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今传媒》2005,(7):24-27
传媒企业化并不新鲜,有人认为,“北青传媒”只是个案。首家在香港上市,意图跨行业经营等一系列作为都让“北青传媒”身上承载了太多的猜测,它是怎样做的?它能走多远?中国媒体是否将由它开始涌现“上市潮”?  相似文献   

2.
环球视听     
香港传媒的消闲功能香港是个多元化的国际大都会。一方面,每个礼拜天都有维多利亚公园“城市论坛”式的政治大辩论,主要街道的隔离栏上过几天就有一批新的口号与举行示威游行等通告的广告牌出现,用特区首脑董建华先生的话说,“香港太政治化了。”另一方面,享受、消闲、娱乐的氛围日浓,传媒的消闲功能没有比香港更突出的。香港媒体中,“八卦新闻”最吃香,如那些有一点点根据的马路新闻、演艺员的私生活,类似某女士未婚先育,总之,能够满足读者观众好奇心理的全算。有两种“新闻”是港台媒体常见的,一是有“爆炸性”效果的“政治新…  相似文献   

3.
香港传媒完全由市场导向,市场决定其生存状况,因此,传媒之间竞争残酷,记者之间竞争激烈。媒体的高度商业化,既带来了许多好处,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正如英国《泰晤士报》一位资深报人所说:“香港没有世界一流的报纸,却有一流的记者”。的确。香港记者的敬业精神令世人钦佩。由于研究的需要.笔者在香港接触过不少记者,发现他们身上有些长处值得内地记者学习;当然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4.
动态     
《传媒观察》2007,(8):63-63
广东报纸数量蝉联全国首位,《深圳特区报》推“明日新闻”,香港特首曾荫权开博写生活点滴,首届华文传媒峰会开幕,伊朗开“台”破西方媒体垄断[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因为刊登女明星“受虐裸照”而成为众矢之的的《东周刊》,已经被迫自动停刊。然而,就在《东周刊》已经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之时,去年11月2日,香港南华传媒集团旗下的《3周刊》竟然“顶风作案”,以“被虐裸照真相公开”作为封面故事。这种反复出现的丑剧,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香港传媒的真实  相似文献   

6.
《北京档案》2009,(5):44-44
据中新社等传媒报道,“香港电影百年展”于二月十九日至三月九日在香港著名的露天广场——时代广场上展出。  相似文献   

7.
SMG的改革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今天的主题是“内地与香港:传媒的现状与前瞻”。非常凑巧.我刚刚从香港回来,SMG在香港设立了集团在境外的第一个记者站.在香港期间拜访了香港中联办,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广播处以及香港的一些媒体同行,进行了一些交流。我相信这是CEPA协定签订以后,上海媒体和香港同行交流的一个尝试,希望得到香港媒体同行的支持与关注。  相似文献   

8.
作为国内印刷行业传播新技术的领先者,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科印传媒最近与香港数码印刷协会携手,就“科印杯”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达成合作协议,香港数码印刷协会将作为本次大赛的协办单位,负责组织香港地区的数码印刷作品,同时实现“科印杯”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和香港数码印刷大奖这两个活动之间的互动.实现内地数码印刷行业与香港数码印刷行业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9.
赵东  刘汉卿 《军事记者》2012,(10):29-30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15年来,担负着实践“一国两制”伟大方针的历史使命。接受海内外舆论尤其是香港传媒的检视。香港传媒对驻军的关注和报道,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军队逐步适应资本主义的香港,反映了香港社会对驻军从陌生、排斥到接纳、认可的过程;同时透过香港传媒近乎苛刻的监督和报道。驻军从另一个角度反观自身的工作,自觉按照《基本法》和《驻军法》的规定,依法驻军、依法治军,并通过新闻发言人与特区政府、媒体和市民沟通的有效渠道,促进驻军与香港社会及传媒的良性互动,维护我军威武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0.
论病态传媒的角色冲突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到2002年间,可谓是香港、台湾乃至内地媒体的多事之年。璩美凤性爱光碟事件、东周刊事件、台湾政界绯闻案、陈宝莲遗照风波……事件层出不穷、风波一浪高似一浪。一时间,“传媒操守与读者口味”、“传媒怎么了”、“媒体的庸俗化倾向”、“媒体的道德底线与惩罚”都成为学术界、公众的热点话题,批判的焦点集中在媒介的职业道德和媒介的伦理上。本文借用西方社会心理学的“角色冲突”理论,试图以此探讨病态传媒的症结所在及其对策。一、大众媒介的角色冲突和利益冲突1.角色冲突、利益冲突的内涵在社会心理学中,“角色”是…  相似文献   

11.
香港传媒印象四川日报外宣部苏冰由于长期在省级报刊从事涉外战线宣传报道,与香港传媒接触较多。近年也曾赴香港实地考察,个人认为,了解香港传媒的特殊背景及现状,有助于我们更深层地认识新闻传播学及其规律,更有实效地做好对外宣传。在港英政府的长期统治下,香港传...  相似文献   

