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先生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说的“乐之”就是说要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展开快乐而主动的学习.这样他们所取得的学习效果才能事半功倍。现代教学非常关注在学生智力活动中非智力因素的调动.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快乐教学”理念.指出要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态、积极的情感来展开主动探究活动.享受到学习所带来的乐趣。这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改变往日枯燥单调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大教育家孔子曾将学习分为知学、好学和乐学三个层次,强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认为乐学是一种最高层次的学习热情,只有进人到乐学这一层次,才能使人做到在学习上自强不息。可见学生有了对学习的热烈感情,就会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探求新的知识,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顽强地克服各种困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既然情感与学习有如许的关系,那么它对写作的重要性也就显而易见了。一、情感决定着作者对写作材料的占有和把握情感决定着作者对材料的感知。古人对此曾有精彩而形象的论说:“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  相似文献   

3.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在学习的“知之”、“好之”、“乐之”的三个层次中,“乐之”是最重要的,学生只有乐学才能真正学得好。从教以来,一直都保持着自己的教学风格,虽然所教的学生不能保证次次考试都考第一,但成绩都是令人满意的,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自己能促其乐学。  相似文献   

4.
孔子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强调教学要做到使学生“好之”、“乐之”,也就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指个人因对客体的积极的爱好倾向所产生的情绪紧张态度。兴趣也叫求知欲,往往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源泉。一个学生如果对语文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如饥似渴地钻研,就会专心致志地听讲,就会认认真真地完成作业,其学习潜能就会充分地挖掘出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浓,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越高,语文成绩就越好。这是无庸置疑的教学规律。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5.
王艳明 《考试周刊》2009,(22):213-214
我国古代的大教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就是兴趣。然而初中地理科目不是重要科目,地位也不是很高,学生难以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能运用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以多种方法和手段,激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引思,那么学生就会热情高涨、  相似文献   

6.
马红梅 《今日教育》2004,(11):21-22
《论语》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认识到了“乐之”是求知的最佳态度。求知者只有在“好之”“乐之”的前提下才能够自觉、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中,也只有“乐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教师,  相似文献   

7.
周为 《学语文》2006,(5):15-15
语文这门功课是学好其他各科的基础,但许多学生不重视语文课的学习,对语文课提不起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到底如何让学生对语文“好之”“乐之”呢?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教学应以激发兴趣为先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学语文教学应以激发兴趣为先导上海第二师范于漪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①好之,乐之,就是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求知的欲望在胸中激荡,以学为...  相似文献   

9.
甘凤妃 《广西教育》2012,(22):72-7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是学习的最大动力。那么,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呢?  相似文献   

10.
常青雅 《青海教育》2003,(11):26-2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能钻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就是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求知欲望很强烈,以学为乐。作为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上多下一些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