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国际背景下的我国科学与工程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与工程教育(SEE)是提供科技人力资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保证.本文在综合欧美以及联合国的最新相关资料基础上,从大学本科适龄人口、学科分布、科学与工程教育的学位授予,以及女性参与等方面,评介全球SEE的基本状况,揭示我国科学与工程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从国际竞争视角提出我国加强SEE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自《新一代科学标准》发布起,美国科学教育的重点开始转向"科学与工程实践",此后各州先后对本州的科学课程进行改革.研究以2013年至2020年间美国50个州颁布的科学课程标准为对象,以"科学与工程实践"为视角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在各州科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及呈现方式,探讨实践的可能途径.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州的科学课程标准都突出了"科学与工程实践"的理念;"科学与工程实践"的内涵丰富,包括二元活动观,支持学习的技术观、工具观和方法观.各州在实践活动的要素和进阶设计等多个方面既有共性也存在差异,由此体现不同州对于"科学与工程实践"的独特理解和多元化的实践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学生独立完成研究项目能够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技能,我国应把促进学生研究项目竞赛的发展作为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分析了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其发展历程中的关键因素,为我国相关科技竞赛的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软件开发与应用能力在高等教育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应用专业软件解决地下水环境中的实际问题,成为本科甚至是研究生教育模式改革的需要,更是培养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的需要。本文结合桂林理工大学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中软件教学课程的建设与推广实例,总结分析了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软件课程建设、内容以及存在问题,对比分析不同毕业需求下需要掌握的主要专业软件,为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与实践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基于社会发展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深入分析了当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提出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具体包括强化学生学习意识;加强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建设教学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6.
网上教学平台是基于互联网实现网上教学的必要条件。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有必要开展网络平台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可以提高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模式创新,对该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教育与职业》2008,(7):41-42
1月27日,由中华职教社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温暖工程与职业教育创新--非政府组织在构建社会化职业培训体系中的功能与作用研究"开题会在云南昆明举行.该课题旨在推进和创新温暖工程培训模式与方法,促进温暖工程的持续健康发展,探索群众团体与非政府组织参与职业培训的模式和经验以及就构建社会化职业培训体系向政府有关部门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8.
刘胜  刘心  田凯 《教育教学论坛》2013,(46):216-217
在概述当前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中需要重点研究和阐述的几个问题,探讨进一步推进学科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种业发展现状和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现状的调研发现,在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中存在就业质量不高、学科建设支撑不足、专业特色不鲜明等问题。应通过调整学科研究领域、扩充专业内涵、加强校企合作、创新用人机制等措施,提高新形势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从学术思想史的视角出发,提出自学习科学创建以来,学习研究在三十年间经历了三次重大转向。第一次是让学习研究“立地”的“方法学转向”,以“基于设计的研究”的提出为标志,缓解了百余年来教育学与心理学之间的紧张关系,为学习研究走向统一提供了一个“脚手架”;第二次是让学习研究“顶天”的“基础研究转向”,以教育与认知神经科学崛起为标志,向基础研究下沉,并对实践产生了正反两方面影响。现在即将迎来第三次重大转折——学习研究的“工程转向”与学习工程的崛起。该研究提出,要从前两次重大转折中把握学习研究的未来走向,推动学习工程的崛起和可持续发展,既要基于“基于设计的研究”的工程隐喻,实现科学思维向工程思维的转换,促进学习研究中科学、技术与工程的一体化发展,又要直面学习研究从基础科学向应用实践转化面临的挑战与伦理问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予的力量跨越二者之间“过于遥远的桥”,从而缓解“顶天”与“立地”之间重新浮现的巨大张力。  相似文献   

11.
中英植物在表达文化内涵方面有许多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英汉两种文化在自然环境、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及审美观念等方面的不同.了解这些有利于加强文化交流、消除误解,使人们相互更好地理解、沟通.  相似文献   

