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教学向现实生活复归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的基本内容总是源于生活,并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因此,要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锻造其时代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课程教学必须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所谓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就是将教学活动置身于现实生活背景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生活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其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陶冶。由是,本文提出从教学素材、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入手,建构生活性教学体系,让课程教学复归生活。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8,(1):5-6
因学生差异性的存在,教师要把每一个学生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把他们存在的差异性作为自己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在研究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将教学理性地回归到学生的生活,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的差异性,并在教学中有效地实现与学生的交往,从而丰富教师自己的精神生活,化解自身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3.
生活作文是通过以生活世界为对象的写作,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通过以作品的内容为中心的讨论,使学生形成主体性的人格。我国也引进了生活作文的概念,但在指导的过程中与日本的理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最明显的就体现在提供给学生的自由空间上。从选题、指导、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比较,认识两个国家间的差异性,从而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做出调整,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语文具有丰富的思想性、生动的情境性、广阔的开放性,最能把学生引入五彩的生活世界、独特的心灵世界。《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也进行了新的阐述和定位:注重培养促进人的发展,将教育和生活紧密相连,致力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世界。语文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让语文走向生活,是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而生活本身就是“大语文”,课堂并非孤立于世界之外的学习空间。这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走向生活,并以生活为发散点,拓展文本,给学生创设一个张扬个性、享受生活乐趣的空间。语文教学融人到真实的生活中,才会充满不朽的生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李杨友 《广西教育》2014,(21):117-118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教育的"生活化"是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课堂教学改革应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倡导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也需要生活化,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更好地习得知识。教师应拉近学生的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的距离,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信息技术的紧密联系,使信息技术课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与生活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小学生应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生“自己的数学”。课本中的数学只是生活数学的一种辐射、提取、概括和应用。课本无非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生活范例”,给我们学习生活数学提供了一种视角,搭起了一层平台,而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却蕴藏着许多现实性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在教学中,我本着促进学生发展的宗旨,让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创造出自己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回归生活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 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和互相尊重的新型师生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尊重学生对学习方式的选择,尊重学生的意见与见解等等。其次,要面向全体学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教育下的定义是“教育是为了提高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  相似文献   

8.
<正>人类生活在一个对话的世界里。任何人的观点、主张、思想都是通过对话交流得以沟通、理解和升华,由此,人的个性、主体性、平等性和差异性才得以尊重、承认与彰显。对话的实质是让学生在某种情境中独立的去发现问题,建构知识体系。要真正把新课程理念贯穿于教学实践,我们必须改变单一的独白型师生关系,改正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形成的教学缺陷,建立真正平等和谐的对话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将课堂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阅读是学生感知世界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小学生将在课外阅读中获取的知识与课本中了解的内容整合成一个立体的体系,这个体系便是他们看待世界、解决问题的基本视角。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效融合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融合,简单来说就是“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其作用可以体现在多方面。首先,写作对于词汇量与生活经验比较少的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1.
《宁夏教育》2008,(2):80-80
差异教学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不是将差异看成一种负担或包袱,而是看作一种资源,并进行积极的开发和利用。学生本身是课程资源要素之一,是课堂生态环境构建的主体,其差异性展现出个体生命价值所在。学生的不同文化背号和生活经历,以及获取信息渠道的广泛性、早期教育的差异性,都会反映到他们的学习中,形成多元文化的学校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学科知识,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在教学活动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适当作些合理的处理,达到学科教学生活化。“生活化教学”以生活为中心,将抽象的形式化的教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理解学科知识,通过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思维方法以及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有学者指出:“一个人要在两个世界中生活,一个是科学世界,一个是生活世界。科学世界是我们进修理性的‘营地’,是我们建在异乡的家园;生活世界是我们故乡的家园,是我们最根本意义上的家。”教育总是在人的生活世界中进行的。新课程特别强调课程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让生活成为学生成长的课堂,让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如何让思想政治课教学回归生活,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一、让学生走向社会。在教学中,把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联系到一起,让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中理解、体会政治理论知识。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如何贯彻课改精神,从新的角度审视现行的教学,使课堂重新焕发生命活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一、重生活———盘活教材谈到传统的数学教材,人们最直接的认识是“数学题目”。远离生活实际,缺乏生活背景的数学是一种枯燥乏味的数学,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中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一个个“小世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更多地以学生已有有的“数学实际”为出发点。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进入课堂,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  相似文献   

15.
《湖北教育》2005,(7):19-23
生活的德育是无痕的,以现实生活经验为素材是具体的、鲜活的、丰富的,也是真实的。学生容易接受,能产生真情实感,道德元素易于内化。胡芳老师在教学中长期追寻的教育理念就在于:真情走进一个个富有个性的孩子心田,与学生一道探求未知的世界;着力创设一个个感人的生活场面,让学生在生活的情景中感悟生活的道理。  相似文献   

16.
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化学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现实世界是化学知识的丰富源泉,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多从生活中“找”教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化学、“想”化学、“用”化学,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生活中处处用化学”,应当成为改革传统教学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7.
夏迎燕 《教师》2013,(35):108-108
学生受家庭教育、生活经验及知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具有差异性,因此。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也应该具有差异性。开展信息技术差异性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差异性,利用差异性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教学。本文结合江苏科学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教材,通过对差异性教学的分析,提出了初中信息技术差异性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教学实践使我感到:数学即生活。数学教学,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气氛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相似文献   

19.
仇彩霞 《文教资料》2013,(21):168-169
在减负背景下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途径和新方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想将减负增效的要求落实到政治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高中政治课构建“生活化课堂”,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回归生活世界.这一过程中,要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使他们在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中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空间观念的培养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结合苏教版"走进图形的世界"这一章节内容,提出在教学中要利用实物来讲解知识;要给学生学生的动手实践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可穿插使用多媒体增加趣味性和理解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在课余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