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从公益传播意识的角度出发,分析在当前电视公益传播的大背景下,公益四维主体:电视、政府、企业与NGO的公益意识转型,未来形成电视公益传播下良性的循环链条,以期为业界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电视公益娱乐节目是将娱乐传播与公益传播相结合的电视节目形式,本文将从传播者可信度、传播内容和受众契合度、传播时机策略等影响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入手,分析电视公益娱乐节目获得巨大关注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电视媒体在公益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娱乐化和商业化现象。如何体现媒体责任,避免媒体价值失范,是媒体公益传播自律管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王炎龙 《新闻界》2007,(4):86-87,90
公益传播的逐步兴起,推动了电视与企业在公益领域的传播联姻。拓展原有的公益传播方式,调整媒体与企业公益传播的失衡状态,是电视媒体应有的传播思维路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和传媒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电视公益传播的发展陷入了瓶颈期。为探究怎样能使“公益+电视”产生“1+1>2”效果,促进电视公益传播的可持续发展,笔者以央视《梦想合唱团》为研究对象,采用西方媒介生态学纽约学派的研究理论和分析框架来观察公益节目如何利用电视媒介的独特性和其产生的认识论偏向进行公益传播。笔者认为,人在“媒介-人-社会”这三者构成的公益传播的交互网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和传媒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电视公益传播的发展陷入了瓶颈期。为探究怎样能使"公益+电视"产生"1+12"效果,促进电视公益传播的可持续发展,笔者以央视《梦想合唱团》为研究对象,采用西方媒介生态学纽约学派的研究理论和分析框架来观察公益节目如何利用电视媒介的独特性和其产生的认识论偏向进行公益传播。笔者认为,人在"媒介—人—社会"这三者构成的公益传播的交互网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公益类节目在各大卫视越来越受到重视,电视公益节目在获得收视成功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分析电视公益节目的发展历程及其问题出现的原因,研究电视公益节目传播的策略,对促进国内电视公益节目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衡娟 《新闻世界》2013,(12):48-49
中国究竟有没有真正的公益电视,一方面媒体主管部门称在电视媒体越来越娱乐化、商业化的今天,打造公益频道是为了制作更多精良的文化产品,满足受众的需求;但另一方面财务上的巨大压力,令许多公益电视节目举步艰难。公益电视有没有生存发展的空间呢?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从《梦想合唱团》开始,电视娱乐公益节目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备受关注。《梦想星搭档》作为央视娱乐公益节目的第二季,延续了前期的节目构成,将公益和娱乐更进一步融合。本文以《梦想星搭档》为例,试图阐述电视公益娱乐节目的传播策略,希望能为电视公益和电视娱乐的结合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透视当下电视媒体的公益晚会存在的问题,对电视公益晚会的宣传模式、营销传播、品牌意识进行探析,提出"力求专业化操作"、"坚持品牌化发展"、"寻求多媒体合作"等策略,以期为电视公益晚会的良性循环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传播者、传播受众、传播方式、收视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特性,并以杭州公交移动电视的运营发展为例,提出了相应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2.
叶晖 《新闻界》2009,(1):154-155
电视媒体在公益广告和公益活动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电视媒体要保持创新思维,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公益广告的传播形式,推出更多更优质的作品,引领公益风尚,传播社会文明,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
数字电视的"整体平移"工作是一项牵涉到千家万户利益的社会改革事业,只有按既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又保持数字电视基本公益性质的原则,才能保证"整体平移"的平稳营运。本文在"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适应我国实际情况的数字电视平移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用精确传播的概念来把握数字电视的营运特性,以推动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作和数字电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饭市是我国北方农村地区一种常见的日常生活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活跃的群体传播方式和典型的村落公共空间。电视在农村的不断普及成为这一现象日趋衰落的重要原因。本文运用民族志方法,以西北地区一个村落为主要作业场所对这一影响关系作了考察,并指出了村落公共空间这种传播方式的衰落对乡村社会的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15.
疫情防控阻击战,也是一场舆论战、信心战、信息战。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流媒体如何扛起责任与担当考验着媒体人。特别是作为主流媒体的党报、党台、党网,怎样适应公众获取信息渠道的变化,加快提升主流媒体网上传播能力,本文结合抗疫报道中媒体的成功案例进行了一些探索。就"主流媒体怎样主动作为,影响新媒体?主流媒体中的新媒体怎样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影响自媒体?媒体怎样正视存在问题,回应群众关切,让真相走在谣言前面?"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电视在当下的身份乃是技术身份和人文身份的结合。这种双重身份在给电视带来实践中的尴尬的同时,其持续的博弈也为电视传播的未来指明了菜种可遵循的路径。电视传播在未来的创新将在这种动态矛盾的平衡中产生。  相似文献   

17.
Where are diverse makers and subjects most likely to be found in U.S. TV documentary? This study compares commercial and public TV series, and also anthology formats (“authorial” series) and executive-produced formats. A content analysis for characters and makers showed that public TV authorial series are more diverse than either commercial or other public TV series. Independent documentaries have diversity value both in commercial and public TV settings.  相似文献   

18.
对媒介产品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媒介产品应归依为公共产品的范畴。具体到各种媒体 ,广播电视是纯公共产品 ,而报纸、杂志、卫星电视、有线电视是准公共产品。作为公共产品的媒介由于自身的特性 ,具有极强的外部效应 ,这就是政府对媒介产品严格管制的经济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何振波 《新闻界》2008,(4):130-132
本文指出了电视公共服务作为俱乐部型准公共物品的特性,并对我国农村电视公共服务的供给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改进我国农村电视公共服务供给状况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