12.
英国的教育在世界上有口皆碑。尖端超前的研究领域、国际认可的学位学历、科学高效的职业培训等早已文明全球。英国的剑桥大学建校以来,己培养  相似文献   

13.
定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是比较容易混淆和不容易掌握的语法现象,笔者根据教学中学生反馈的问题和经验总结,从两个方面就这两个从句进行对比论述,旨在抓住要害,辨清异同.  相似文献   

14.
转型国家和地区的腐败与反腐败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是一国政治、经济、文化、司法情况的侧面反映。俄罗斯、韩国、台湾等转型国家和地区民主政治发展中腐败放量增加,既有腐败的一般性原因,更有转型期制度约束缺失下政治分权导致腐败切入点分散化、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下权力设租和寻租恶性循环、传统政治道德体系解体下公职人员从政心理发生裂变等特定因素的推助。我们必须看到导致腐败的因素会随着问题被暴露以及社会寻求完善的民主与法制而发生改变,民众的民主监督技能也会因民主的教育而大大提高。对于转型国家和地区民主化发展中不断上演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乱,我们不能在一种幸灾乐祸的心态下固步自封,停止民主政治发展的探索,更不能背离民主。需要借鉴当代民主理论的研究成果和民主实践的经验与教训,顺应本国的国情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垂正确制定未国臣章政治发展酌方略有莳揭制叔力腐败  相似文献   

15.
北方高校由于处在高纬度地区,冬季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存在诸多局限性,冬季体育教学主要以冰雪项目为主.北方高校冬季开展冰雪项目具有场地、师资队伍等有利条件,但也存在学生体育意识不强、课程设置单一、教学内容枯燥等问题.不断丰富冬季体育教学内容和培养学生参与冬季体育项目的兴趣是开展好冬季体育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密切关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跟时代发展、增强实效性和针对性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理论,做到理念创新、内容创新、途径创新和队伍建设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及教师调配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3月21日至25日,江西省教育厅会同省人事厅、省编办和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一行5人组成调研组,就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及教师调配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江西省“以县为主”管理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的体制基本确立;通过核编定编,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进一步精简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招聘录用、调配交流等的管理职能尚待进一步到位;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偏紧,学校班额过大,教师工作负担过重;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的矛盾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Japanese and Scottish cultural and ideological expectations about the role of parents and communities in schools are examined. Findings from three case studies of a Japanese school, a Scottish school and a group of Japanese parents sending their children to a Scottish school show that there are clear policy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ese differences reflect each country's problems and the purposes of the educational reforms that have been introduced and the different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 two systems. The policy differences in the two systems and how these are translated into practice are examin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rents and the wider school community. It is argued that what is missing from the policy and practice context in both countries are the resources to enable teachers, parents and other members of the community to work as equal partners.  相似文献   

19.
Differences in Pride and Shame in Maltreated and Nonmaltreated Preschooler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xpression of shame and pride in maltreated and nonmaltreated preschool children. 84 4–5-year-old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42 had a history of child maltreatment and 42 served as matched controls. Children were presented with easy and difficult tasks and their emotional responses of shame and pride were observed. No shame was shown when subjects succeeded on the tasks and no pride was shown when they failed. Maltreating mothers offered more negative feedback, particularly to their daughters, than nonmaltreating mothers. Maltreated girls showed more shame when they failed and less pride when they succeeded than nonmaltreated girls. The relation between differential socialization practices and the self-conscious emotions is explored as it relates to observed gender differences in emotionality and self-concept.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xamines trends in social class inequalities in young people’s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nd HE entry between the mid‐1980s and the end of the 1990s in England and Scotland. Using time‐series data derived from the Scottish School Leavers Surveys and the England (and Wales) Youth Cohort Study, changes in both absolute and relative social class differences within and across the two countries were analysed through the use of a series of ordered logi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cotland has higher educational attainment rates but also higher social class inequalities than England. Moreover, while in England social class inequalities at upper‐secondary and tertiary level have declined over time, in Scotland no evidence of such trend has been found. The conclusions highlight that possible explanations for these patterns reside in the different features of the two education systems and in the remarkable educational success of the Scottish middle cla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