狩”就是天子到下面去巡查,与打猎主事并无关系。  相似文献   

11.
人们虽然大都经过了普法教育,又有许多法律和法学词典可供查考,但郑重其事地误用法学名词者仍不乏其例。比如今年前3个多月笔者读报中发现的例子: 误用“罪犯”一词。因:“紧紧抓住歹徒……咬住罪犯的手不放”(1月2日人民日报四版《王立国斗歹徒英勇献身》)。“罪犯”的含义是:“被法院定罪处刑,而且判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人。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以前,任何刑事案件被告  相似文献   

12.
《今日谈》是人民日报诸多言论栏目中篇幅最短小的一个。虽然它篇幅最短小,但却有三个特别之处。一是“资格”很老,已经坚持了14个年头。现在很多报纸都办了微型言论的专栏,但大多不及《今日谈》历史长。二是“机缘”颇好。人民日报一版是寸金之地,稿件之拥挤可想而知,唯独《今日谈》被格外厚爱,14年来一直被固定放在一版下方位置,加框处理。三是“人望”较高,历次读者评报,《今日谈》总是受到颇多褒奖。尤其是,读者为《今日谈》写稿的热情始终没有“疲软”过,平均每天总要有半百之数的来稿,常年都是如此。《今日谈》由人民日报评论部编辑,而评论部的同志又须以写作社论、评论员文章为其要务,再加上这个栏目编的年头多了,编辑难免有些“疲”,多少有点“当局者迷”的困惑,老是问自己:这个小言论  相似文献   

13.
指称新闻采写编评者的“记者”一词,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进入中文报刊,并被普遍使用,但最初主要指报刊的评论写作者而言。在这一过程中,日本报刊“记者”一词的使用和松本君平《新闻学》一书的汉译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树荫”,还是“树阴”?问及这一问题,恐怕人们十之八九要回答:是“树荫”。这有笔者对1998年以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两大报纸使用“树荫”和“树阴”情况所作的概略统计为证:1998年1月1日至2002年8月15日,《人民日报》使用“树荫”一词的文章共有90篇,而使用“树阴”的仅有3篇;《光明日报》使用“树荫”一词的文章共有43篇,而使用“树阴”的也仅有3篇。根据这样的词频高低状  相似文献   

15.
拙作《试论跨文化传播的新闻价值观》(载《新疆新闻界》1996年第1期,以下简称《试》文),首次涉足跨文化条件下的新闻选择标准这一研究领域,随后,阎建设同志撰文《也谈跨民族文化新闻传播》(载《新疆新闻界》1996年第3期),对笔者的一些观点作出了否定性的结论.笔者认为:跨文化传播目前在我国尚未得到系统的研究,而跨文化新闻传播更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笔者真诚地欢迎进行商榷的任何文章,这将有利于更加严密、科学地界定课题的概念与范畴体系.本文试图就阎文的结论进一步谈谈自己的观点.一、关于基本概念问题1、“跨文化传播”与“跨文化新闻传播”首先,从概念名称上说,笔者在《试》文中的确没有明确使用“跨文化新闻传播”一词,但这并不足以证明它“把跨文化传播当作跨文化新闻传播”.理由有二:其一,与“跨文化新闻传播”并列的概念还有“跨文化艺术传播”“跨文化政治传播”“跨文化经济传播”等等,它们都不涉及“新闻”价值问题,惟有“跨文化新闻传播”才存在“新闻”价值问题.《试》文之所以用“跨文化传播的新闻价值观”一词,而没有使用“跨文化传播的艺术价值观”或“政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等等,足以说明作者是把自己所讨论的价值问题,界定在跨文化的“新闻传播”领域之内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谢伋是两宋之际的重要文士,南宋初期寓居台州黄岩,并写就《四六谈麈》.该书与王锃《四六话》一道,共同开创了“四六话”这种骈文批评新形式,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有重要价值.与《四六话》相较,《四六谈麈》涉及文体更为丰富,阐析论断更有识见,摘句撷英自具别裁,呈现出独到之处,但也存在摘多评少、推阐不细等逊色之处.两书各有优劣,互见瑕瑜,我们在肯定《四六话》开山之功的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四六谈麈》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北宋女词人李清照有一篇辞锋锐利的《词论》传世。《词论》明确提出词“别是一家”,对北宋许多重要词人都提出了批评。《词论》的诗词分野观,后世争论很多,而且以否定的意见为主。事实上,如果能对《词论》区别诗词的用意作进一步廓清,并分析一下它何以在北宋时代由一位女词人明确标举,就很可以避免过分绝对化的论断。 论者一般认为,《词论》提出了关于词的五个标准:一、协律;二、铺叙;三、典重;四、情致;五、故实。但《词论》文义的核心在“协律”。所谓“铺叙”、“典重”等标准都  相似文献   

18.
常见体育新闻的标题喜用“征服”一词,但“征服”是可以随便用的吗?我看不能。比如二李(李铁、李玮峰)去英国踢球,首次上场,上海劳动报8月5日就用了一个大标题作报道:《二李亮相征服埃弗顿》其实,文中所述二李上场,各有表现,李铁略好一些,但也有失误,如此而已,标题上就用了“征服”一词,看来记者是被“征  相似文献   

19.
新华社广州5月5日一则电讯稿称 :“以往 ,节假日外出旅游似乎是广东本地人的专利 ,但今年‘五一’期间 ,越来越多的广东外来打工仔、打工妹也背起行囊纷纷外出游玩……”笔者觉得文中的“打工仔”一词不妥。“打工仔”一词 ,不知始于何时 ,笔者未作考证 ,但这是外来打工人员的别称 ,又是带有歧视性称呼则是明白无疑的。考查“仔”词系多义词 ,亦作崽 ,系粤方言 ,儿子 ,幼小的动物 ,后引伸为骂人的口头语 ,如烂仔等。这种歧视性用语屡见报端 ,则太不应该了。市场经济条件下 ,不少农民兄弟离开赖以为生的“黄土地”、“黑土地” ,涌入城市“…  相似文献   

20.
新闻评论文集很多 ,网络评论文集却几乎没有。一本汇集了东方网原创评论精华的专集《眉批天下事》 ,已于东方网开通一周年之际的5月28日正式出版。“今日眉批”是东方网的品牌栏目 ,也是网络原创评论的先行者。这个栏目由特约评论员队伍专门供稿 ,还吸引了不少网民自由参与。它刊登的原创评论秉承评论性文章精辟、严谨和战斗性等特点 ,显示了东方网发布新闻的权威性、及时性 ,更发挥了互联网互动性和宽容性等优势。《眉批天下事》一书选取“今日眉批”的精华200余篇 ,共分10个部分 ,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体育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国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