12.
陈栋 《今传媒》2005,(11X):4-6
2005年9月,本是继“超级女声”后一个传媒平淡期。可就在此时,9月19日至30日的“李敖神州文化之旅”打破了近一个月的平淡,一场传媒风暴随之来临。北京、上海、香港,海内外近两百家媒体风涌云集,全程关注和报道了这一文化活动。可以说,在人们的印象里,没有一个文人或学者的归来会像李敖这样如此兴师动众,甚或是惊天动地。媒体为何如此关注和报道这一活动?是什么导演了这场传媒盛宴?这次活动将对中国传媒文化产生哪些影响?本刊特约记者采访相关学者和媒体人士,带读者一同走进“李敖大陆行”传媒盛宴的背后。  相似文献   

13.
记者部落     
《青年记者》2006,(23):24-24
2005年7月30日,一份名为《am730》的免费日报出现在香港街头。而创办这份报纸的就是香港中原集团主席施永青。施永青在香港一向以言论大胆.性格倔强称.被媒体称为“不安于命的坏孩子”。一年多来.施老板报纸办得昨样?背后又有哪些酸甜苦辣?“传媒骄子”——《施永青:铜钱穿起来的梦想》  相似文献   

14.
王聪  葛威 《河北广播》2005,(5):62-63
“新闻线人”这一现象在我国的出现已经为时不短,最早兴盛于香港。六七年前,广东的《羊城晚报》等传媒也纷纷推出悬赏“猛料”、开通“报料热线”的做法。如今,这一做法更是在全国媒体普及,对新闻线人的报酬也逮步攀升。  相似文献   

15.
虽然远非一些传媒过激所言“到生死关头”,但非典型肺炎的确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香港、新加坡等地遭遇的最大一次公共卫生危机,当前如何应对,对各政府均是一场考验。  相似文献   

16.
回归热点     
随着7月1日的临近,香港也离我们越来越近。回归后的香港和现时港人对待回归的心态,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而香港,这个“万象之都”,现在“97回归”成为最突出的一“象”。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机或收音机,“97回归”成为各类传媒不可缺少的话题,各行各业也爆炒“97回归”题材,回归氛围越来越浓烈,形成香港社会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7.
凌久 《新闻记者》2005,(1):14-14
12月22日,被称为“国内报业第一股”的北青传媒在香港正式挂牌上市,其公开发售部分已获约400倍超额认购,创下半年来香港新股超额认购倍数新高,这说明市场看好北青报的发展,看好中国传媒业的未来。但是在鲜花和掌声背后,北青传媒的走向仍然存在疑问。例如,北京青年报社年收入数亿,应该说不缺发展资金,那么上市的目的是什么?除了品牌效应之外,“圈”来的钱如何运营?北青报方面提出的跨媒体跨地区发展设想,如何取得政策面的支持等等。作为“报业第一股”,北青传媒上市的象征意义恐怕要大于实际意义,我们也期待北青传媒一路走好,为我国传媒资本…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电视体育频道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新浪网报道,“阳光文化”5月21日在香港宣布,该公司将以5000万港币收购“方程式赛车发展控股有限公司”60%的股份,同时签订一份协议,将以4200万港币收购“中国体育传媒有限公司”100%的股份。“阳光文化”同时宣布,将提交股东大会批准,将公司更名为“阳光体育媒体(集团)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9.
香港报纸报道,为避免刊载大量色情成分的报刊继续荼毒青少年身心,香港的一群热心中学生前不久发起“反传媒污染行动”计划,通过对市民反应的调查发现,超过五成市民认为香港传媒色情泛滥及暴力情况严重;七成九认为有关情况与社会上同类型犯罪案有关。调查的中学生团体认为,虽然不少人了解媒体存在问题,但却感投诉无门,故建议有关方面尽快加入黄报标签制度,以及成立自我监察的新闻评议会,监察有关媒体机构。 这项“反媒体污染行动”计划的首个行动,访问了300多名学生、居民,了解他们对时下香港传媒出现色情、暴力泛滥文化的观感。结果发现,超过五成六认为  相似文献   

20.
徐沛 《新闻记者》2003,(4):30-31
不久以前,也许谁都想不到《东周刊》真的因为刊登一张极具争议的照片便停刊了。如今,这件事已经在香港这个媒介竞争激烈、传媒业异常发达的地方成了热门话题。人民网在第一时间发表评论说:“……只求刺激销量,罔顾专业操守和社会道德,传媒公信力和新闻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不断滑落,香港传媒生态的畸变,已达到了相当的程度。《东周刊》事件使香港各界重新思考新闻自由的真正含义。”《中国青年报》载文指出:媒体在维护公众知情权、揭露社会真相和维护个人隐私之间一直进行着艰难的斗争和角逐。而所谓的明星个人隐私和社会真相之争,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