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树立教学民主、教学服务意识树立教学民主、教学服务意识是语文课“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前提。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树立服务意识,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承认学生具有独立的人格个性,承认学生的差异性。要创设民主的教学气氛,让课堂气氛和谐、宽松,让学生敢于参与语文实践,乐于参与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规律。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究,甚至敢于“冒犯”,进行阅读反思、阅读批判,不惟书、不惟师,真正做到如“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  相似文献   

2.
一、转变教师观念,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要鼓励学生提问.敦师必须要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建立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问题性教学氛围.教师首先要端正态度,以实际行动真诚欢迎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提出问题,课堂上允许学生插嘴,以消除学生的顾虑,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比如有些学习差的学生可能提出一些肤浅的甚至不着边际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活”的前提——创设民主气氛。要使学生真正在语文课上“活”起来,教师首先要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承认学生具有独立的人格个性,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创设民主的教学气氛,让学生敢于参与教学,乐于参与教学,引导他们完成特殊的认知任务。在课上鼓励学生质疑,甚至“冒犯”,注意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往,多跟学生商量,使学生不惟书、不惟师,敢于同老师自由交往。   二、“活”的基础——顺应认知结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切实考虑到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心理活动合拍、和谐。善于进…  相似文献   

4.
权威抑制创造,创造性教学需要民主。只有教学民主,学生才能积极思维,大胆想像,不断产生新观念;否则,学生处处看教师的脸色行事,唯教师的观点是从,其思维必然狭隘僵化,乃至枯竭。民主平等表现为要允许、鼓励学生提出各种与教材、教师意见不一致的观点,不要迫使学生钻入教师预先设计的“标准”答案中。爱因斯坦曾尖锐地指出:“用强制、恐吓的办法对待学生,是学校中最坏的事,它窒息了真正的科学动力”。所以,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5.
陈山 《吉林教育》2004,(12):26-26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凶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首先必须让学生积极地展开思维,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由“师道尊严”向师生民主平等转变;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不同的言论,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性,在教与学中倡导相互合作,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一要转变教育观念,调整评价标准。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避免用“高分、听话”这惟一的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不要在不经意中扼杀了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我们不要培养“考试机器”,而要培养“等级+特长”的学生,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倡优势教育与和谐发展教育,成功教育,让学生有成就感。二要实行课堂民主,创设愉快情境。教师要变“一言堂”为“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发言,多提问,多讨论,鼓励学生质疑,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允许学生提“节外生枝”的问题,允许学生评议教学,对教师的讲解提不同意见;对学生提与课堂教学无关…  相似文献   

7.
陈琼雯 《职教论坛》2001,(12):57-57
自质疑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提出问题,即“自问”,提问主体和提出问题都由教师转向了学生,学生由原来单一“答问”的任务变为“问”与“答”的双重任务,从而完善了独立思考的学习过程,由被动态转入主动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质疑能力呢?本人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遵循如下原则:1、坚持主体性原则。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发展学生的自我概念,培养学生的“主体型”人格,弘扬人的主体精神。2、坚持平等性原则。教师…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的基础化、综合化、社会化、网络化及国际化的程度进一步提高 ,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地理教学 ,必须渗透和实施开放性教学。一、教学思想的开放性开放性教学的前提是教师的思想要开放 ,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树立新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 ;要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 ,一切为学生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服务 ;不但要允许学生对教师、对书本提出质疑 ,而且要允许学生突发奇想、“节外生枝” ,打破教师原先的教学设计 ,突破原有的教学目标。另外 ,教师应不断“充电” ,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利用假期及课余时间进行自学和进修 ,努力…  相似文献   

9.
一、营造祥和的教学气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国外最新的创造力研究特别重视环境对创造力的作用,“把创造性思维过程看作是人与他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环境要素中的人际关系处于第一位。为此,教师要倾注真情,把爱心、微笑、鼓励带进课堂,让学生感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参与学习。教师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努力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进行创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张鸿 《云南教育》2004,(11):23-24
课堂教学离不开“问”,这个“问”在课堂上表现为老师向学生提问和学生自己主动的发问、质疑。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只设计课堂提问,而忽视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发现真知。为实施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教师除了精心设计提问,还必须设计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实施素质教育,其实质就是实施主体性教育。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素质,就必须把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实施教学民主,使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要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中要有充分的权利发表自己的意见,哪怕是错误的或不完善的,教师要随时征求学生的意见,并尽可能地采纳合理的建议,对不能采纳的也应予以说明,以取得学生的谅解;教师对学生的各种发现和见解应给子鼓励,并进行恰当的引导,从而让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久而久之,学…  相似文献   

12.
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应灵活多变,一个教师如果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才能使教学达到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境界。教师课堂评价的语言首先要实现平等对话,善用评价语言。教师要以“平等中的首席”参与对话,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教学民主,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决不吝啬赞许与鼓励,多用﹑善用评价语言。如“读得真不错!”“大家听了都在佩服你念得好…  相似文献   

13.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们要及时地抓住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机遇.明确把握新课程标准,及时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营造民主、  相似文献   

14.
一、创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要始终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快乐”的气氛,让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一个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把课堂还给学生,倡导学生有错必究、有疑就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问难,允许学生围绕学习内容进行讨论、辩论,允许学生“犯错”。  相似文献   

15.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然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达到学生全员参与、全面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呢?实践证明,将“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思路贯穿于每一节课堂教学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一、质疑问难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体现。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氛围,积极启发,热…  相似文献   

16.
刘果 《湖南教育》2003,(13):39-39
允许学生“犯规”,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为创新思维提供契机。在教学中,如果学生有好的想法打断老师的发言脱口而出时,教师应用友善的态度允许学生“犯规”。因为很多具有创造性灵感的火花往往就是在一闪念间迸发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现并敢于提出问题。因为,学生要能发现并提出问题,必须通过分析、思考、观察。许多伟大的发明创造都是自提问开始的。不过,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积极地引导,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去解决。教师决不可以包办代替,简单回答了事。此时,教师应做的仅仅是提供适时、恰到好处的点拨与帮助,仅此而已。例如,在教学…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教学实践中学生不主动提出问题、不回答问题的现象全面地进行了分析,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民主教学氛围,引导、鼓励学生提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1以问题为中心实施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1以问题为中心实施教学是课程改革的要求学会学习,学会探究是高中新课改着力的目标之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重要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具有开放性、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的浓厚兴趣;教师更要善于鼓励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性,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使课堂教学在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不断地生成新的问题,在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地思…  相似文献   

19.
一、教师“学生观”的转变。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这就要求教师要用心看待孩子,不歧视孩子,多赏识孩子,达成班上“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共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情感世界与精神世界,应尊重、允许并鼓励他们创造性地理解作品、表达思想和情感,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支持鼓励他们探究性地学习。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是一种互动、平等的对话关系。应提倡每一个学生大胆质疑、敢于问难、乐于合作、主动探究,使语文课堂充满民主、宽容、和谐的气氛。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必须充分激荡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造力”,而“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因此教师要努力倡导民主。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更加开放、更具参与性和更少权威”作为追求的至高目标,去真正地实现“民主化”。要实施“更加开放的作文教学”,让学生在开放中积累,在开放中找文;要实施“更具参与性的作文教学”,请学生参与拟题,参与选材,参与评改;要实施“更少权威的作文教学”,使学生真正做主人,教师充当主持人,师生共同享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